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最大问题是,
后继无人,
在自己亲族中,没有看的上眼的的辅佐者,
唯一成年的养子诸葛乔 228 年早逝,
(而诸葛乔在才能的评价不如亲哥诸葛恪,但个性好),
然后其他人虽有才(如酒豪蒋琬 下棋神手 Master 费祎),但还需要培养,
费祎在日后守备曹爽有沈著应战的表现,
(先下完这盘棋我再去准备挡曹爽),
但诸葛亮的个性使然,他觉得目前的蜀汉需要由他来微操,
才能得到最高效益(给其他人微操没办法像他搾出最多资源),
马谡的才能是少数看的上眼的,
但是马谡一连串大家都知道的失误,然后他就死掉了,
刚好马谡死掉那年,228 年诸葛乔也死了,
更悲剧的是,那年要策反魏国孟达的计画也失败,
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剩 227 年出生的幼儿诸葛瞻,
跟年纪可能大没几岁的诸葛乔之子(诸葛亮孙子),
一族之中能培养的人才就这些,
249 年的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几乎是全权放给司马师处理,
(司马昭事发前晚才被告知,然后表现得很不安,还被写下来,根本被父兄坑),
诸葛亮没这种福气。
诸葛亮他谨慎地运用有限的资源,
以一个外地人的身份耕耘资源有限的蜀地,
在 219 年底失去荆州后,及 222 年中刘备攻吴失败后,
219 年年初定军山大捷,
以及关羽北伐的优势气势已经消失殆尽,
尤其在 223 年三国人气王刘备病逝,
诸葛亮还是要确立自己在群臣中的领导地位。
要知道这群臣子,真的是不太好搞,
从刘焉于 188 年入蜀,在初期也是相当搞不定这些问题。
(亲如干儿子的张鲁叛变,甘宁出走,甚至是刘璋时代的赵韪造反)
诸葛亮大致上把这些不同地方及年纪的人搞的服服贴贴,
相较之下没出啥大乱子,
人,比事情还难搞,诸葛亮光这样已经是相当不错。
再来,他榨干自己有限的精神,
光杖二十以上的"小事",他都要亲自决断,
钜细靡遗的程度实在有点龟毛,但就是这种龟毛的态度,
延续了蜀国做出了最大的国力延续,
或许,他没办法放心的原因,
是因为原来的养子诸葛乔毕竟是身在吴国的兄长‧诸葛瑾次子,
(之后也不幸早夭)
而亲生子诸葛瞻年纪太小,
没办法像司马懿,已有个时人称道的长子司马师,
(更别提还有才能不错的次子司马昭、及八王之乱中有机会出场的幼子们)
虽说不一定是世袭政治,但总是自己培养出来,又有血缘的亲儿子最值得信任,
诸葛亮在已经迈入中老年之际,养子不幸死亡,亲生子还年幼,
没办法提早分担繁杂的事务,大概诸葛亮是最大遗憾。
※ 引述《jixian (litMager)》之铭言:
: 其实大家都知道历史小说最擅长的就是张冠李戴,
: 但是魏延系列文下面有许多人认为
: 若说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陈寿)
: 那司马懿情何以堪?
: 但个人认为这样的想法其实是被小说家洗脑的,提出来与大家讨论闲聊,并非引战:
: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在于治军严明,兵器改良以及阵法,
: 然而他的战绩似乎是乏善可陈
: 回忆蜀国的许多重要胜战诸葛亮扮演的都是内勤或是安定后方的脚色罢了
: 像是赤壁之战主要为外交
: 四郡也是安定荆州
: 益州之战好几年也都是后勤
: 汉中等等也非他的功劳
: 等到北伐时成果也是寥寥可数,耗尽国力
: 但是看到这边可以发现,诸葛亮的内政能力应该是无人出其右了
: 蜀地贫瘠,国家积弱,但是能够不断北伐,
: 失败后又撑了好几年,都是他垫下的基础。
: 再来是他用兵的习惯,可以看出是个非常稳健的人,
: 没有什么突袭,奇谋等方式,大部分都是平稳出击兵分多路
: (题外话,他的北伐路线似乎是想要拿下凉州来取代失去军事重镇的荆州。
: 个人也认为就算真的直接打长安风险太大,拿下了又如何?)
: 私以为陈寿的评价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