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随顺感情,不讲道理,自以为是,不肯服人,没有不摧折的!

楼主: anatta (南无观世音菩萨)   2024-01-06 15:05:25
随顺感情,不讲道理,自以为是,不肯服人,没有不摧折的!
我们接受圣贤的教诲,要学夫子的五德,学菩萨的六波罗蜜,化解过去今生种种怨结!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四十四节:
  【刚强不仁。狠戾自用。】
  注解里面告诉我们,它说“孔子所取之刚毅,主于理者;太上所戒之刚强,动于气者
”,这是我们首先要辨别的,决定不能够错解其意。人生病,肉体部分麻木,就叫做不仁
;麻木的时候不知痛痒,正如同麻醉是相同的,这是简单解释什么叫‘刚强不仁’。凡是
刚强而不仁的这种人,也就是完全是意气用事,感情用事,不讲道理的,随顺自己的喜怒
待人接物;如果不合自己的,不但排斥,往往妄加陷害。这里写得好,它说“好刚使气之
人,待人遇物,不知痛痒,纯是杀机”。我们冷静的思惟,我们有没有犯这个毛病?不是
不想害人,是没有害人的机会,没有害人的权柄。如果自己当权,自己有机会,不知道害
多少好人,不知道障碍多少好事。为什么我们知道自己有?自己的烦恼习气没断,起心动
念都是自私自利,总是想着损人利己,只要有这个念头在,太上所讲的“背逆大恶”这七
条,必定具足。纵然我们没有权柄在手,没有机会陷害人,可是这个念头有,这就不得了
。念头的善恶,往往连自己都不能够觉察,可是天地鬼神看得很清楚,诸佛菩萨那就更不
必说了。所以一个善念起,天神拥护你;一个恶念起,妖魔鬼怪就围绕你,给你做助缘,
成就你的恶行。这一些事实真相太多太多了,稍稍留意的观察,都在我们的周边。
  现在这个社会,善知识少,恶知识多,善知识成人之美,恶知识助人作恶。可是古人
说的话,刚强没有不摧折者,这是说的果报。如果这种刚强不仁之人,吃过几番大亏,受
过种种折磨,他的气焰逐渐下降了,渐渐知道回头了,那是不幸当中的大幸,可以免堕三
途。它这个地方举了一个例子,宋朝包公大家都知道,包公这个人刚强,但是他明理,这
是夫子所说的。他判断刑事案件,如果有人向他关白,向他求情,他往往是当面呵斥。但
是要有人跟他讲理,讲得很有道理,他也欢喜接受,他不是不讲理。他是个不讲情面明白
道理的人,所以大家对他佩服,对他尊重,这是一个刚强明理之人,所以他有智慧能断案
,这是“仁者之勇也”。
  可是今天明理的人不多,他所明的理是自以为是,这是理。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还是一句老话,不读圣贤书之过。圣贤书太多了,儒家少者如《五经》、《十三经》,佛
家的经典更是浩如烟海,从小没有学,现在想学来不及了。所以在世间行事,如何让自己
有能力明辨是非,明辨邪正、真妄、善恶、利害,只要你有能力辨别,这是真智慧,这就
是真学问。但是不读经,不读史,你这个智慧从哪里来?印光大师慈悲,他老人家明了,
现在劝世间人去读经读史,已经不可能,办不到了。所以他提出一个救命的单方拯救今天
的世界,他选了三本书:《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这三样东西,
可以帮助我们获得辨别邪正、是非、利害的能力。大师一生极力的提倡,大量的流通这三
种书,目的是挽救我们现前全世界的劫难。几个人能知道大师的苦心?
