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前辈好
29岁男,住院医师目前任职于公立医院,同业最低薪资
四年前刚毕业时,仗着觉得自己未来相对稳定的收入,花费上并没有什么节制
基本上前两年过得非常欢乐,收入支出完全打平
后来发现人生还是有买房与成家需求
所以两年前才开始稍微有做一点财务规划
[总资产] 约240W
负债/贷款:无
房:目前住家里,但近期会搬出
车:二手国产小车约35W(不列入资产)
现金: 20W
美金定存:40W
台股: 90W (0050+台积电)
嘉信帐户: 90W
[收入]
2020~2025 (26Y~31Y) 100~150W 住院医师
2026~2027 (32Y~33Y) 420W 卖肝冲刺期
2028~ (34~) 250~350W 稳定期
因为个人规划与工作兴趣(不想太累)
本业的薪资成长空间不大,也没有打算追求更高的本业收入
32~33岁升主治医师前几年
有机会用自由、体力与健康换短暂高一点的收入,大概无法长期这样做
之后应该就是稳定在医院当大老们的奴隶为人类做一点微不足道的奉献
预计应该250~300W的年收入,可能等拿教职、兼行政才能有些微成长
如果真的不够的话,跳脱医院有机会追求更高的收入,但目前不在人生规划中
[支出]
这几年月入8~12W,每月支出控制在收入的一半内想花就花
过去三年的年花费都65W左右
包含户外运动与摄影器材、旅行、较高的伙食费
[现况]
过去两年每个月定期定额:0050与台积电各 2W
(目前看来都是买在高点,但长期投资就放著)
一年前发现既然本业收入成长不高,那就好好研究主动投资
半年前开始减码想留点现金做主动投资
但忙碌中什么都没研究到,兴趣实在不太高
听了股癌后发现我根本没时间在那里研究产业链、共需、库存什么的,怎么玩得赢别人
还是当绿角派乖乖无脑投入ETF就好
考虑了各种因素(包含汇款手续费、台海的风险、海外提款等等问题)
存到25000美金的开户门槛后,上个月开了嘉信的帐户
把钱转过去隔天,就传出嘉信被点名有高额未实现负债有倒闭风险的新闻
但在25W美元的保护下,应该不是问题吧?
最近又看了什么生命周期投资法
如果职业的优势如果拿的到2%以下的信贷
就可以在住院医师期间开杠杆投入100%股市
但目前这个想法暂时作罢。
原想说约33岁之后才有打算结婚成家立业买房
到时候如果加上另一半的收入与资产的话,存头期款要买房其实也很快
所以应该就先稳定投入股市就好。
恩不过,全文的重点其实是,老天(老爸)突然掉下来一笔人生启动基金
父母是一般收入,生活还算小康
之前说无法给我赞助要我自己白手起家,但也无须我帮忙奉养
不过最近出乎意料,老爸说过去理财有成
算一下退休所需后,年底会给我约500W做人生启动基金。
[问题]
1. 买房vs存股
家父赞助的人生启动基金买房效益高还是投入股市效益高?
就算今年疑似有趋缓,但整体台湾房价还是一直在涨,最近又必须搬出家里。
干脆直接当头期款趁不到30岁开个30年房贷,在双北买个2000~2500W的小宅自住+投资。
买房抗通膨且自住不用缴房租,未来需要到外县市工作一段时间的话房子也可以出租。
但这样支出必须更加节制,先用宽限期,每个月还房贷所剩不多的钱才能投入股市。
另一个方法是直接All in股市。
等收入至少翻倍后再存头期款、五六年后变卖一点股票买房。
2. All in VS 定期定额
之前看绿角的书是有提到,定期定额不一定是每个月,如果担心海外卷商汇款手续费被吃
掉的话,可以半年或一年转一次钱,每季、每半年、每年投入一次都可以称作定期定额。
但最近看有些版友好像是分享说绿角认为All in得到的复利效果会比定期定额丰沛。考量
到目前是结局是不稳定实在不太敢这时后All in,目前一次有90W或甚至可能有500W的资
金,不知道该怎么投入,还是干脆Half in + Half定期定额?
3. ETF组合
因为还没有实务上操作的经验,不太了解资产配置从我的现状要如何达成
目前是打算用积极一点的投资配置,并逐步减少台股(0050+台积电)部位
QQQ(25%)+VXUS(40%)+VTI(25%)+台股(10%)
如果方案一投入股市的话
目前有90W台股,590W现金
是不是就把590W分到美股三个标的
暂停或是减码台股的投资,逐渐把资金调配到设定的比例?
例如:
250W in VXUS
150W in VTI
190W 定期定额进入QQQ(波段大分散风险)
如果方案二投入房地产的话,现在就只有90W现金,未来可能每个月只有不到2W能投入股
市
基本上十年内不可能达到上述的配置,要再重新检视一下并考虑其他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