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您已经困于因果报应之念,看来现在仍执著于其中
您说做善事和得利益之间,到底是因果关系?还是独立事件?
这其实是在讨论:人的苦乐报应因果,到底是自己所做?他人所做?部份自己所做,一部分
他人所做?还是没有原因就自己发生?
你在想的这种问题,都是属于佛陀“无记”的范畴
“无记”是指:对解脱修行没有益处,佛陀不去回答
佛陀不回答,不是因为不知道答案,而是一直执著在这种问题上,只是在自寻烦恼
您提到的“因果关系”,其实是有多种形式的,不是只有一种
您对因果关系的理解是:
“a直接造成b”。这种才算因果关系
所以“做善事”跟“得利益”,这种没有直接关系的,您认为不算因果关系
但事实上,因果关系尚有另一种型态,比如:混沌理论中的蝴蝶效应
也就是两件事表面上看起来没有直接关系。但在一连串背后的连锁效应之下,两件事情有着
因果影响
一个微小的行动,在一连串的连锁效应之下,也会产生影响力,造成某个结果
行动只要不同,结果也会有着差异
有个闻名的比喻:一只蝴蝶拍动翅膀引起气流扰动,在德州引发一场龙卷风
“蝴蝶拍翅膀”表面上看起来和“德州的龙卷风”无关
但拍翅膀之后,透过其中复杂的连锁效应,最后造成龙卷风的出现
只是因为其间的连锁效应太复杂,人们无法理解,看不出因果关系
而若当初蝴蝶没拍翅膀的话,最后结果就大不同了
就佛法来说,佛陀强调的是“因缘”
所谓因缘,除了“a直接造成b”的类型之外,还包括上头讲的“混沌理论蝴蝶效应”
两者是混杂在一起的
“做善事”跟“得利益”表面上看起来无直接关系
但做善事后,也可能因为复杂的连锁效应,造成“得利益”的结果
反之,若当初“不做善事”,最后产生的结果就不一样
举个例子(这是简化的例子)
某甲在路上看一个乞丐可怜,给他钱和食物
之后一位记者刚好去采访街友,这位乞丐就跟他提到有好心人帮助
记者回去,就写了一篇短文,结合乞丐的故事,呼吁企业界要行善
之后,这篇报导被某个企业大商人看到,商人正逢亲人过世,于是发起想法,要行善帮过世
亲人积福德
于是大商人就邀亲友一起做善事
有的人出钱济贫,有的人增聘用伤残人士,有的人捐助失明人士
而某甲的父亲是失明人士,于是获得了一笔企业给予的资助
某甲也十分感谢和高兴
表面上看来,“某甲帮助乞丐”跟“父亲收到资助”两者无关
但事实上,某甲做善事后,透过其中的连锁效应,产生了父亲得利益的结果
如果当初某甲没帮助乞丐,记者就没这素材写报导
没这篇报导,大商人就不会有广作善事的想法,可能就多烧点库钱给亲人而已
最后,某甲的父亲也就不会有企业资助
以上是简化的例子
实际的“因缘”是比这个更复杂,更多层关系,甚至还跨几世的
也因为太复杂,所以凡夫是无法理解的
佛陀也不会鼓励弟子整天去想着因缘
您只要知道“世间万事万物,皆是因缘而生”就够了
太执著想搞清楚每一条关系链是怎么走的
只会让自己陷入无谓的执著烦恼,反而无助于解脱
再分享一个故事
您的情况和佛陀两位弟子类似。都是喜欢执著在无记的问题上
一位是 摩罗迦舅(摩罗鸠摩罗),另一位是欝低迦
两人拖到年纪大了,修行都还没有成就
中阿含,第221。箭喻经
佛陀对摩罗鸠摩罗,开示(开骂):
你真愚痴啊!你问的无记问题,只是无意义的辩论而已,
对于实际的解脱烦恼而言,一点帮助也没有。
如果有人要得到这些论题的答案,才愿意修清净行的话,那他可能到命终了都还找不到答案
就好比有人被毒箭射中了,亲人帮他找医生取出毒箭治疗
但是这个人却说不行。在治疗之前,他要先知道医生姓什么?住哪里?父母是谁?今年几岁
?
还要问清楚身上的箭是出自那一座山?用什么树木造的?用什么羽毛当箭翎?什么人制作的
?
射箭的弓是什么材质做的?箭上的毒药出自何地?药名是什么?射箭的人是从南西北东哪一
方射出的?
如果是这样,这些问题还没调查清楚前,这个人早就没命了
相同的道理,若有愚痴之人作如是想:“我不跟随世尊修行梵行,除非世尊对于这些无记问
题,给出确定的答案”
此人却不自知,在他苦苦探究这个问题、还没得到答案之前,自己就将命终身亡
身中五毒(贪嗔痴慢疑),不赶快修行解毒,却只想先弄清楚这些无记问题
等到年老命终,修行没有进展,把大把时间都花在徒劳追求无意义的问题上
杂阿含经,321经
后来,摩罗鸠摩罗到年老还是没证果,又跑去请佛陀开示,还说自己会专精思维
佛陀直接说白:如果您不改往日执著无记问题的习惯,那如来开示再多也是无用
佛陀最后开示他:“见以见为量。闻以闻为量。觉以觉为量。识以识为量”
见到就止于见到,不要因而升起其他烦恼;听到就止于听到,不要升起其他烦恼
白话就是,如实感知即可,不要过度延伸出其他无益解脱的胡思乱想
摩罗鸠摩罗最后觉悟改变习气,老时才证阿罗汉果
另一位欝低迦也是类似(杂阿含经,965经)
以上与您分享
其他相关经典
杂阿含经,第343经
“苦乐自作耶?说言无记。苦乐他作耶?说言无记。
苦乐自他作耶?说言无记。苦乐非自非他无因作耶?说言无记。”
“从其缘起而生苦乐。如是说苦乐他作、自他作、非自非他无因作者,我亦往彼所说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