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BIOSTAT 看板]
作者: monotones (trivial one) 看板: BIOSTAT
标题: [心得] 我的笔记经验谈 (一)
时间: Sun Oct 12 14:22:19 2008
※ [本文转录自 study 看板]
作者: monotones (trivial one) 看板: study
标题: [心得] 我的笔记经验谈 (一)
时间: Fri Sep 23 20:32:13 2005
前言
我从没想过国中老师要求学生们作笔记的习惯最后竟成了我的一项利器!
笔记,说易也易,说难也难,毕竟只要有一张纸、有一只笔、会写字、会听话,
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但是想要写的好,写得有用,却没那么简单就是。不知何时
,作笔记成了读书人的必备功夫,笔记作的好总是比较吃香。最近,在 Study板
上看到有几个作笔记方法的整理,意外发现绝大部分的招式我都已经学到了,心
想,或许我自己也能写出一套笔记秘笈。于是乎,兴起了写“我的笔记经验谈”
系列文章的念头。
作笔记有什么好处
第一、减少上课打瞌睡的机会。老师讲得无聊,动动手一边动脑想怎么写,通常
会比硬撑来的有用多了。不过,真的太累时,还是会边鬼画符边睡啦!XD
第二、加强曾经上过课的印象。只有听是很容易忘记的,使用更多的感觉来记忆
是有效的。如果老师讲了什么“经典”,顺手记下来笑笑也不错。
第三、减少事后复习的时间。很多人,总觉得上课的这些东西读课本就好了,不
上课也没关系,但老师上课的内容通常是课本的精华,读笔记通常比读课
本有效率,而且读自己写的会比读别人写的快。这是因为别人的习惯用语
还需要花时间适应的关系,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共笔也读不快的原因。
作笔记的准备
工 具─组一,自动铅笔 (笔心HB) 、橡皮擦、红、蓝笔各一 (、15公分直尺)
组二,红、蓝、黑笔各一、立可带、立可白 (、15公分直尺)
个人是建议组一,因为修正快又环保,远比组二来的好。但如果您已经用原子笔
到非常习惯,只要不用原子笔就写不好笔记的话(XD),那么建议立可带、立可白
两项物品都要准备,大范围的修改用立可带,小范围的用立可白。我时常听到当
老师说他哪里写错 (而且错一片) 时,一堆“喀答喀答”摇立可白的声音,然后
闻到扑鼻的刺激味,最后看到一堆人手在笔记本上搧来搧去希望它快点干,这个
时候老师不是继续振笔疾书,就是继续滔滔不绝,于是一堆人错失这一段笔记。
记得,用立可带绝对会省下这些时间。
关于有色笔,个人认为不需要太多,很多人买了很多颜色,然后作笔记的时候想
“嗯..现在用什么比较好?”。虽然,就艺术角度来说,这会很有乐趣,不过,
我们没有要出书,其实可以不用花这个时间与金钱。
为什么不用萤光笔?
第一、如果您画错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错误。
第二、萤光笔容易弄花原来的笔迹,而且也会造成萤光笔的寿命减短。
至于,为什么15公分直尺要括号,下一个主题会告诉您。
笔记本─使用整体为硬纸板、铁板或皮活页笔记本,塑胶接缝的容易翻久就坏掉
,而且又很贵= = 。
使用活页笔记本的好处在于穿插新页数很方便,如果有时候整理很多重点空白不
够写,可以直接增加页数,会比使用容易脱落的便利贴好。
另外,活页笔记本建议用26孔B5的 (也有人建议A4) ,太大、太小都会造成携带
上的不便。
试着徒手绘图
想要作笔记作得比别人快,这个功夫就要多练练了。
徒手绘图的目的不是在画得准,而是看得懂自己在画什么,以及节省时间,据我
的观察,画图总是花掉多数人作笔记很多时间,如果可以加快绘图,绝对会对作
笔记有帮助。
一、徒手绘波浪线:
画重点的时候不需要直尺,也不需要特地买萤光笔,直接用有色笔划线的方
法。
重点在于,指尖给笔的摆动幅度以及手腕移动的速度是否一致。
二、徒手画直线与座标线: (特别适用于自动铅笔)
画图时不需要直尺辅助,直接绘图的方法。
重点在于,下笔的力道与手肘移动的稳定性,下笔的力道要稍大,适当的摩
擦可以造出稳定度。
三、徒手标等距:
不需用直尺算厘米数与比例,可以随心意操作比例绘图的方法。
重点在于,对于等距离概念的习惯程度,越习惯花的时间就会越短。
四、徒手绘圆与椭圆: (特别适用于自动铅笔)
不需借助圆规、硬币等工具 (省下翻找的时间),直接绘图的方法。
重点在于,下笔的力道与对图形曲率的感觉,同二下笔力道要稍大。
刚开始可以试着拆成几笔完成,比方说分成四个 1/4圆,习惯之后,自然可
以一笔完成。
注:绘制其他平面几何图形,也是同样的道理,如,
绘制三角形,要熟悉30、45、60、90的角度大小。
五、徒手绘制立体图形:
重点在于,对物体的立体、透视及构成概念,一般来说学过绘画或工图者较
易上手。
比方说,正六面体,前后距离感会使上面及侧面正方形呈平行四边形,但彼
此平行的线段长度及倾斜角一致。
螺旋,在前方会比在后方上升的螺距要大。
半球,上方是半圆,下方是微弯的曲线。
平常多观察课本上的几何立体图是会有所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