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jixian (litMager)》之铭言:
: 其实大家都知道历史小说最擅长的就是张冠李戴,
: 但是魏延系列文下面有许多人认为
: 若说诸葛亮"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陈寿)
: 那司马懿情何以堪?
: 但个人认为这样的想法其实是被小说家洗脑的,提出来与大家讨论闲聊,并非引战:
: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在于治军严明,兵器改良以及阵法,
: 然而他的战绩似乎是乏善可陈
: 回忆蜀国的许多重要胜战诸葛亮扮演的都是内勤或是安定后方的脚色罢了
: 像是赤壁之战主要为外交
: 四郡也是安定荆州
: 益州之战好几年也都是后勤
: 汉中等等也非他的功劳
: 等到北伐时成果也是寥寥可数,耗尽国力
: 但是看到这边可以发现,诸葛亮的内政能力应该是无人出其右了
: 蜀地贫瘠,国家积弱,但是能够不断北伐,
: 失败后又撑了好几年,都是他垫下的基础。
: 再来是他用兵的习惯,可以看出是个非常稳健的人,
: 没有什么突袭,奇谋等方式,大部分都是平稳出击兵分多路
: (题外话,他的北伐路线似乎是想要拿下凉州来取代失去军事重镇的荆州。
: 个人也认为就算真的直接打长安风险太大,拿下了又如何?)
: 私以为陈寿的评价不为过
不太会排版 伤眼请见谅
我个人认为诸葛亮的内政能力是三国中最为优秀的
夷陵之战蜀国败北后,国内仅剩3万兵保卫疆土
蜀国随时处于亡国危机
而诸葛亮马上重新于吴国和谈并订下盟约,专心内政
仅凭5年就让蜀国恢复元气可以北伐5次让魏国压力沉重
诸葛亮死后,他的弟子姜维还可以不断北伐
由此可知诸葛亮的内政能力非常优秀
优秀到令人可怕
至于诸葛亮的北伐方针,如果用一个形容
那就是“稳”,稳上加稳
我个人认为这跟三国后期“人口流失”有些关系
蜀跟吴能在国力上能长年与魏国相抗衡的主要因素
在于北方自黄巾之乱后战事连绵不断
人民往战事较少的南方逃亡
造成蜀和吴国力往上提升不少
毕竟有人才能帮你种田、纳税跟打仗嘛
但是,自从曹操稳定北方后
那些本来在南方的人民开始返回原本的家乡
这个问题在三国末期最为严重
这也导致蜀跟吴国力不断往下衰落
而诸葛亮的用兵方针如前面说道,就是稳
诸葛亮不希望有士兵无谓的被牺牲掉
因为蜀国承受不起一次大量的牺牲
而就魏延的想法就比较积极
与其慢慢等死不如拼命一搏(子午谷奇谋)
当然,诸葛亮跟魏延的想法都没有错
但就结果论来说,诸葛亮他失败了
因为魏国有司马懿早看穿诸葛亮的想法
既然你诸葛亮要稳稳地攻那我司马懿就稳稳的守就好了
但不否认的是,诸葛亮的内政在三国无人能出其右
以上是我个人浅见,我想应该有不少错误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