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狙击与混战的香港区议会选举

楼主: jacksonyeh (华思格)   2011-11-01 22:18:36
香港的区议会选举即将于11月6日(星期日)举行投票。本届总计有355万名合格登记选民
,各党派共派遣839人,争取扣除因无人竞逐而自动当选后的336个议席,即大约2.5人争
取一席。由于参选门槛低,并且采用“得票最多者当选制”,因此候选人之间的最后得票
可能非常接近,部份选区选情激烈,被形容为历年之最。
根据香港《基本法》以及《区议会条例》的相关规定,区议会是非政权性的区域组织
,并以社区为基础,拥有向政府提供意见以及承担使用相关拨款的职能。然而在仅有两级
议会(立法会与区议会)的架构下,尽管区议员的法定权力有限,然而却提供给尚未能晋
身立法会的政治人物服务选民、处理投诉、争取传媒关注的机会,因此区议会选举往往被
视为政党培养政治新血、增加选举经验的练习;由于选区零碎、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地
区经营工作,长期以来区议会的政治势力分布更为建制派与保守力量所主导。过往的研究
指出,区议会选举中的宏观社经环境可能会影响民众的政治态度与判断,并直接或间接地
对其投票行为构成不同程度的制约。因此,我们更可以透过本届选举检视近年香港的民主
发展。
本届区议会选举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即“狙击”与“混战”。近年泛民阵营因为
五区请辞与政改方案的争拗而分裂内哄,且具有威望和正当性的“大老”已经少见,过往
在选前负责协调的机制已经无法有效运作,各党派之间彼此的竞争趋势增强,因此首次出
现从彼此协调至系统地彼此“狙击”对抗的情况。“狙击”依对象的不同,可以区分为泛
民阵营内部之间以及泛民与建制阵营之间两种。“狙击”行动志不在当选,却欲使同属泛
民阵营的政党或对手减少选票、甚至落选。在此情况之下,民主党即有38个选区被狙击,
其中18个选区更面临人民力量与民建联的夹击;民协则有9个选区被狙击,相当值得关注
其后果。
“混战”则突显了香港在迈向民主化的过程中,因为选举制度变迁而产生的不确定性
。2010年的政改方案通过后,民选区议员可以循立法会选举中功能组别的界别晋身立法会
,被坊间称为“超级区议员”。由于“超级区议员”的提名权与参选权仅限于民选区议员
,且其选票较多、重要性大,甚至可能被视为“变相公投”因而备受重视。如果候选人经
由区议会当选立法会议员,更可能因此空出原先的席位给党友以增加实力。同样地,特区
政府月前宣布将计画分阶段取消区议会中的委任议席(目前为102席,占区议会总席次的
近五分之一强!),亦使部分的委任议员投入区选。“超级区议员”与委任议席等的选举
制度变迁均使本届区议会选举较为竞争。
过往的研究指出,香港市民对于区议员的功能角色定位非常清晰,主要集中在帮助市
民解决社区问题与表达意见,然而在曲折的民主化过程中,九七后的香港区议会选举可以
说一届比一届竞争激烈,并反映当时的政经情势。本届选举中,泛民阵营因为地区资源与
工作不足而居劣势,其内部亦缺乏有效协调、甚至彼此“狙击”,面对选举制度变迁的“
混战”亦可能影响民众对泛民候选人的支持,一般相信选情非常不利与悲观。然而,不论
“狙击”或是“混战”,反映的都是对于现存香港民主制度与进程的不满与不耐,“狙击
”之所以发生正是因为不满温和民主派在2010年对于政改方案的妥协;而“混战”则是希
望尽可能地扩张部分民主议会中的民意代表性与发言权。中长期来看,香港的民主发展在
议会政治方面仍充满崎岖,街头社运政治将可能转趋激烈。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