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21日上了这部片的中文版,大会员可看。
故事的水准我看也是3>1>2。而相对日配,中配版最大的不同,自然就是配音
(废话)。
《肆式青春》采用了早就该做、我也一直想要多听到的方言配音,虽然不完全
。
第一部是湖南的故事,然而没有湖南话,是找不到配音员吗?第二部在广州,
配的就是广东话;第三部在上海,就用上海话。当然不是都用,而是会看场合和对
象,与普通话交替著用,这是忠于实情。
如果上B站看弹幕,就很有趣,大家围绕着配音品头论足。有人说这粤语配得
还是硬了一点,感觉像在看TVB肥皂剧,又夹杂英文的习惯是香港人比较多,内地
比较不会夹,然而女主角在时尚产业当模特儿,讲话洋气一点也合理。还有在闹
底端红色弹幕用粤语文打字幕不要挡国语字幕的,又有人回应“我全都要”,很欢
乐。
大底以前香港文化强盛,粤语歌、粤语片、粤配动画都多,所以有能力评论它
配音的人也多,而不必是广东佬。我在香港待了三年,大致也能分辨,这里的配音
的确是更像TVB影剧的播音腔,而不是他们平常讲话的口吻。台词虽然也有白话化,
但有些书面语的部份感觉还是没抓好书面语和白话之间的分寸。这是大学问,外国
人做动画再强也教不来,只能自己的语言自己慢慢磨。
第三部吴语配音是最少见到差评的,大都认为很道地,而且细节生动,例如一
些普通话字幕没打出来的土话,以及开头老板带口音的普通话。
我外婆家是江苏人,我两个舅公讲话的口音就是那样的,所以我听到的时候感
觉很亲切。
这部片的基调抓得很准,故事只是载体,真正的主角是1990年代街景、家居和
现今的对比,他们用动画再现不同地区的一代人的童年。这种东西早该有了,而且
绝不嫌多,几年前改编贾平凹散文的〈卖猪〉就把1978年左右的陜北黄土高原表现
得相当生动。
通常大家嫌中配,最大的缘故应该是“不自然”,播音腔太重,和我们平常讲
话差太多。虽然动画的日语也是播音腔,和现实的日语也差很多,但你不熟悉,就
不会感觉出差异。广东话强势,长年以来也派生出了自己的广播腔,所以也会有这
个问题;其他地方的语言,纵使是也有上亿人口的吴语,因为广播腔不多或者没有
流行到外地,所以写台词的人和配音员,都还不得不按照生活习惯来配,而不是沿
用既成的广播腔,也因而留住了自然生动。可以这样说吗?
总之中国的故事,当然应该用中配,用真实的普通话和地方语言。如果字幕也
能方言直书和普通话意译并行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