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憨山大师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直解 6

楼主: creative88 (create)   2025-02-12 11:05:46
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请法威仪。
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惟?云何住
持?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
此普眼请问渐次之行,以释圆照清净觉相之义也。由前文殊章,直云知是空华即无轮转,
亦无身心受彼生死。普贤章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此乃顿悟一心
,当下顿証,不涉途程,不假修行。但一知字而已。此是上上根人,方能了悟。奈末世众
生,上上根少,中下者多。若不修行,则长住生死;若修行无正方便,则无门可入;若无
渐次,亦难顿悟。故问:思惟乃初心止观下手功夫,住持乃安心之法则。总是开悟之方便
也。
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即于圆觉不能悟入,
愿兴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
此重请必要方便思惟者。以初心必假正方便入门,然后乃可得正思惟,且以方便为急,故
结请方便也。假说者,于无方便中说方便,故为假说耳。按后答文,初依奢摩他持戒安坐
。乃正方便。恒作是念,止观双运,乃正思惟,非幻不灭乃安住。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乃开悟也。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三展虔诚。
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
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赞许诫听。
时,普眼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当机默伫。
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
此总答问意也。普眼虽问修行渐次思惟住持等,然主意单问离幻初心方便。故佛答以修行
捷要,只是以正念为最初下手工夫。故云应当正念。然正念者无念也。故凡起心动念,在
圆觉体中皆为幻化。意在一念不生,则诸妄自灭,故云远离诸幻。以前云种种幻化,皆生
如来圆觉妙心,故须离念,乃得相应。论云,离念境界,唯証相应故,此以为最初方便也

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
此示离念之方便也。梵语奢摩他,此云止也。然修行必以止为首者,以众生向认妄想攀缘
之心。念念生灭,无暂停时。今欲一旦离念,岂可得耶。故先修止行,以为最初工夫,为
入禅之方便也。所言止者,按天台止有三止。谓体真止,方便随缘止,息二边分别止。以
此三止为前导。然后可入空假中之三观。今经之止,但是体真止也。若修此止,先得将身
心内外一齐放下,放下又放下,放到无可放处,则诸想歇灭,内外一空,即此空处,便能
体合真心。妄想不生,则念自离也。故以止为正念。若正念现前,则诸妄顿灭,故云远离
诸幻,以此为入禅之切要。学者应知坚持禁戒者,此正楞严三渐次。先持四重,皎如冰霜
,故曰坚持。宴坐静室者,以行人向在动乱境中,非宴坐不能摄心,以此証之,既不动作
,则单修体真止耳。然必安处徒众者,非要多人,但取同见同行,为依止抉择,使行易成
耳。
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
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
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忘有六根,
此示入观之方,以答渐次思惟之问,先示假观也。今普眼渐次方思惟之问,盖因文殊章云
,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且云知是空华,即为轮转,又云知幻即离,不
作方便。是乃顿悟顿証,第恐中下根人,不能顿入,故有此请。世尊先示修止,为前方便
,今示入观,正答思惟之问。先示假观之方,初教观身,次第分析,然后观心。此示渐次
之方也。然观亦有三,谓空假中。今依楞严如幻三摩提,乃示先从假入空,次从空假入中
。正显修心之渐次。此先观身如幻,故为假观。三观圆具一心,总释前知幻即离一知字。
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此示观心之方便也。六根为内,四大为外,即所造六尘。以根尘和合,识生其中,故云合
成。妄有下示心假也。谓现前之心,乃妄想耳,非真心也。何以知之,以是六识攀缘前五
尘落谢影子,以缘气聚积,似有假相,乃是妄想影子,假名为心。以众生日用,但认此假
影为心耳。今观此心,离尘无体,苟不认假为真,则妄想自消,即妄想消处,不求真而真
自复。故云。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
竟无有缘心可见
此示假观之成功也。前云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若但知幻即离,不能顿离,故教先观此
身四大是假,各归散灭,内根既无,则外亦无尘可对。根尘既消,则缘心亦灭,此心亦假
也。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
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此示从假入空观也。谓以观照根尘识三,俱已消灭,然所观既空,则能观亦泯,故云幻灭
亦灭。以前云知虚空者,既空华相,故观照亦不立。此则能所两忘,对待斯绝,唯一圆明
清净真心,故云非幻不灭,觉心不动,清净乃空之异名,故云空观,镜喻可知。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此从空假入中道也。初云皆依圆照清净觉相,但是一心,故名中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