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充足心理2.0:更高阶的感情观点&如何达成

楼主: michaelzlian (whatislife)   2016-11-22 18:48:19
充足心理2.0:更高阶的感情观点&如何达成
By Dans @ Overman Path
网志图文版:https://goo.gl/12EDMd
警告:如果“自我提升”对你来说还是个新颖的概念,如果你还没有付出像样的努力去提
升自己、追求个人的成长和进步、过你想要的生活、精通你所能学会的技艺……请离开这
里,这篇文章不仅不是写给你的,也只会对你有害。
走火入魔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做感情游戏里的“走火入魔”,我自己的故事就是最好的缩影。
在我的上一段感情里,我经历了极其功于心机、矫枉过正的时期。当大部分的“正常人”
享受着爱情中热烈甜美的情愫、分享着生活中的每分快乐忧伤、创造著一点一滴的美好回
忆时,我陷在这一切把妹技巧、感情经营、社交价值角力的知识之中——亦即你大概也相
当熟悉的这门学问。
那时候,我会荒谬地思考着一句话要怎么架构才能够向女友“展现价值”、检视手机讯息
中所透露的“权力结构”、注意谁回的讯息比较多或频率比较高、避免展露软弱的姿态更
拒绝用Line贴图(贴图是娘泡在用的……是吗?)、刻意在言语和肢体上表现强硬来让自
己看起来更“坏男人”一点、吝于分享更多时间心力给对方以表示我没有“将她放在第一
顺位”、然后以为自己是个有人生目标的好棒棒男友……听起来实在是搞砸得太彻底了,
不是吗?
如果你问我,我究竟有没有真正爱过她呢?大概有吧。但更多时候,我只是绞尽脑汁在想
如何“不失去”她。
要在你自己的人生中上演这种狗屁倒灶的情节,一个关键的动机是:我们遭逢痛苦分手、
发现对方狠心劈腿、头也不回地拍拍屁股就走、一夕之间抹灭了所有回忆、无缝接轨到下
一个男人身上、我们萌生出自己被戴绿帽的想法和随之而来的愤恨妒忌、惊觉彼此忽然成
了陌生人、困惑著难道这些共同的过往其实都如此无足轻重、以及更多痛心疾首的领悟…

我们于是进入了一种可以称为“自恋式匮乏”的状态。
不同于我们在感情路上刚出发时、那种“需要他人来填补内心空洞”的匮乏,这种匮乏会
驱使我们开始健身、阅读、打理自己的外观、培养技艺和兴趣、以及任何可以称为“自我
提升”的活动。它的确驱使我们去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没错,但背后的动机往往却是因为
我们如此不甘于自己在付出真心后的悲惨下场。
当然,你更因此接触了所谓的“把妹技巧”。你开始看CATCH版、The Red Pill、Real
Social Dynamics、或现在这个网志,你开始练习冷读、NLP、背诵一个个惯例和故事、学
会一套约会的SOP,你开始参加讲座、看更多的书、思考并实验更多两性关系的动态。
于是,围绕着“我”的一切感情态度于是随之而生:我们开始懂得保护自己、开始知道要
坚持自己的“框架”、开始知道要紧紧抓牢自己的人生目标、开始知道要展现够多的个人
价值。
我们在接下来的感情中不再全盘托出、不再义无反顾、不再无私奉献、不再相信主流爱情
观里那些黏踢踢的谎言;相反地,我们有意地将自己放在第一顺位、吝啬于拨出时间心力
、划定无法被商量的原则底线、努力维持自己在对方中的“价值”、用我们既知的技巧来
引发女人心中对于“失去你”的恐惧……
“我不管怎样都绝对不会、也绝对不能‘需要’妳。去他的匮乏。”
听起来很耳熟吗?
