我流之禁不起检验的解释法
因为观测粒子运动的过程需要对粒子注入能量
借由能量的反射才能观测到粒子
就像如果一只蟑螂在黑暗的房间里面跑来跑去
没有开灯的情况是看不到的
一定要开灯让光线打到蟑螂然后反射到眼睛
人类才能观测到蟑螂在哪里
撇开蟑螂避光性的影响不谈
蟑螂本身的动量(质量*运动速度)与光线的能量
彼此的交互作用是可以忽略的
但到了微观的情况
因为粒子质量很小
这时粒子的存在很难区分成质量与速度
我们无法用描述一台卡车停在路边的方式来描述一颗粒子在什么地方
只能用动量来描述粒子存在的状态
而动量大小又与运动过程受到干扰的影响程度有关
像同样速度的大卡车和机车的动量就是大卡车比较大
那么如果在风很大的马路前进
大卡车就会比较稳而机车容易被风吹得东倒西歪
这就是动量大的大卡车与动量小的机车间的差别
而粒子的运动过程一样会受到很多干扰
尤其是因为粒子的动量很小所以任何干扰都会很有效
运动受到众多干扰
就像机车在强风路上前进没用力控制方向就会乱歪
结果就是呈现均匀分布
但一旦为了观测而把能量打到粒子身上
粒子这时或多或少都会吸收到观测过程中所注入的能量 吸收的能量就会使粒子的动量大增
(不要管为什么吸能量会增加动量,爱因斯坦都说质能是能够互通的了)
这时吸了能量而动量大增的粒子忽然从机车变成大卡车
原本运动过程会受到许多干扰而歪来歪去
动量大增后变成可以无视运动过程中的干扰
像大卡车可以在强风的路面直直前进
结果就是呈现不均匀分布
就这样,各路物理大师可以开喷惹QQ
作者: Khatru (.........) 2019-06-20 13:51:00
我觉得你说的比较像,是由于受限于仪器跟测量方式的原因
这种解释法是好懂但是事实上是更诡异的,没那么好解释可以看看量子擦除实验
作者: Khatru (.........) 2019-06-20 13:53:00
像是石墨烯那么"大"的东西,也能做出双狭缝实验了
作者: tsai1453 (tsai) 2019-06-20 13:54:00
测不准原理不是受限于量测的方法。
作者:
emptie ([ ])
2019-06-20 14:00:00测不准原理也给了一个数学上的最小限制,关于动量与位置的不确定性这跟量测方式无关
你这样一开始就假设被观测物原本就不受到任何作用力影响才有量子效应可是实际上薛丁格方程式本身就考虑到了粒子在场的作用下的行为了真的要解释是因为观测让我们确定了动量或者位置根据测不准原理确定了其中一个物理量会使另一个物理量的误差膨胀这么一来便会让波函数塌陷粒子也失去波动性质可以先研究得不罗伊的物质波、测不准原理这两个是量子力学的根基之后会用量子力学去解释原子模型解决古典物理电磁学发现的矛盾也就是为何照固定轨道绕行原子的电子不会辐射电磁波失去动能令原子塌陷
我觉得翻成不确定性原理比测不准要好 测不准会让人觉得是测了才不准
作者:
revorea (追寻安身之地)
2019-06-20 18:32:00你这是常见的误解,测不准原理不管有没有量测都会对从数学上来说,只要使用波函数去描述粒子,同时取值就存在精准度的问题。
作者: Utopiasphere 2019-06-20 21:30:00
实验上测量粒子的动量or位置就是拿一个算符(动量x-hat or位置p-hat)对波函数 Ψ去作用,然后得到某个数值而已 而这个数值的期望值就是〈Ψ|p-hat|Ψ〉不用讨论那么多定性虚无缥缈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