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每回捧起金杯后的国族辩论 (中)

楼主: CHERYL7 (Hurricane Gilbert)   2018-06-18 14:38:22
“帝皇”与“上帝”之战
1970年代,德国继续踢著足球,走向正常国家的道路。
1974年的世足赛,主办国西德无论如何也想把冠军杯留在自己主场,而也真的做到了。在
被暱称为“帝皇”(Kaiser)的碧根鲍华(Franz Beckenbauer)带领下,在慕尼黑以2-1
击败荷兰封王——德国第二次夺冠,也是第一次在主场夺冠,举国都陷入疯狂。
值得一提的是,那次世界杯,不只是德国人证实自己能够以一个政治共同体成员为其祖国
加油的爱国者之场域,也是冷战气氛里,西德证实自己为自由世界一员的机会。那年预赛
的抽签,西德正巧抽到东德,两国宿命的对决吸引了全世界媒体的注意。赛前,东德出动
所有情报力量监视西德运动员,挑选忠党爱国的东德球迷赴西德加油,以与东德代表队站
在一起对付“阶级敌人”。
这场对决,东德在出乎所有人意料下,以超水准表现战胜了“阶级敌人”,然而之后对上
其他国家连败,最后出局。而在“帝皇”领导下的西德代表队居然败给对手,举国震惊,
最后却能重振旗鼓夺冠,证实了德国也许在国际上被迫成为政治弱国,但在运动上却已是
世界强国。
1990年,碧根鲍华担任国家队领队。这是一支真正的国家队,因为两德完成统一不到一年
,每一位德国人都等著建国时刻的再一次来临。而那一年在意大利,仿佛是事先写好的完
美剧本,德国国家队真的以1-0击败南美足球强国阿根廷夺冠。当时担任阿根廷队长的是
被称为球场“上帝”的马拉度纳(Diego Maradona),因为这位不世出名将也是义甲联赛
球星,这次世界杯原被认为几乎是他的主场,谁知“帝皇”与“上帝”之战,却由“帝皇
”抱回了德国第三座奖杯。赛后,碧根鲍华兴奋地对媒体发言:“世界上其他国家,抱歉
了,我们这支球队将成为常年不败之师。”
“我们是不败的”,这样的自豪宣言其实重点不在“不败”——事实上也未成真,下一次
德国再夺金杯已是2014年——而在“我们”。
德国人终于可以不犹豫地说出“我们”,不只是“我们”作为战胜者,也不只是“我们”
作为东德或西德人,而是“我们”德国人——虽然这个由日耳曼人、土耳其人、亚洲人、
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犹太人等等因素组成的“我们”所包含的意义如此复杂,平日
问起“谁是德国人”这个问题总是对答案犹疑不决,但在那一刻,为国家队狂热、骄傲地
向“其他人”说抱歉的人,都清楚“我们”是谁。
就在夺冠前不久,柏林围墙还未倒塌,聚集在亚历山大广场上无数游行民众举著“我们是
一个民族!”(Wir sind ein Volk)标语,要求两德统一。而统一后不到一年时间,“
我们”便能以足球证明统一后的强大、以及拥抱同属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国家意识。还能有
更好的时机,连结运动赛事与国族打造吗?
一个夏天的童话
我自己在德国经历了两次世界杯,第一次是2006年,还在德国当学生时。当时主办国正是
德国,而我学校附近的多特蒙(Dortmund)正是德甲联赛的强队多特蒙德(BVB)所在地
,有一座能容纳8万多人的德国最大球场,那年也是世界杯比赛场地之一。
那一年的世界杯口号是“世界是到朋友处作客”(Die Welt zu Gast bei Freunden),
来自全球的球迷们涌来德国作客,为自己的国家加油,所有附近城市的旅馆都客满。当时
,报上刊载,在我住的小城,不少球迷愿意无偿提供自己家后院给来德国看足球、找不到
居住处的外国人搭帐篷。这当然呈现了足球跨越国界的性质,足球是一种多元包容的运动

