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布袋戏就是了。
我国中时玩MUD,看到一堆人用一些奇怪的名字,问过知道是布袋戏的人物。
后来有一次看电视,转台转一圈,看到霹雳劫,有熟悉的名字,看了一下,转台;
因为别台都不好看,转了一圈又回来,再看了一下,又转了一圈,再转回霹雳,看
下去,这就入坑了。
高中时同学也有几个在看,还会买周边,甚至有自己做一个小戏偶的。我也早
早把台大电机Maxwell站的布版精华区全部爬完了。然后,追老戏。
上大学也读到几篇同人小说,有不少写得很深刻,看得出作者有文学功底,更
善于用情的。但我却出坑了。因为我高中时恰是“三魔女”时期,霹雳英雄榜之后
,是个低潮期。于是我心目中的霹雳就是霹雳眼到霹雳幽灵箭二。
出坑的理由,一是不喜那之后“偶像化”的走向,二是觉得那个世界观太随便
,太乱了。反正就是永远要有新的人事时地物加进去打来打去,要有新的各种从帅
气到欠揍的角色。然而要表现什么主题?什么精神?有什么新意?能不能不只是为
拍下去而拍下去?
音乐也是一条。他们起家时还没有著作权法,香港日本大陆(对,大陆的也用
,198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三个和尚》主题曲,用在霹雳劫里面)的精品
随便用,著作权法实施后又混了几年,后来不能再混下去才改原创吧。这原创不够
给力也不好苛责,你不能把一两组人跟几十年全世界的现成佳作比。
电影《圣石传说》和上了国家戏剧院的《狼城疑云》我都看了,剧情完全不及
格。霹雳是以土法起家的,从武侠与神怪的传统套路发起来,但到要登上殿堂时,
他们只顾在形式上拍电影、上国家剧院这样风光,内容完全跟不上,还是七八十年
代老一套。
霹雳眼这些老戏重播时我追了下去,霹雳奇侠传我也很喜欢。那时候的戏偶和
剧情还比较土,我喜欢这种老气和土味。但最让我想看下去的,却是那种草创时期
的气势:这个剧组要怎么用这些有限的技术和资源,给电视布袋戏开出一条新路?
他们大概没想太多,就是去做,就自然有他们的味道。后来红了,开始想东想西,
那精气神便短了。之后就是追着想像中的商业模式(也未必真的能搞好)去做。
他们官方找人写的小说也不怎么好看。出钱请人写,那人又未必是原来就想写
,你也很难要求什么。
后来我没多关注,听说他们后来有起色,也好。然后前些日子,霹雳在台北办
展览,有人拿了他们出的图册给我看,我看了就叹气。别说和文物、艺术展览比了
,就是和其他大众娱乐产品的展览也比不上。他们完全把这当成另一本同人资料集
来编,没有考虑到这种展览、这种书,应该是要给外面各界人士展示其创作、制作
思维的。只把它里面的世界拿出来秀一下,给人的感觉就是,自己玩自己的。还好
,他们根基还够。但要再上一层楼是很难了。
台湾的霹雳同人创作我也没在看了,但我却又在大陆的小说网上看到他们的霹
雳同人小说,我还听说大陆有些人,迷霹雳是到从1988年霹雳金光甚至更早开始每
个系列都看的程度。这是东方和舰娘比不上的吧。但看了一下,没有让我特别喜爱
的地方,但我看到很多对霹雳世界观的解析和吐槽。这些吐槽很有趣,尤其有一种
想要补完霹雳世界从自然到人文各种设定的作者,他们试过以后还是放弃去补完细
节了,他们就此吐的槽很有意思。
总体来说,不只霹雳,华人世界很多成功的大众文艺作品,在最初横冲直撞的
成功以后,就保守起来、复制原样;有一些特别成功的想要搞大,却又只顾站上大
银幕大舞台,而不是回头把作品精炼到能够成为真正的大作。
霹雳是台湾条件最好根基最好的了,他们大张旗鼓那一阵后黯然收场,原因千
条百条,核心就是端出来的东西不行。协力厂商,做改编游戏的不给力也是原因之
一。或许当年他们应该做的是开发编辑器,提供素材,让同人能来做游戏,十几年
下来肯定会有不输商业作的大作。如果他们现在做这个或许还来得及,反正根基还
在,届时要有《蝙蝠侠》等级的二创把一创盖过也是可以期望的。
话又说回来,你现在要来写个霹雳的同人,完全可以啊,写得好也不会没人买
。可是你想怎么写呢?或者你想经营一个可以让二创同人发挥的世界,你怎么做?
假设你有资源,不用去考虑商业盈利等现实问题,我们就谈文学,谈艺术,谈作品
内容,甚至可以不要谈众人喜不喜欢,就说你想做什么,为什么想这样做,为什么
觉得这值得做。如果讲得出一套,那我们可以再继续谈现实问题。然而如果连理想
都不完全,只有一个“我也想要有个东方”这种程度的空想,那结果恐怕不会比“
我也想上国家戏剧院”好到哪里去。过去有人做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