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原由:
开始学习接纳与认识自我之后,
自己想法转变上的过程。
我觉得认识自己的过程很棒。
也许对一些人来说,这是件容易的事情,
但对于充满社会价值观束缚的我而言,
要跨越这些思考的限制本身就是难题。
慢慢努力中:)
分享内容:
关于喜欢
走在练习的路上,
我停下来思考这个心态跟问题,
是关于喜欢的表达跟展现。
面对喜欢的人或事情,
或是感兴趣的话题活动,你会怎么表达?
我发现东方社会里,
对于情绪总是包装,隐藏,压抑甚至忽视。
希望呈现一种典雅,温儒。
(但其实这样的做法不完全会得到这个结果)
但撇开社会价值观来看,
又因情绪是可以流露跟表达的情况下,
再来看待喜欢这件事情,
我在想为什么‘喜欢’这个情绪不能坦白呢?
例如我遇到了喜欢的人,
我的行为举止可以大方让对方知道,我就是欣赏。
或是遇到喜欢的事物,会展现比平常更多的热情。
为什么不行?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也许一开始的反应是怕跟对方破坏关系,
或是让周围的人嗅到自己的不同,
‘他平常不是这样的阿’,‘他是不是偷偷喜欢那个谁谁谁啊’,
‘他怎么好像不太一样’,像是这类的评语,各种评断会从四面八方而来。
我突然想到就如同罢工的事情一样,
是我们被抑制太久,
而当我们想要开始成为自己之时,
批判的声音就会出现,
因为大家一直以来都这么做,你怎么能不同。
我很喜欢的咨商师曾说过:
‘做自己的路上一定会辛苦,不要期待每个人都会给你拍拍手,
因为更多的是数落,但你会遇见更真实自在的自己。’
我们要做的就是诚实面对自己。
另记。
我们总想用理性的方式去解读情绪,
却忘记情绪需要的是同理。
情绪的生成背后都有原因,
的确需要理性的去抽丝剥茧,
但面对别人的情绪时,
需要的是倾听(当然自己的也是)。
我才发现情绪是一个人可爱的展现
(此谓自我接纳的自信),无论性别。
过度宣泄叫做歇斯底里(情绪化,任性),
过度隐藏则谓压抑,而且这两者会一起出现。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