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志好读版 http://orcakw.pixnet.net/blog/post/444076337
*如遇更新补充,以网志为主
**[1]、[2]等为参考文章,不影响本篇的阅读,网志版有提供完整连结
****************************************************************************
文/小元
“要怎么在一段关系里面不去担忧害怕某天可能将失去这段关系?”
经常是已经有男女朋友的人所提出的问题。
除了在感情上的“想太多”、“无法享受当下”之外,
这问题在生活上还有几个常见的变化型。
诸如,“对未来感到忧心与不确定”、
“经常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不论是自认如此还是被亲友这么提醒)”、
曾经被说有“被害妄想症”等。
大抵只要会担心未来会发生“意外”,
并且因而焦虑紧张、影响到平日生活者(此症状似乎好发于完美主义者身上),
我想都可以适用这篇文章。
想太多是缺点,因此“不要想太多”?
我本身也是个容易想太多的人,
因此明白若只是单纯地说“就不要想太多嘛~”,根本是句废话。
且心中对那句“不要想太多嘛~”的反驳,
大概会是:“就是因为会想太多,所以才做不到不要想太多啊!(掀桌)”
可是,“想太多”,真的一无是处吗?
在咨询时,若我从谈话中观察到该位网友在感情上似乎有这种
“想太多、因而觉得焦虑担心”的倾向,
我会接着问一句表面上看似与感情无关的问题,
“在生活上,会不会常有人说你是个很细心、很有责任感的人?”
网友们的答案,通常是肯定句。
会那样问、并且通常都会得到肯定的答案,并非是我会通灵,
我的根据是基于这篇〈爱情,可以学到什么?〉[1]里所写的这段,
“会在感情里出现的每个问题,一定也会在其他生活面向出现,
因为我们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活也不是只有谈恋爱这件事。”
会在感情上想太多、并且会为此焦虑的人,
若发挥在工作上,却可以因为这种担心“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而预先做好准备。
在这个状况下,“想太多”反倒变成是优点了。
http://orcakw.pixnet.net/album/photo/633894265
(图:想太多的优点与缺点)
意外之所以令人担心,是因为它“不可预期”的特性,
然而要怎么要在遭逢意外仍能保持冷静、甚至是马上处理问题,
有赖“非意外”时的训练与练习。
甚至有些职业,更是时刻都与意外为伍、与死神抢人,像是消防员与医生。
天灾是意外、在手术台上发生大出血是意外,飞机的一个引擎停止运转是意外,
店里突然出现大声咆哮的奥客也是意外(希望这还不是常态……)。
此时运用“想太多”预先设想可能的解决之道,
却可以被上司同事后辈称赞是个很细心、有责任感的人。
故“想太多”的根本问题,其实是“我们该怎么安抚自己易焦虑的心?”
让自己“好好想太多”
http://orcakw.pixnet.net/album/photo/633894259
(图:《脑筋急转弯(Inside Out)》画面)
这张图出自电影《脑筋急转弯(Inside Out)》,
是我认为很可爱、也很适合用在这个主题的一个桥段。
在主角莱莉(Riley)与父母搬新家、准备到新学校上学的早上,
图片中这三位掌管不同情绪的拟人化角色,也在莱莉的大脑中讨论新学校的生活。
从左至右,这三位分别是掌管恐惧的惊惊(Fear)、掌管快乐情绪的乐乐(Joy),
与掌管憎厌的厌厌(Disgust)。
惊惊正在翻阅的那一大垒文件,
是因为乐乐在稍早分派一个“列出今天有可能遇到的各种状况”工作给他,
惊惊列了哪些呢?
“最糟的情况是掉进流沙、自燃……或被老师点名。”
(Worst scenario is either quicksands,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r getting called
on by the teacher.)
不只如此,在这个画面前一点,惊惊曾朗声问,“有人会写流星的流吗?”,
我猜惊惊大概是在思考若流星掉下来砸毁学校、或直接往莱莉头上招呼,
有什么方法可以保护莱莉?