可是足球也是一种确立“我们是谁”的运动。在向他人开放时,德国人也拿起国旗,唱起
国歌。当时的德国,不惜一切想把冠军杯留在主场,国家意识高涨,从来没有那么多的国
家符号在公共场域被强调,街头上的饮酒狂欢都为了一个国家、一支国家队,“派对爱国
主义”(Party-Patriotismus; Partyotismus)成为媒体热议的现象。最后,德国在4强
赛落败,取得季军,无数球迷落下眼泪,“我们”输了。
后来,导演沃特曼(Sönke Wortmann)于2006年拍成纪录片《德国,一场夏日童话》(
Deutschland. Ein Sommermärchen),记录了那年的狂热、希望与失望,那犹如童话般
的夏天如何开始,如何结束。
这是个意味深远的片名,明显借用了诗人海涅知名的长诗《德国,一场冬日童话》(
Deutschland. Ein Wintermärchen)。1844年,在其最爱的城市巴黎,海涅写下此诗,
他思索著当时未能成为政治国度的“德国”,作为一个文化国度对世界的意义,以及德法
之间的关系。在前言中,他提及了德法边境问题,想像著整个世界都将“德意志化”(
die ganze Welt wird deutsch werden),“当我在橡树下漫步时,我常梦想着德国的天
命、德国的普遍霸权,这就是我的爱国主义。”
这完全是充满讥讽的写法,倘若德国真的那么美好,他何必从1831年起便流亡巴黎?倘若
法国真的德意志化,则他将无处可去。当时的普鲁士,执行严格审查制度,言论及出版自
由均受到极大限制,海涅真正梦想的,是能够保障写作者的自由的共和国,因此这首长诗
,是对努力打造一个强大保守国家的普鲁士军国主义及爱国主义最深刻的文学嘲讽。
当然,沃特曼拍摄此片并无嘲讽德国国家主义之意图,反而拥抱着一个强大的国家。首映
日期是2006年10月3日,德国统一纪念日,没有比这更具国家意涵的日子了。刚刚就任总
理不到一年的梅克尔(Angela Merkel)带着她的内阁出席了首映。即使德国只取得季军
,然而大家还是非常兴奋,纪录片里的国足们如同凯旋的战士,许多观影者留下了眼泪。
沃特曼镜头下的那个夏天,一个具有自主意识的强大国家正在形成。《时代周报》(Die
Zeit)的文化记者库缪尔(Peter Kümmel)写的影评里如此描述:“一个夏天的童话叙
述著那3个月前的夏天,那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创建时刻:那个夏天,我们成为一个国家。

每个人都是同一个国家中的“我们”。银幕上,仍然未成为欧洲领袖的梅克尔与球员们说
笑打气,有谁会想到十几年来德国的崛起如此势不可挡?就如同当时没有人想到2014年的
德国国家队,以势不可挡的气势带回了第四座冠军杯。
2014年世界杯在巴西举行时,德国人们守在电视前,为每一场国家队出赛加油,大家都如
此狂热,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自己与那十几个足球明星队员之间有强烈的连结,彼此之间的
贫富差异、阶级差异甚至种族差异似乎都消失不见,我在酒吧里看球,身边人都着迷地说
著“我们的男孩们”(unsere Jungs)。一种跨越这些差异的“我们”的认同感,在每次
国家队出赛中被一次一次强化。一个夏天的童话再次发生。
童话的特质是美好到不真实,而那年的比赛,对德国人来说也是这样的童话。夺冠呼声极
高的地主队巴西,整个国家男女老少都为足球疯狂,加上拥有为巴塞隆纳(FC
Barcelona )踢球的天才锋线球员内马尔(Neymar),没有人会想过,德国竟能在4强赛
不可思议地以7-1击败巴西。那场比赛,我在德甲的法兰克福和谐队(Eintracht
Frankfurt) 主场,与几万观众一起看大银幕为德国队加油,当比数拉开时,播报员说著
上一场巴西国家队在主场被击败已是39年前,而本场比赛也将追平巴西队最大比数落败纪
录,一切变得很不真实。隔天,我行经巴西驻法兰克福总领事馆,大门玻璃已被石头击碎
,不得不拉起布条隔开。显然某位伤心愤怒的侨民,把气出在了他们使馆上。
对上阿根廷的冠军赛,我也在球场里看大银幕,最后即将结束时,格策(Mario Götze)
一个优雅的侧身停球打门,把德国队踢上了冠军宝座。那一瞬间,几万人一起吼著“德国
!世界冠军!”对我来说,那是目睹德国人有自信拥抱自己的国家之瞬间。
德国队在巴西的移动巴士,车身上漆著标语:“一个国家、一支球队、一个梦”(Ein
Land, eine Mannschaft, ein Traum)。这个标语也完全道出了在德国足球的地位:这支
球队,带领着德国人成为一个国家。
(续)
作者: gruenherz (DOREMIFA噗噗噗~~)   2018-06-18 17:23:00
希望礼拜天不要出现检讨是足裔还是世代撕裂了这次的曼夏夫特其实整合东德是在西德拿冠军之后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