  我们今天要救这个劫难,要从根本下手,根本就是如何令一切众生回心转意,在心理
上做一个大转变,劫难才能够化除。这个道理佛在经典上讲得很透彻,大经上常讲,“一
切法从心想生”,这一句话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一切法唯
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想生,心就是能现的,想就是识,能变的。我们看现在社会大众,
他们想的是什么?他们念的是什么?他们说的是什么?他们做的是什么?如果这一切都是
不善的,感应就是天灾人祸;如果想的、念的、说的、做的都是善的,那就是极乐世界,
就是华藏世界。这个需要教,所以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都是以师道的身分出现。释迦牟
尼佛用现代的话来说,他所示现的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工作者,孔老夫子在中国示现的
也是这个身分,唯有这个身分才能救人,才能救世,我们要懂得。
  心善就现好相,意善就变好境界,行善是自利利他,人能具足这三善,前途一片光明
。纵然现前受一些苦难,小事,人生几何?时间非常短促,佛教我们修忍辱波罗蜜。这几
十年的寒暑,这几十年的折磨,谁折磨我们?一些愚痴迷惑颠倒的众生,他不明理,佛菩
萨以善心,纯善之心、纯利之行对他,他还要侮辱佛菩萨,还要陷害佛菩萨。佛菩萨没有
退心,佛菩萨没有掉头而去,这是佛菩萨给我们做的榜样,给我们做的示范。诸佛菩萨尚
且如此,我们算什么?受一点折磨,受一些伤害,正常的,这几十年光阴度过了,我们有
好地方去。所以不可以舍弃苦难的众生,众生愈苦,愈是愚痴、愈是愚昧,我们愈要怜悯
他,愈要帮助他。不能因为他的心行不善,无恶不作,就舍弃而不顾了,这不是个仁慈的
人,这也是不孝之人。不孝、不敬、不仁、不义,怎么能够学佛?怎么能够成佛?所以我
们跟世人不可以同一个知见,无论他以什么态度对我们,我们一定要守住原则,我们以真
诚心对他,以清净心、平等心、智慧心、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我们是行菩萨道。要修忍
辱波罗蜜,要修六度万行,长时间来感化这些众生,他们有佛性,他们会回头,只是一时
的迷惑而已。所以自己要反省,自己要行道,唯有自己不堕落,才能够拯救苦难的众生。
  【刚强不仁。狠戾自用。】
  我们仔细反省,每一条都触犯了,只是每一个人所犯的轻重不等,都犯。‘狠戾自用
’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心狠手辣,对人对事对物,造极重的罪业,果报不好,死后必入三途
。《汇编》有这么几句话,“夫强梁者,不得其死,固不必言,而死后三途之报,经何时
而得免乎”。这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深反省。所以世出世间的圣贤,我们在文字记载里面读
到,他们为人处世显得非常谦虚忍让。世间圣人如孔子,《论语》里面记载孔子的为人“
温良恭俭让”,他待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不但他老人家一生以言教,而且
以身教,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这是圣人。能奉行圣人的教诲,社会会安定,天下太平,
人民的生活真正可以达到安和乐利。这个理念跟现代西方人不相同,西方人提倡的消费,
鼓励消费,为的什么?为的是图利。大家在生活上如果不消费,不浪费,他怎么能赚钱?
人人都像孔老夫子,个个生活节俭,他的生意就不要做了。由此可知,鼓励消费,讲究消
费,其目的是争名夺利。有一个竞争的心,有一个侵夺的心,社会还能安定吗?人生还有
什么幸福可言?这些道理,这些事实,我们要多想想。想通了,想明白了,你是跟圣贤人
走,还是跟现代人走?圣贤人的生活有真乐,有真幸福,绝不是物质享受。这个里面的乐
趣,实在说现代的凡人想不到,没有办法体会。从前读书人还能够意识到,现代不读圣贤
书了,他怎么会想到?
