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ontrollCat (控制猫)》之铭言:
: 你们配音所使用的语言,
: 就是当初拿刺刀跟步枪那些屠杀者所使用的语言,
: 我跟我的祖父母年纪差很多,这个故事是我阿公阿妈那代的,
: 对他们经历过228记忆的人,北京话是让他们很不舒服的语言,
: 我给祖父母带大,所以我的台语跟中年人差不多,
: 所以我特别有感触,
: 当日本NHK大河剧都可以考证到各地地方的弁以此塑做差异感,
: 台湾的ACG游戏配音,
: 却选择70年前没有台湾百姓会讲的语言来配,
: 我们台湾年轻人,文化上被殖民清洗破坏严重的程度,
: 是我们自己身在其中难以体会的。
: 我认为真正巨大的屠杀,不在肉体,而在语言。
: 日本政府,从1895年领台,他们到了1937年才开始不教授汉文(台语),
: 花了42年来改换语言。
: 而中华民国政府花了多久呢?
: 你想像一下,一年之后
: 如果台湾全面禁用北京话,改用克林贡语,会发生什么事?
: 答案是所有文化的崩解,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 当初台湾,也不过两代前,现在有些还在世的老长辈们都经历过这些事…
: 这游戏我听不下去玩不下去,但我也不想转手,完全不知道怎么处理,
: 不要误会了我绝非否定你们敢于做这题材的勇气,
: 你们的美术跟你们的一切专业,
: 只是觉得万分无奈而己,
: 好羡慕别国的人,没有这些语言/国家认同的错乱,
: 韩国人如果有一款讲光州事件的游戏,
: 绝对不可能会里面的韩国人都以日语发音或北京语发音的。
: 唉,觉得很沈重。
ok,照你说的我们做个假设:台语全部用你最理想化的道地方言配音。
这款游戏我敢跟你赌赔钱赔到死,
题材本身就不够切合ACG群众的胃口,但多数人愿意尝试是为什么?
毕竟只是题材,只是没人这样玩过,实际演出好的话大家仍然愿意买单。
全台语配音为什么会惨死?
我举个例,
你喝过美国中国城的珍珠奶茶吗?我也可以跟你赌你去喝一定嫌又难喝又贵。
为什么?因为不同地区的人偏好的口味完全不同阿。
外国菜用原汁原味登陆台湾,市场一定拓展不开,
变得只有少数饕客能用‘这家餐厅的菜色非常道地’来介绍,只有同好会去吃。
若不去依照市场调整口味──注意、是调整,不是扭曲──
能接受的客群一定小到不能再小。
然而,不论客群多小,这是一个目的问题:开餐厅/作这款游戏的目的是什么?
对,是目的。
你玩不下去的理由是:这款游戏不够写实、根本是残害文化
回推你的理由,就是:追求重现
好了,
你把一盘炒满辣椒的印尼菜推到一般台湾人面前了,你说:完全重现道地口味
在台湾这就叫做没市场。
《雨港基隆》的目的性?是传播。
要传播给更多年轻族群知道我们的历史。
为此,配音显然是个近乎不需考虑的点:只会对传播造成障碍
你所谓当时的语言,在这时变成一种笑话:
姑且不论根本找不到善于这种语言的年轻人,
这种语言只会让年轻人联想到老一辈的腔调,演年轻人的剧?
你到底希望年轻人对这出剧有多少排斥感?
还是你以为戏说台湾是年轻人脍炙人口的好戏?
(别说戏说台湾了,我妈都会笑里面的年轻人台语说不好)
你要的要求有太多不合理性:
一、你以自己为出发点而非制作团队为出发点。
去美国中国城花钱然后呛珍奶难喝吗?别闹了那是以美国人为客群的。
雨港基隆就是以年轻、动漫族群为客群。
二、毫不务实。
你所谓的当年的台语,现在大概都是‘那个年代的高龄者’才会,
年轻人可以说不用考虑,你自己应该更清楚,同辈根本没人能和你说一样的台语。
你上哪抓来善于说早期语言的‘年轻人’?
可别跟我说请老人们装年轻腔去配音。
噢,还有他们即使会讲,可能九成还当不了配音员呢,到时候你又要骂棒读吗?
三、就算真的照你说的做,不计成本、时间、做到精美的年轻人配音、够古风古味...
你的目的可以说只剩下自我满足。
相信我,配成那样没有年轻人会接受的,
或许老年人接受度会高点,但你觉得他们一看到‘卡通人物’当封面,会想看吗?
整个彻底四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