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每回捧起金杯后的国族辩论 (上)

楼主: CHERYL7 (Hurricane Gilbert)   2018-06-18 14:28:30
*文超长注意*
报导者 2018.6.11
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2018-fifa-world-cup-germany
文 蔡庆桦(德国议题评论者)
【德国】夏天的童话:每回捧起金杯后的国族辩论
你要什么样的国家?你支持什么样的球队?你对于这个共同体,有着什么梦想?当你在球
场里想像着我与众人的共同体时,不管作为球员或球迷,你都在为这些问题,做了一次公
投。
世界杯开踢前,几张德国国家足球队队员与土耳其总统艾尔段(Recep Tayyip Erdogan)
的合照传遍网络,卷起滔天大浪。厄齐尔(Mesut Özil)与京多安(Ilkay Gündogan)
两位国脚在伦敦开心与艾尔段合照,京多安更在致赠的球衣上签下“我的总统”。这个合
照时机十分敏感——在德国即将决定出赛名单之前,更糟糕的是,也在土耳其将开始总统
大选竞选活动之前。两位运动员一脚走进了政治风暴中。
厄齐尔其实相当符合德国期待的融合典范。其祖父当年从土耳其携带家人来到德国担任移
工,包括他父亲。厄齐尔出生、成长并求学于德国,自小便热衷足球这种德国的国民运动
,小学开始加入各种职业球队的青少年部;成年后放弃土耳其国籍,以遵守德国的禁止双
重国籍政策。成年后,不只加入德甲联盟,入选国家队,甚至去了西班牙皇家马德里(
Real Madrid Club de Fútbol)这支每个足球员梦想的球队。一切都像个德国移民第二
代的成功典范。
2017年,厄齐尔出版了自传《比赛的魔力——你需要什么才能实现梦想》(Die Magie
des Spiels. Und was du brauchst, um deine Träume zu verwirklichen),描述他介
于德国与土耳其认同间的人生。该书中可以读到,他成长于一个很不融合于德国社会的环
境中,直到4岁他都只说土耳其语,而这种情况对许多土耳其裔家庭来说并非例外。
前几年,在接受《法兰克福广讯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专访时,他拒
绝在国族认同问题上表态:“我这辈子在西班牙的时间还比在土耳其久,那么我就是一个
德国—土耳其裔的西班牙人?或者是一个西班牙裔的德国—土耳其人?为什么我们总是陷
在这样的界限里思考?我想要作为一个足球员被评断,而足球是国际的,跟家庭根源无关
。”
然而,运动真的那么超越国界吗?
我们,终于有资格去“赢”
运动的本质中,确实包含一种超越国家与种族的竞赛表现,所以奥运精神强调的“更高、
更快、更强”是全人类的理想;在乔丹(Michael Jordan)以不可思议的方式滞空换手拉
杆上篮时,在勇士对骑士第二战的柯瑞(Stephen Curry)以一次比一次难度更高的9记三
分球轰垮对手时,在那一刻,没有人想着那是个美国人而我们是外国人,我们只想着自己
何其有幸,能够共同目睹人类的这个精华时刻。可是,运动常常也是根植于国家种族想像
内的竞赛,尤其是国家赛时,更能激起建立在敌我斗争上的爱国心。在棒球赛对上荷兰时
,台湾球迷们就会请出郑成功的画像;韩国曾在世界棒球经典赛(WBC)时击败日本,赛
后在投手丘上插上韩国国旗。这些时刻都见得到,国族的幽魂在竞技场上飘荡著。
德国在二次大战结束后,在1945年前高涨到极致的国家主义、爱国主义崩溃,没有办法重
新走回其正常国家道路。所有与国族荣誉有关的象征,例如国旗、国歌,都被刻意回避。
一般德国人不会在节日时高挂国旗,当然也不会有像美国人那么爱把星条旗穿在身上的爱
国心。“德国”,成为一个应该避开的符号。
而运动时,却是“德国”诞生的例外时刻。
政治学者布雷特浩尔(Lars Bretthauer)在〈塑造一个国家的22只脚——足球与德国国
族主义〉一文中分析了足球竞赛与德国国族主义的关系,他指出,联邦德国在战后走向一
个正常国家的历史,与足球紧紧相关。一个后人传颂的例子是:1954年,那是二战结束后
的9年,德国人仍然活在国家破碎的阴影中,羞于提起自己的国名;但是,就在那一年的
世界杯足球赛,一个国家重生了。
举办在瑞士伯恩的总冠军赛,由德国对上匈牙利。赛前所有人都预测匈牙利将夺冠,因为
那年的匈牙利队火力强大无比,已在之前32场未尝败绩。而总冠军赛一开赛,匈牙利确实
也展现了其一流球技,以2比0领先德国国家队——这是一支名不符实的国家队,因为只能
以西德这个分裂国家身分应战。
结果,到了下半场,德国队逆转为3比2,取得了世界杯冠军。当德国队入球时,全场从进
球前摒息期待的安静突然爆发欢呼,“德国!德国!”响彻整个球场,这些把奖杯带回德
国的球员们,被称为伯恩的英雄们,而那场逆转胜,也被称为“伯恩的奇蹟”。大卫,打
败了歌利亚。
布雷特浩尔说,那是个“建国童话”(Gründungsmythos)之时刻,此语确有道理。因为
那个时候,德国大约在1940年代末开始经济复苏,历经了1950、60年代的经济奇蹟时期,
1954年,一个国家正从废墟中站起,而这场众人终于鼓起勇气一起喊出德国国名的比赛,
正是联邦德国建国起点。前总理科尔(Helmut Kohl)后来在接受媒体专访时,称他与那
时千百万的德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想法:“我们终于又有身分了(Wir sind wieder wer)
”;此外,这也是一次复原(Rehabilitierung)——德国的“国家意识”,在运动场这
个市民空间中,被重新创造出来、展现出来——德国终于也有资格“赢”,而不只是永远
的战败者。
(续)
作者: nbaworf (哈哈鏡)   2018-06-18 15:02:00
好闻
作者: gruenherz (DOREMIFA噗噗噗~~)   2018-06-18 17:22:00
上次出现这种中文文章可能是前一个世纪被可罗安吸亚扫地出门之后,当时文中被引述的人是咩咩绍尔。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