“充足”的挣扎
“充足心理”理想上来说,应该源自我们的自尊、自爱、有目的的自私;应该反映于我们
在生活规划、表现自我、检视内心时的诚实。“充足”理当是我们充分地了解自我、清楚
自己所在乎的价值及事物、有意识地建构自己的人生并完成一个个目标之后,所达成的一
种毫不刻意但无法掩藏的自信。
然而如你所见,“充足”更多时候只是被我们当成一个吸引异性、经营感情的秘密武器罢
了。
多数人在这个历程中的共同经验是这样的:我们一开始以为自信、价值、对异性的吸引力
、“充足心理”等特质,是源自于某些人们“拥有”的东西;我们可能以为那是金钱、外
貌、身材,所以我们批判嫌弃著许多女人的肤浅、天真地相信着自己会遇到生命中的真命
天女,因为除此之外我们对于自身的匮乏并做不了什么。
然后我们发现原来吸引异性其实是一门可以学会的学问,原来自信、吸引力、“Alpha”
是我们可以有意识去锻炼的特质,原来有不少人在练习甚至教授这项技艺。于是我们一头
栽进这个“自我提升”的世界里,我们如今知道一个人的“充足”可以是我们从事特定“
行动”的结果。
然而我们没有发现的是,我们自始至终都没有真正解决内心根本上的“匮乏”:我们学会
的所有“展现价值”的技巧都只是为了要伪装一个我们尚未拥有的“充足”;我们做的一
切心理建设、与自己永无止尽的内在对话、甚至日复一日的自我批判,都只是为了达到某
个我们始终缺乏的“充足”;我们追求更多的知识、努力获得更多的进步,都只是继续把
那个真正“充足”的终点推得更远……
我们为自己开启了这条“自我提升”的道路,因为我们由衷感觉到自身的不足;但我们却
没有看见,我们只要还停留在这条路上一天,我们就仍在向世界、向自己坦承我们的“匮
乏”。
所以让我们试想这个问题:一个人的“充足”,有没有可能既不是“拥有”特定事物、也
不是采取特定“行动”的结果,而是他“本是”的状态?
有没有可能,我们其实并不知道到底该如何“自我提升”、不知道怎样是“更好的自己”
?有没有可能,我们其实没有办法做什么来真正提升自己、且提升自己也不会为我们生命
中的问题提供任何解答?
有没有可能,你早就已经“充足”了;但你之所以还有无数的“问题”需要解决、还有无
数的“瑕疵”需要修正,是因为你依然自认“不足”?
那下一步呢?
假如——只是假如——上面这些问题的共同答案是“是”,那么你肯定会问我:
“如果我已经是‘充足’的、或如果我没有办法再提升自己了,那么我还有什么动机去采
取任何行动?我为什么需要去学习新事物、修正自己的错误、完善自己的人际手腕、完成
生命中重要的目标?”
“如果我是如此的‘充足’,那么为什么生活中还是会遭遇这么多困难、为什么还是有人
会给我难看脸色、为什么我不能因此事事顺利?”
“如果我已经这么‘充足’,那难道我就都不需要做任何事情来让别人看见我有这个特质
吗?如果我都不做点什么,岂不是像是在自我催眠、以为大家都会看到我的价值,但事实
上我只是在自我感觉良好?”
“如果自始至终,我其实都不需要、也不应该需要别人才能够快乐圆满;如果爱情既无法
使我完整,亦不可能永不消逝,那么我又有什么理由再进入一段感情、有什么理由任由自
己再一次陷入可能痛苦的处境呢?”
而我会反问你:“为什么不?”
为什么我们的行动非得源自“解决问题”、“修正自己”的初衷不可?为什么我们的学习
与精进必须来自我们的“不足”?为什么我们在人际互动中的自我表现需要出自一个“我
需要证明自己”的出发点?
为什么遭遇困境代表我们还有所“不足”,而不是我们藉以证明自己“够格”的机会?为
什么在我们的“充足”里,我们还会急切地想要人生一路顺遂?为什么冒着受伤的风险进
入一段感情,会对你已经拥有的“充足”造成任何影响?
为什么我们不能单纯地享受完成一件又一件成就、学习一项又一项技艺、领悟一个又一个
人生洞见的过程,而非总是担心着自己还有哪里不足、还有哪里需要矫正?为什么我们不
能在已然“充足”的状态下、以最认真最了无遗憾的方式度过我们的每一天?