  “狠戾自用”,什么叫自用?自以为是,这叫自用。别人自以为是,我们看得很清楚
,他错了。自己自以为是,不知道。自以为是尚且不可,何况再用心狠毒辣来对别人,这
个怨仇就结得深了。跟人家结怨仇,往往在什么?在不知不觉当中,自己没有发觉。有意
无意当中得罪人,给人难看,自己确实不知道,为什么?这是毛病习气,他养成习惯了,
以为自己做的都是对的,都是正确的,而不知道对方的反应,这是愚痴到极处,可怜到极
处。到最后变成什么情况?没有人跟你合作了,没有人愿意跟你共事了,这个还是善人;
不善的人,他要报复你,那就更悽惨了。大概学佛的人还有一点善心,遇到这些事情,离
开就算了,不跟你共事,你在这个机构里面,我辞职不干了,我怕你,我让你。别人统统
都辞光了,剩下你一个人,你去干去。我们要听圣贤人的教诲,要天天反省,而反省实在
讲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感应篇》,为什么印光大师这样重视这本书?道理在此地。
  我常常听到有人跟我讲,大众在一块共修,受同修的气,受同修的侮辱,跟我说忍受
不了了,想离开这个道场。我劝他要忍辱、要忍耐,为什么?这个道场希有难逢,那些给
你气受的,自以为是的这些人,这是你的魔障,你要不能够克服,你就被他障碍住了,你
这一生的得度机缘就被他断掉了。他有罪,你也有过。所以我们要学菩萨,要修忍辱波罗
蜜,把这一些狠戾自用的人看作菩萨,成就我的忍辱波罗蜜,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我们用
什么态度对恶人,对这些刚强不仁,狠戾自用的人?我们用善良、厚道、温柔,在这个里
面修忍辱波罗蜜,你能够把这个学成功了,你这一生决定得道、决定成就。不但你自己度
了自己,你也度了对方,对方有过,不至于堕地狱,如果你退转了,他决定堕地狱。你没
有退转,精进,往生不退成佛了,他不会堕三途,自度度他。这是我们要学菩萨道,如何
跟这些刚强不仁,狠戾自用的人相处。但是这一定要明理,一定要有很大的忍辱的耐性,
才能做得到。
  尤其我们要警觉到,佛常常教诫的,“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我们跟一切大众,无
论他作善作恶,我们相聚的时间都不长,都很短,何必在意,何必放在心上。人家行善,
我们欢喜,恭敬赞叹;他作恶,我们学佛菩萨,对他恭敬,不加赞叹,这是《华严》普贤
菩萨教给我们的。他如果有善根,看到我们这种对他的态度,他就会反省,他对我恭敬,
为什么不赞叹?想想自己有什么缺点,他就能改过自新。纵然不能改过自新,我们也不跟
他结怨仇,给我气,我就受了,算了吧!自己的工作还是要认真努力去做,绝不因为他给
我侮辱,他给我气受,我的工作就懈怠了,我不再认真,退转,灰心。善心做好事,为一
切众生做好事,为佛法做好事,还要受这么多冤枉气,常有!太多太多了。我自己在许许
多多处所,把佛法介绍给大众,欢喜赞叹的人,有;嫉妒瞋恨的人,也有;想种种方法障
碍的人,也有,我们还要做。不能说他嫉妒,他侮辱,他陷害,他障碍,我就不做了,那
我就错了。我还是要做,做到死为止,活一天做一天。这是我们接受圣贤的教诲,我们自
己要学夫子的五德,温良恭俭让,要学菩萨的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
、智慧,化解这一切怨结,过去今生种种怨结。
  注解末后一句说:“佛言狠戾如恶马,言难调也”,这是佛经上的话,举了个例子。
“人而狠戾,一切执拗”,执著,跟别人就是相反,就是不一样,“自以为是,不肯服人
”。“善友知识,谁来相亲”?善友、知识远离你去了。“善言名理,谁来相告”?你听
不进去。所以“造恶招尤之原,莫此为甚”,你造恶业,你跟人家结怨仇,根源在此地,
所以我们要懂得、要明了。
恭选自‘太上感应篇’讲记  (第105集和106集)  1999年 讲于香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OgXaBkBkqo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