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大德们大多很重视“人和”,
例如儒家主张“以和为贵”、“和气致祥”、“和颜悦色”、“和而不流”
商家有“和气生财”的说法
2023年有高达九成年轻人心目中的梦幻工作是“工作与生活平衡”
不同产业的企业文化也会影响内部员工的未来发展
心理学来说,原生家庭作为一个人成长的最初场所,影响是长期且深远的,甚至可
以一代代传下去。
佛门也有说:“丛林以无事为兴隆。”人和,才能无事。
僧团里,平时依“六和敬”来维系人事的和谐、往来与运作。
所以出家人又称“和尚”,即“以和为尚”。
以六和敬来看任何的组织文化,不难看得出来未来的发展。
不仅可以审视过去,打破现在的恶性循环,也可以帮助团体下的成员修出世间法
以下参考星云法师的网站再加上自己的想法
https://books.masterhsingyun.org/ArticleDetail/artcle9330
第一、见和同解:即思想的统一。就是大家的思想、见解要有共识,意见不同,相处、共
事会障碍重重,所以见解要和,要建立共识。
注:对于世间凡夫,真的没什么好计较的,太贪太嗔太痴其实自己都可以拒绝受到对方
的影响。对于只想修自己解脱道的同修,若自己是学菩萨道,需要小心那种独善其身的
想法。
第二、戒和同修:即法制的平等。对于戒律、规矩,大家都是一样平等的共同守持戒法,
没有特权,也就是在法律上人人平等。
注:住世三宝不如白衣弟子,上位者没什么厉害的地方,建议别继续待这个团体。
第三、利和同均:即经济的均衡、共享。寺院僧团的生活所需都是平均分配,不分职务高
低,人人享有的权利是均等的。
注:有人贪污还继续包容的话,这个团体无惭无愧,建议也别继续待了。
第四、意和同悦:即心意的和谐。大家共同住在一起,要有礼貌、有威仪,相互和平、尊
重,和谐共处。
第五、口和无诤:即语言的喜悦。大家没有争论、吵架,人我之间说的都是丛林的语言,
比方说,“请问法师上下”、“请长老开示”、“学人不敢当”、“学人惭愧、苦恼,请
多赐教”,彼此有佛法就不会有争论。
第六、身和同住:即居住的安乐。在寺院里,大家都是共同生活,都为欢喜来修行,用欢
喜心和大家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