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loserfeizie (花丸の老公)》之铭言:
: 小妹我最近在学50音
: にこ
: 这两个音
: 依照罗马拼音
: 应该翻成niko
: 为什么
: 大家都把他翻成nico?
其实没为什么
人家要怎么取他的英文商标 完全是看他心情 不见得要符合罗马拼音
推 qsgjnmvb: 罗马跟平文的差别 07/20 14:27
然后这个推文是不懂装懂吧 把两个不对等的概念放在一起乱比?
罗马拼音指的是罗马化(Romanization)/拉丁化(Latinization) 是大范围概念
凡是将原本不是拉丁字母(也叫罗马字母,即ABCDEFG)的文字
转写成拉丁(罗马)字母的 都叫做罗马拼音
像是希腊语罗马化(αβγδε->ABGDE) 俄语罗马化 阿拉伯语罗马化
标准汉语(国语/普通话)罗马化 粤语罗马化 闽南语罗马化 日语罗马化...等等
一种语言文字会同时有好几种罗马化/拉丁化的方案
例如标准汉语的罗马化 主要的就有邮政式拼音,威妥玛拼音,耶鲁拼法,
国语罗马字,汉语拼音,注音符号第二式,通用拼音...等等
例如"苏州"在邮政式拼音为Soochow 威妥玛拼音为Suchou 汉语拼音为Suzhou
"忠孝"在威妥玛拼音为Chung Hsiao 汉语拼音为Zhong Xiao 通用拼音为Jhong Siao
日语的罗马化 日文称为"ローマ字"(罗马字)
主要方案有ヘボン式ローマ字(平文式罗马字)和训令式ローマ字(训令式罗马字)
し しゃ しゅ しょ 在平文式写成shi sha shu sho 在训令式写成si sya syu syo
じ じゃ じゅ じょ 平文式:ji ja ju jo 训令式:zi zya zyu zyo
ち つ ふ 平文式:chi tsu fu 训令式:ti tu hu
因为平文式罗马字比较常用 有些日语初学者看到训令式罗马字时以为是错的
其实并不是 只是方案不同而已
而且如果照平文式 读成跟英文发音一样的shi,ji,chi,tsu,fu 也不是真正的日语发音
但无论是平文式罗马字还是训令式罗马字 にこ都是转写成niko
所以写成nico跟平文式和训令式的差别无关 更没有"罗马跟平文差别"这种东西
回到原po的问题
为什么にこにこ写成NicoNico
他说"为什么大家都把他翻成nico" 那不是"大家"翻的 是NicoNico官方自己用的英文
就像马自达(マツダ)来自创办人松田重次郎 罗马拼音是Matsuda
可是他们的英文商标取做Mazda
索尼(ソニー)的英文商标是SONY 这也不是罗马拼音会有的形式
无论是Nico Mazda SONY 可能都是企业本身想让商标更英文化更亲民
而不是死板生硬的日语罗马字
另外虽然世界上大部分语言的罗马化 都将[k]音拼写为k
但是在本身使用罗马字母的欧洲拉丁语系的语言中
[k]使用C或Ch的频率却远胜于K
这是因为在古拉丁语中 [k]本来就是C 最早没有K这个字 K是从希腊文的κ引入的
所以古拉丁语和法语,西语,葡语,义语中 K都出现在源于希腊语的词汇中
德语,荷语这些日耳曼语系中 K则比较常见 很多拉丁语系是C的词汇在日耳曼语系都是K
英语则是两者的大杂烩 但还是C比较常见
当初"朝鲜/韩国"这地区出现在18,19世纪的欧洲地图上 采用"高丽"的发音转写
英语:Korea或Corea 德语,荷兰语:Korea
法语:Corée 西班牙语,意大利语:Corea 葡萄牙语:Coreia
英语在二战后作为国际通用语言 后来标准使用定为Korea 但综观欧洲语言还是C使用较多
所以Nico看起来就比Niko要来得更像英文而不是日文罗马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