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标题范围很大
我只针对言情小说来讲,
它的内容跟女性向恋爱小说很像,
我想应该还在c洽的讨论范围。
言小的鼎盛时期
其实免洗作者和安心信赖老牌一样多,
总裁也没有这么多,
很多以台湾为故事背景或是古今中外的创意作。什么个性属性、力量设定、特质都有。
并非每个作者都喜欢狂洒狗血。
比台湾同时期的偶像剧还精彩的故事很多。
那个时候虽然写小说不是人人称道的职业,
但是稿酬颇丰,
有养作者也有找文笔可以到大学生打工。
案子多封面绘者也能靠作品养家。
那时的封面绘师除了抄偶像脸的之外,
像陈俊宏、东方月、平凡淑芬、威廉、德珍等等绘师都非常厉害。
还可以出画册。
像仙三的人物、封面就是平凡淑芬画的。
可惜那时的游戏产业好像比较倾向日系CG
偏偏日系画风能不崩的罕见。
(我自己的感觉)
我甚至觉得光荣应该延揽这些绘师,
把旗下的女角五官特色拉出来。
※不是那些绘师偷懒只画上半身,
都是出版社要求的,
像万盛(今:万达盛)就和德珍老师长期配合,封面的呈现多变。
烈火青春系列就硬是得逼绘师挤下6个主角
基本上封面怎么弄,还是出版社策略。
某些出版社还会推计画邀请作者合作出套书
什么七月半特辑、三姑六婆(职业)主题等等
甚至有作者自己出来开出版社,
话说某家总裁系列名字就是旧书重版改名来卖的取名。
我经历过最猛的时期是烈火青春在国际书展的盛况,那时只迷种村有菜,完全不懂为什么一堆姐姐阿姨挤在画有一群男人的摊位大牌长龙。出版社还利用东邦的图出一堆周边
那个阵仗跟日本作者、声优来台say嗨的声势有得比。(可能有记忆美化)
至于现在,
市场被大陆长篇小说吃掉不少,
我只知道现在唯一有追的作者于晴
书越出越厚(还没有流行长篇就如此了)
每次出新书就会有人顺便回购旧作,
少数同作品可以卖十年以上的言小作家。
但我觉得那是因为这个作者自己的素养和内涵,养出一堆从少女到妈妈仍死忠追随的粉丝。 古代题材一本都可以一翻再翻。
每部作品的人物都很有生活感,
很容易入戏。
花前月下的比例异常少还能在言情界混。
鬼怪题材的作品也很有特色(家佛请进门)
其实出单本完结在过去是一种策略,
将小说定位成打发零碎时间的排遣。
对少女太太来说故事太长就容易出戏。
就算颇受好评顶多就出续集、系列作。
谁知道现在手机发达,
大家能摸鱼的时间变多。
可是作品泛滥下,
我觉得浪费时间的大长篇小说会衰退,
故事一长水就多,
而且收藏到一个程度就会发现
这种型态很难温习。
像中国作家顾漫的微微一笑很倾城几年来封面换了几次(含中国的版本)
其实也就只有一册。
我是觉得要振兴娱乐小说市场
要从卖cp着手,
让读者想要守护角色们的人生,
一部作品就可以出续集了。
至于原创同人(bl)的世界,
罗川、亚海、卫离、墨桃等作者,
都非常出色。
作品也都是以台湾为生活背景,
人物互动描写入微,
对于生活的观察也很细腻,
像是墨桃的日常茶饭事就是融入大量台湾生活可见的习俗、共同记忆的短篇集。
我觉得他们都不输日本中国的畅销作家,
至少有职业级的水准。
要说出版社、小说平台养作者,
我觉得出版社只要能提供作者发表、餬口的机会就好了,
只要让想当作家的人觉得“写作”是“有机会”的,他们自然会去竭力创作,
读者自然会受到吸引。
然后要特别扶植小众作的潜力作者,
鼓励读者为其写推荐文,
(不然很容易遗珠大海)
让读者认为这个平台良作很多、
操作容易筛选出合口味的文。
自然能制造出吸引读者、潜力新人的环境。
现在的官方平台要扫毒实在太难了,
现在排行模式,满吃作者运气的,
光书名封面就决定一半了,
靠少数热情读者、讨论推广
效益上还有开拓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