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请益] 两个典故的经典出处

楼主: ykkdc (ykk)   2022-01-05 17:03:26
※ 引述《terryhosee ()》之铭言:
: 如题,想请教两个典故的经典出处
: 1.佛本来一百岁入涅槃,提前为八十岁入灭,就是把二十年的福报布施给了末法时代
: 的修行人,所以出家人绝对不会饿死
没听过这种说法。
阿含经记载佛陀提前入灭的典故是,
佛陀是已成就四神足的圣者(四神足:欲、勤、心、观)
能够随其意欲住世多久,就能住世多久,
但因阿难错过劝请,而佛先前有答应过波旬入灭,所以佛提前入灭。
(注:四神足的成就,
如《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八:“目连(目犍连尊者)报言:如是,舍利弗!如来言:
‘若比丘、比丘尼,修四神足,欲住寿经劫者,亦可得耳。’”)
: 2.一个人一生中只要有过一次性接触,来世连做大梵天的资格都没有
: 1常常有法师提到,却从来没有法师讲过原文,我也搜寻不到,因此非常好奇原文
: 2是想更确信性行为对于修行的影响,如果只要有过性接触,来生就不能做大梵天,
: 代表性行为是非常重的业力
佛经曾记载有位母亲死后往生做大梵天王,世间能安立母亲者是具有男女关系而生子者。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昔有女人,远游他国,抱所生子,渡殑伽河,其水暴涨,力不能前,爱念不舍,母子俱
没。以是慈心,善根力故,即得上生色究竟天,作大梵王。”
一般说大梵天王,是指色界初禅天当中,初禅第三天的天主
(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
不过,色界初禅到四禅的十八天都可以称为梵天,经中提到的色究竟天属于第四禅天。
一般说得生色界梵天界的因缘,要修习慈悲喜舍四无量,而且是正式具定义的四无量
正式具定义的四无量,就是要有色界禅定配合的四无量,又称四梵住。
吾人若要生起正式的四无量,是要以证得色界初禅以上静虑的意识觉知为不共增上缘。
证得色界的禅定,必须遮除欲界的烦恼,以遮挡欲界烦恼的禅定才能得生上界的色界,
欲界烦恼如欲贪(欲界的贪爱),上界没有欲界五欲尘的贪爱、没有欲界男女的贪爱。
经文的爱念不舍,指慈爱心,不是五欲尘、男女的贪爱,例如阿罗汉也有四无量的慈爱。
如果此生没有证得色界的禅定,而于下一世能够转生色界,
依十二缘起支之理,于死殁时由爱取滋润感得下一世的能引业,
不一定是此世所造的能引业,临终时的爱支、取支也能够润发往昔过去生所造的能引业
例如过去世曾造过上界色界禅定的能引业,由于此世临终时的业缘润发,也能往生上界。
(又,俱舍论记载,佛教内道圣者,不会投生色界初禅大梵天。例如,三果阿那含圣者投
生上界,若于色界初禅,只会投生初禅第一天、第二天,不会投生初禅第三天的大梵天。
因为初禅大梵天唯是外道投生处,以“常一自主之我”的我执修习的外道投生大梵天。)
(注:另外复习,前面贴文说过文字不同脉络的使用,如本文前面提到,四神足的"欲",
和后面提到欲界、五欲尘的"欲",不是同义。慈爱的"爱",和爱支的"爱",也不是同义。
又如,缘取法义思惟的"取",和取支的"取",也不是同义。同一文字在经典里不同脉络的
语法、文法,不周遍是同义,这是学习上要注意的地方,才不会张冠李戴,避免讹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