“当最糟糕的情况你也知道该怎么办,就不会失去冷静,
还能保持理智救别人、也救自己。”
(推荐阅读:〈你可以成为更好的人──化解卢小小与没安全感,学习温柔体贴〉[2])
说来也巧(也有一点好笑),在我的脑海里,也有这么一本《紧急状况使用手册》,
里头分门别类搜集了“假设如果我遇到OOO(状况),该怎么办?”的指南。
例如在生活类别的某页,有“搭大众运输工具遇到车祸/火灾”。
http://orcakw.pixnet.net/album/photo/633894493
(图)
在另一页,有“在公众场合遇到火灾”。
http://orcakw.pixnet.net/album/photo/633894490
(图)
会对火灾如此敏感、以及认为学习灭火器与击破器的使用十分重要,
我想这当然是受了身为消防人员的父亲所影响,
也从小耳濡目染、体认到“防灾优于救灾”的缘故。
这样的环境,培养出我的危机意识,
故当某个问题出现,我不会要自己“不要想太多”,而是“卯起来用力地想”。
在基于该事故的发生机率,与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想出自认为最佳的解决方法。
譬如说,我曾经对搭飞机无比恐惧,原因猜测是就读国小时发生大园空难,
瞬间带走202条人命的意外,让我印下不小的阴影。
但某年暑假,父母已安排全家人和其他亲友一起组团出国。
面对势必要搭飞机的情况,我开始找让自己安心的方法,以下是其中几个方案。
1. 以私人名义去学开飞机?这是梦幻选项,但时间及金钱上不可行,
而且得先搭飞机去夏威夷(柯南哏)
2. 查过去飞机的记录,告诉自己统计显示,飞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3. 复习高中学过的白努利定律与牛顿第二运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说服自
己此庞然大物能在天上飞,有科学根据
后来我选择了2、3一起并行,在行前不断以这些证据让自己安心。
加上抱着“若机率这么低还被我遇上,那就是生死有命、在劫难逃”的觉悟(?),
我进入了机舱,值得纪念的人生第一趟航行,就在复习飞行统计资料与物理定律中渡过。
至那之后,不能说“从此爱上在天空飞的感觉(好像航空公司的slogan)”,
但“担心飞机失事”的焦虑值,已经可以降到我可以承受的程度。
在能力范围内,做好自己能做、愿意做的事
回到一开始的提问,
“要怎么在一段关系里面不去担忧害怕某天可能将失去这段关系?”
我在前文提到的《紧急状况使用手册》,里面不只有生活类别,亦有感情类别,
这页是,“如果男友劈腿怎么办?”。
http://orcakw.pixnet.net/album/photo/633894511
(图)
此时运用“好好想太多”,
便可以把另一半提分手、甚至是我们自己提分手可能原因找出来,然后对症下药。
有可能是因为我个性太难搞、父母太难搞[3][4],
或把家庭与朋友看得比男友还重要;
也有可能是双方在某个议题上的见解不同(特别是政治宗教),并且水火不容。
上述的情况,同时有“选择改变自己符合对方的期待”,
抑或是“坚持自己的原则”这两个选项,
这两者并没有谁对谁错、谁高尚谁自私的问题,只是选择不同、后续的代价也不同。
选择改变自己者,代价是未来的几十年,都得以“改变后”的生活来过;
选择坚持自己者,代价便有可能是关系破裂,走上分手。
至于孰轻孰重,视每个人的立场与观点而定,没有标准答案。
最后,我想特别强调,“做好最糟的准备(以感情来说为关系的失去),
与愿不愿意发生”,完全是两回事,完全!
只要机率不是0,它就有发生的可能(Murphy's Law,莫菲定律),
当事件真的发生,已经“做好最糟的准备”,才能让伤害降到最低。
就像我万分不愿意也不想看到在小年夜看到南台湾发生强震,
造成许多人家破人亡、面临生离死别。
但居住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整个台湾都是因为板块挤压才形成的岛国,
老天可不管我的“不愿意”。
因此我们也只能顺势而为,一般民众在平时做好防震准备、
建筑师与学者致力研究防震建筑结构、
以及专业的救灾人员在前线与后勤的人员物资该如何调度的系统等。
不过,即便在事前做了万全准备,但真实的状况变幻莫测,
很难完全100%按照预想的上演。
这就像考试时,不可能一张考卷发下来,上面的题目我们都见过也练习过,
但我想不会有人说,考前好好准备、熟悉题型,是徒劳的努力。
在参加某个培训团体时,其中有一个活动我个人命名为“告别式”。
活动的开始,是整理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件事(人事物、抽象具体皆可),
接着一件一件的“告别”。
我的三件事里,有一项是家人(含宠物),
当带领者请我们想像自己跟家人告别的时刻,我立刻落泪,然后大概是全体成员里,
倒数几个把象征家人的物件交出去的人。
纵使早就知道身为人总有一天得一死、每个人都一样,
但当想像变成具体的事实,那个冲击性还是十足巨大。
这样的“预先练习”、“想像死亡”确实不太舒服,
但当我知道事情发生时自己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
不只可以降低对该事的恐惧(如面对家人、甚至是自己的死亡),
更可以试着学习如何珍惜现在、活在当下。
而倘若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却依然不尽人意时,
我只能把这交托给一些未知的力量来解释,像是“冥冥中有其定数”或“缘份”。
然后,轻轻地放下。
祝福各位 :)
◆订阅“小元棒球故事馆”
http://goo.gl/forms/z7PqYBscq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