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有一点凉宫雷 怕雷请上一页
呀哈囉 小弟是面临期中的佛系大学生
希望教授也是佛系给分型的 呜呜
刚刚板上有篇凉宫学的文章,当中作者有提到漫无止境的八月有艺术学上的错误,“让人
真正品味到了作品中登场角色的感情”,而这个并非艺术作品的作法,因为“虚构的感情
才能让观众有艺术体验,观众可以理解角色丢了孩子的痛苦,但没必要让观众自己也丢了
孩子体验真实的痛苦”。
但是我依稀记得,板上在讨论作品时,很讲究“代入感”,如果观赏者过去遭遇与当中角
色相似时,好像会对该作品拥有更高的认同感,而且评价似乎会高于那些“虽然没经历过
类似情境,但我可以理解角色的情感”的作品,然后又高于那些“靠邀,我经历过类似状
况,最好会是这样啦!”以及“没经历过,但这没道理是这样啊?!”这些状况。
这种类似经验重现的过程好像是许多人评价作品的指标之一,那为什么在如此注重主题经
验的环境下,这种“观赏者成为一个剧中角色”的作法是艺术学的错误呢?(先排除那种
看4D拳击赛,主角被打倒在地,然后有专人帮你“亲身体验”的尊尚礼遇,由于会造成过
大伤害,因此这种要求我敬谢不敏。)
大家会认为成功的代入感要到哪种程度呢?要那种我能理解他很痛苦,我也有些心酸;还
是要我以前体会过,我看到后回想了起来过去的痛苦;还是观赏当下直接体会到那种痛苦
,直接感受呢?大家觉得哪种代入感作为艺术作品是成功的呢?
By the way,那个教授应该是认为这种代入感会使观众错误的理解这段剧情中长门的态度
以及对长门的意义啦,错误解读误以为长门是因为烦躁而出现凉宫春日的消失中的状况。
但是大家看这段时会有这个误解吗?
最后最后再碎嘴一下,马的谁规定积极剧情应该让观众感受到暑假生活多采多姿啦?这段
荒谬的演出为啥不能被视为是积极的?长门在荒谬的世界中觉醒了人类之情感,一次又一
次对命运的蔑视(告诉阿虚轮回几次),最后的最后做出了反抗(不来学校),难道这样
的表现不够积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