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家进故宫 林正仪赞赏郑问艺术表现
(中央社记者江佩凌台北15日电)郑问故宫展今天举行开幕式,正式有漫画家进故宫。故
宫院长林正仪受访表示,漫画曾被视为不良刊物,他小时候也只能“偷偷看”。对于郑问
艺术贡献及成就,他表示肯定与佩服。
文化部主办、中华文化总会和国立故宫博物院协办的“千年一问 郑问纪念展”,16日起
在台北故宫展出3个月,超过250件真迹还原台湾漫画大师郑问一生的创作。日前林正仪在
故宫接受中央社记者专访,分享对于郑问的艺术影响看法以及和漫画的情感。
“漫画是不是艺术?”对林正仪而言,这个问题需要整体性的思考,包含博物馆定位的问
题、年轻人对艺术的认识等面向,“就我来讲,漫画本来就是可以到故宫展出”。
故宫近来致力推动博物馆公共化,试图扩大民众与故宫的链结,提供民众可亲性的生活美
学及多元文化体验。面对外界会质疑故宫对于漫画的引进,林正仪说,故宫公共化和社会
连结很广,包括产业、文化工作者等,在原有文化艺术方面仍会兼顾到。
“对年轻人而言,整体上认识文化、体验艺术的学习场域已经开始改变。”林正仪提到,
郑问展不纯然是为了想吸引年轻人,一方面肯定郑问在漫画图像艺术领域的贡献、长期耕
耘与创作成就,另一方面希望透过此个展,让年轻人走入传统的学习领域,也是一个“嫁
接”的方式。
林正仪谈到,郑问的作品在许多人的生活中是有连结性的,而郑问也画出许多特色盔甲、
铜器纹饰和造型,运用漫画的独特艺术语言,诠释华夏历史风物的故事文本,这也是让年
轻世代可以认识传统文化的方式。
访问这天,林正仪才刚参观完正在布置的展场,对于郑问原稿,他十分惊讶郑问生产量庞
大,“画漫画都必须要赶稿,有时间性,郑问绘画很细腻、很细致,包括整体构图、素材
丰富性与造型,都非常费工费力”,让林正仪打趣说,看他画漫画30年,“应该没有休假
日吧”。
在林正仪眼中,郑问的作品在不同时期的造型技术上不断求新求变,愈加成熟,后期到了
“深邃美丽的亚细亚”“始皇”“万岁”等作品,整体张力、流动性都有很大的改变,运
用水墨和西方写实技法的结合也越来越纯熟,是多产且创造力很强的漫画家。
林正仪最喜欢郑问的作品是“深邃美丽的亚细亚”,他认为,“深邃”一方面凸显东方文
化特色,一方面架构出气势磅礡且多元的人性和社会现象,十分切合当代人的生活状态,
作品甚至更走向文学性和艺术性。
问及林正仪是否喜欢看漫画,他笑说,小时候住乡下很少有机会接触,但还是会“偷偷看
”。他忆及,那时诸葛四郎系列的“大战魔鬼党”“大斗双假面”,以及漫画家敖幼祥的
“乌龙院”、刘兴钦的“大婶婆”等很红,但他往往只能从同学带去的漫画拿来翻一翻、
瞄一眼,都没办法看完完整一集。
林正仪坦言,他看漫画节奏很慢,因为他往往会被书中人物造型、动作吸引,还有透过角
色眼神、动作、空间呈现等意象充满想像和对话,因此他在理解过程中会选择读慢一点。
过去漫画常被讲成“尪仔册”或指为“不良刊物”,如今阅读漫画的风气转变,林正仪说
,他现在也会陪家里小孩看漫画,更透露去年在谈郑问展筹备时,他的小孩就不断跟他提
朋友想要来故宫看。
林正仪指出,国际上不少重要博物馆已将过去几世纪来的漫画作品纳入典藏,也举办多场
漫画与动画展,如法国罗浮宫规划“漫画”成为罗浮宫展览计画之一,并且开始与漫画跨
界合作与对话;大英博物馆也收藏许多漫画作品,并曾举办日本漫画家星野之宣
(Hoshino Yukinobu)的漫画系列作手稿特展。
“我们不能故步自封,也要迎头赶上。”对林正仪而言,每一种不同的艺术,有不同表现
形式及内涵。他表示,以故宫而言,在艺术的推广上也希望和社会有更多连结,创造出更
新的价值,漫画也可以是整体合作推动知识、文化的方向。
面对大数据、AI人工智能的当今社会,林正仪提到,这些科技不仅改变社会结构,也改变
人的生活样态和学习场域,他不断思考人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包含怎么跟年轻世代有更多
共鸣,“不可能停留在以前,不然就很难跟社会互动”。(编辑:管中维)1070615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806150233-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