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相当有趣,这种"以小见大"来营造代入感和呈现某个概念的模式在涉及到
制度/社会层面/大场面战争的小说中屡见不鲜;
要说到这种画面在网络小说界的起源应该无从考究,但大体上从清代的官场小说开始追溯
会是比较好的开始-某某小民活不下去,某某小官贪赃,以此来侧面点出当时的民生和
官场风气。 是的,我个人觉得这种写法最开始的目的是:影射,除了避免(清代的和谐)(误)
外,中国人本来比较拐弯抹角,让当时的读者能自己对号入座(x)细细品味影射的对象能
更加增添小说的风味。
而在现代网络小说中,这种知微见着的模式走向了三种风格:
1.作者笔力不足,只能写小画面:
战争永远就是某某大将杀的盔甲都是血,手臂上中了一箭还酣战不止,
通常还会加上莫名奇妙的内心戏和独白-具体我就不说作者名和作品了,理性勿战(误)。
2.作者以小人物的生活做为剧情的映衬(最常见的作法):
这类型中的翘楚当属<明末边军一小兵>。
经济民生发展很好,怎么个好法? 小兵都在买舜乡堡牌肥猪肉;
慷慨壮烈怎么个慷慨法? 遗孤都在想着长大要为老爹复仇杀鞑子。
等等,不一而足。
3.小人物的生活,就是剧情的重心:
能做到这一步的作品只要题材不要太差,文笔过得去,
基本上都能进入(我个人的)神作之林。
为了跟<小兵>做对比,我个人认为因为小兵太监而自己写书的柯山梦的"晚明"就做到了。
我可能不记得主角和老刘做了什么制度,鼓励了什么参军或爬科技树的发明,
但是我永远都记得关帝庙还有关小弟。他们的存在不是为了生硬佐证主角这个穿越者
有多高明,他的政策多么棒棒;而是在他治下的人民活出了怎么样的人生。
我想所有写这种以小见大情节的作者想要做到的,其实就是这样的效果,
但是个人笔力不同,对怎样是融入情节的看法也不尽一致。
================
简单来说我觉得:
1.写景不写情/教条式的硬为了表现背景造个人物->笔力问题
2.用小人物的生活配合描写好的背景->中规中矩的表现方式
3.把背景融入小人物的生活中,让人比较其他情节甚至更关注这个小人物->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