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了知生死则无忧无惧

楼主: apple03 (大海)   2021-06-04 01:03:32
了知生死则无忧无惧
其实,人一出生,死亡就跟着我们了。
死亡,就像保甲路边的沟圳一样,
随时就在我们身边;面对随时会到临的死神,
我们要想着自己有永远的过去,还要想着有永远的未来,
这是接受死亡最好的心理准备。如果我们能相信此生有过去,
就能坦然接受,并因应此生的因缘;若能相信有未来,
就能怀抱希望,迈步向前。反过来说,
经常恐惧害怕死亡,于事无补。
正如我特意去留意身旁的水沟,反而出事;
不理会它,却一路平安。所以,
我常说,小心是有用的,担心则没有必要。
在生死之间的人生旅途中,许多人也可以从生活经验、
所见所闻中,汲取智慧,转为人生的指南。
对我个人而言,佛教的智慧和慈悲,
一直是我摄取养分的源头。我从年轻时即立志,终此一生奉献于振兴佛教,
希望推动“人间佛教”,
使佛教智慧融入现代人生活中,帮助人们除忧解困。
在数十年实践理念的过程中,也许出于误会、也许出于想法殊异,
我曾经令一些人士失望过,而且不见得有机会澄清这些误会。
即使如此,我从不改变心志,依然秉持自己的信念,
一步步耕耘,创立法鼓山,
希望更多人能与佛法结缘,运用佛教智慧增益福慧,消弭烦恼。
如今我已年过七十岁,而台湾社会仍有许多人对佛教及其他宗教认识不足,
若不是误解,就是一知半解。
我在三月底应邀担任一堂国家通识教育远距教学的讲师,
到政治大学为十五所大学连网的学生谈“宗教与人生”,
课堂上有一位学生问我,佛教也和其他宗教一样,
崇拜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对象吗?我直接直截了当地的回答他,
佛教是无神论。因为佛是觉者,不是主宰一切的造物者;
佛教更认为人人皆有佛性,甚至一切动物,都有成佛的可能。
事实上,人类自有社会以来,没有一天离开过宗教;
但在中国文化中,却一直存在着反宗教的倾向,
导致一般大众不能认知宗教的情操,虽然多神形态的民间信仰非常普及,
有其一定程度的安定力量,但却不见得有益于人类生命品质的提升。
在中国文化传承中,儒家思想一直居于主流地位,
对宗教的生死问题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例如“未知生,焉知死”、
“子不语怪力乱神”等,虽承认有生死鬼神,
却不去讨论。因此,中国人一向对宗教是比较淡漠的。
儒家重视的宗教,体现于祖先崇拜,基本上是孝道思想-慎终追远的延续,
所以只要“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就算功德圆满,
并不探究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因何而生等生命问题。
这种思想蕴酿出中国知识阶层的人本主义泛神论哲学。
知识分子都多以活着的人为本,钻研经世济民实物;市井百姓及一般庶民,
并无法从上层社会获得宗教的指引;
但在面对无常人生时,又的确需要宗教的安抚。于是转而投向民间信仰,
一方面借此获得心灵寄托,二方面也为祈求灵验的经验,
助以解决现实困惑。因此,民间的中国人成为多神论者,
只要传说出现了“有求必应”的灵物,
任何对象都可以膜拜,包括生人及非人的动物、植物、矿物,均奉为神明;
对于宗教的义理,则泛泛地以为“反正宗教都是劝人为善”,
不求甚解。他们并不知道,
善是有层次及真假的,不存害人之心,当然是善;
但积极救人而不求回报为终身的志业,才是上善。
出处: 圣严法师文章 (欢喜看生死)
心得:
阿弥陀佛
积极帮助别人 不求回报 很好
我也喜欢帮助别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