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 #1LgLx7-F 就提过
台湾的科幻创作有过光辉的时代 作品水准直逼欧美科幻新浪潮
(这篇就不再重列书单)
而所谓科幻新浪潮年代 指的正是从黄金年代的 "火箭与死光枪" 式的蒐奇冒险
转为探索内太空的思想实验
这段台湾新浪潮为什么后来无疾而终其实我始终无法彻底想通
一个可能是 这个风潮本身是张系国带起来的
偏偏张系国本人讨厌新浪潮
所以在无论欧美还是台湾的科幻创作都已经走出黄金年代的当时
他只好把黄金时代的科幻观用 "文以载道" 的标准魔改以后
当成在台湾推广 "后黄金时代科幻"(但绝不承认是新浪潮科幻)的标准,结果并不成功
不过或许也不能说张的标准完全失败
因为在台湾科幻的全盛期之后(事实上应该说有一定程度的时代重叠)至今
成功的台湾科幻创作许多都是 "纯文学作家跨界来打酱油"
这类作品的科幻梗在科幻迷眼中可能显得粗襙过时
但受益于作者的文字功力以及思想 结果硬是不错看
不过上篇作者提到一个观察倒是很正确:
台湾的科幻创作缺少够水准的 world building
前面说的纯文学跨界就不用讲了
科幻梗通常只是一个用来跑作者真正想要说的事情的引子或道具
更能体现台湾科幻作品中 world building 之虚弱的领域
其实是最近颇流行(在欧美也很流行)的儿少反乌托邦
反乌难写 正在于好的反乌必须让读者虽然感到反感,
但其价值逻辑有说服力,制度有可行性,读者想反,却同时发现反无可反
使读者因此必须自己在心中反复辩证这反乌世界的功过善恶
<<华氏四五一度>>,<<1984>> 就是其中典范
而台湾的儿少反乌 通常是抓住一个发想点之后硬凑出一个世界观
其运作机制经常流于刻意或甚至经不起仔细的思考
(日本作品也是经常犯这种毛病,但至少日本作品中水准够的也多)
另一个问题是台湾的儿少作品必须有非常明确正面的道德教训
编辑部甚至会要求作者把作品修改成够正面够明白的道德教训才肯出版
(比方说,学园作品中不能有坏老师。有好老师也有坏老师不行。
有着悲伤过去,有无奈理由才黑掉的坏老师也不可以。)
(但是坏人只来自学校以外,多坏都可以)(但来自其他政府机关也不可以)
结果就是台湾的儿少反乌经常流于极为刻意极为生硬的说教
说是儿少作品 实际上却连小孩都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