如果我们已是“充足”的,我们又有什么好理由保护自己?有什么好理由担心自己会有所
失去?有什么好理由畏畏缩缩地不敢行动?有什么好理由“不”把这个已是最好的自己赠
与这个世界、赠与我们身边的人们、赠与值得的女人?
所以别再把“创造价值”、“一致性”、“诚实展现意图”、“坚强的框架”、“愿意暴
露自己的脆弱”等光鲜亮丽的“Inner Game”词汇视作两性互动中的技巧——它们并不是
。这些只不过就是“充足心理”纯粹的展现罢了;而“充足”,是你在停止迫切地提升自
己之后,自然而然会在你内心深处发现的、你始终拥有的东西。
至此,我们是否有可能用这样的人生态度活着——“我拥有太多太多的礼物可以赠与这个
世界,多到我没有时间担心自己是否在过程中遭遇困难或伤害、没有时间考虑某个女人究
竟‘值不值得’我的时间心力、没有时间后悔自己在哪些人哪些事物上投注了宝贵的岁月
、没有时间耽溺在自己微不足道的烦恼忧虑中、没有时间计较自己为他人的付出是否会得
到像样的回报、没有时间任由狗屁倒灶的负面资讯拖垮我、没有时间能给那些企图践踏我
的个人底线的人、没有时间在人际互动中忙着猜忌或考虑自身利益、没有时间去思考要用
什么‘技巧’来得到别人的青睐……”
可能吗?我相信这是可能的。
因为我正是用这样的心态,遇见了一个与我非常契合的女人,并和她共创一段很棒的感情

在决定进入这段感情时,我认知到我不可能老是思考着“她真的值得我的时间心力吗”的
问题、老是有所保留;我深深信任自己做的选择并将自己全心托付于它;我愿意完全打开
自己、放弃自我保护、冒着可能再一次受伤的风险、用自己所能够最好的方式去爱。
我之所以选择去爱,不是因为这个女人是我的真命天女、不是因为我百分之百确定这段感
情值得投资或者会走到终点——
而是因为我的人生值得我毫无保留地去活。
如果我成功向你展示了另一种生命的可能性,那么你会接着问我:“我要怎么达到这种境
界?我该如何开始?”
《突破修道上的唯物》说得再好不过了:
不开始,放弃有个开始的想法。
或许在你醒悟得道的企图必然落空之前,你须经过一再建立的阶段。你可能满脑子都是奋
斗之念。其实,你可能连自己是来是去都弄不清楚,已经到了心力交瘁的地步,那时你会
得到一个非常有用的教训:放下一切,不成为什么。你甚至会有渴望不成为什么之感。解
决之道似乎有二:不是干脆摘下假面具,就是先不断建立、不断努力到达某一高点,然后
再放下一切。
你必须完全放弃寻求,不要再力图有所发现,不要再试图证明自己有何成就。
然后你会发现你已经在那儿了。
作者: lrm549 (洛恩 a.k.a sirius)   2016-11-22 19:18:00
要放弃的是 证明的念头 而不是追寻 如果真心喜爱"这个技术" 不管是什么 你都不会有证明的念头 那只是一个附带的价值好比我论文写完 发表只是顺便的 告诉别人我研究了什么或许可以切磋 但这都只是附带的 因为我研究完也刚好写完所以才发表 所以你的文章有些东西 看起来就像是没真正热爱过某些事务 所以会有这种结论
作者: AMESSAGE (Die for your dream)   2016-11-22 20:35:00
Don't try hard and hustling, it's a paradox.
作者: bd5358 (ru,6)   2016-11-22 20:51:00
作者: yuson0241 (Yuson)   2016-11-22 21:11:00
推惨了 内在充足与增进自我的平衡中进一步的阐述之前AB大也有提到你本来就是充足的只是周遭太多自己想的bullshit很像 只是这篇更进一步帮我解惑持续自我追求
作者: fawangching (废文文青)   2016-11-23 10:21:00
好深
作者: ewsddddd (gg_in_in_der)   2016-11-23 20:16:00
作者: tyjcgmnl (thank you)   2016-11-23 21:12:00
另一种new age走火入魔 总是以为真的可以圆满人性
作者: ccheer93 (南瓜载我来的)   2016-11-24 17:3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