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释》29

楼主: loby1234 (天策四象)   2021-04-12 23:08:58
5-20.【经】真观清净观 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 常愿常瞻仰
【解】“真观清净观”:什么叫“真观”?即是真空观。真空,就是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相这叫真空观。虽然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但也没有离开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所谓“无相”并非要离开了我、人、众生、寿者才没有相,就在这个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上而没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叫在相离相。也就是以前我所讲的:“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明明有形有色,为什么内里没有呢?就因为没有执著。这个空观也就好像大圆镜智一样。在大圆镜智里虽然有物则现,有相则应,有什么境界就现什么境界,可是它不留痕迹。观音
菩萨的真空观也就是这样子。
  清净观:清净是对染污而言。何谓染污?有所执著就是染污,有所爱着也是染污,有所贪著也是染污。清净的力量是没有一切的贪、瞋、痴,若有贪瞋痴就是不清净。譬如拿布施来讲,一般人布施,常犯这种思想:“这人他和我有点关系,他是我的亲戚朋友,或者是我的邻居。我要布施给他,帮助他。”多数先布施给和你比较接近、有关系的人,后才布施给远方的人。这已经有了亲疏远近的分别心,有所着相的心,则不能作无相的平等施,这也就叫不清净观。
  观世音菩萨的法施,他是不分人我,不分亲疏,不分远近,只为布施而布施。布施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又有内财施与外财施。外财:是身外的,内财即身内的。菩萨在行菩萨道时就有财施,这财施向外施舍国城妻子,把自己所有的国家城池都布施给人,把自己的太太子女也都布施于众生,你看这才是真施真舍!乃至于一切一切的田产、屋舍、财业,都布施给慈善机构,或布施给有道德的人,这叫外财的布施。内财施:是把自己的身、心、性命、头、目、脑、髓以及四肢百骸统统布施。在心中常想:“若能以这身体来救世上一切众生的话,我就把这身体布施出
来,贡献给世界。乃至于把我的心也布施于人,生命也布施给人。假如有人需要我这头,就把头斩下来送给他。”
  好像舍利弗行菩萨道时,有人向他要一只眼睛,舍利弗就把眼睛挖下来布施给他,殊不知那人说:“你弄错了!我要的不是这只,是那只眼。”于是舍利弗就退菩提心了。他心想:“唉!这菩萨道真难行!”他只舍了一半的内财,另一半就舍不得了。但菩萨是这样想:“若能以我的脑及骨髓做成药品来救人,我也愿布施出来。”这叫内财施。凡属于你自体的财产、智慧、精神,这都叫内财。
  还有法施,就是说法教化众生。这种布施是最大的布施,所谓“诸布施中,法布施最”。法布施是最要紧的。所以我们现在这个佛教讲堂,虽讲堂不大,但是法力可不小。星期四由果地来讲,星期五果普讲,星期六就由果全讲,星期日就开始讲普门品。这个佛教讲堂就是天天如此忙忙碌碌,为法忘躯。为了佛法,把身心性命都忘了,把自己的健康也不顾了。每一个人白天都要做工,我这法师也同样做工,所有一切的工作我都做。这几天身上的骨头都痛了。昨天晚上我也懒惰一点,没有来,就因做工做得太辛苦。可是我这个作法师的辛苦,懒惰一点不要紧,因为我已学习
这么多年了,故我懒惰一点还情有可原。可是你们做学生的就不能懒惰,无论那一个人讲经都应该来听的。来听法就是护持道场的表现。大家到这儿多一点时间,讲法这股气就很盛;若人人都不来听,就不盛了。故想拥护佛教讲堂,就是来听讲,不必拿出很多钱,已是拥护道场的好护法。
  你们有的是护教使、布教士、宣教师。宣教师就讲经说法,布教士就要到各处去做广大的宣布。护教使就是尽心拥护道场,令道场一天比一天发展,一天比一天发扬光大。护持道场就是护持佛教,护持佛教也就是护持佛法僧三宝。这是你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西方人对于佛法,过去可以说是小孩似的见解,根本就不懂佛法,好像有些在美国自称长老、法师者,现在你们都知道了!一问他们佛教是什么?他连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佛教?你们现在已听了三个月的楞严经,可以说对佛教的认识已懂得不少了。现在讲这法布施就是把你们所知道的佛法,要介绍给一切众生,要向每
一个人去宣传。为宣扬佛法,可以把饭忘了吃也不觉得饿,不睡觉也不觉得困。我知道我过去为宣扬佛法就有这样的情形。某人想要学佛法,我就是不吃饭、不睡觉也为他讲。为他解说明白了,才把我的责任尽了。我希望你们各位也照我这个样子,作为我的化身去弘扬佛法,做法的布施。法布施比你舍多少钱出来更有价值。你们现在积极学习佛法,有好几个人都要出家,这真是很稀有的事情,在美国可以说是打破记录。这么多人要出家,要做和尚、做比丘尼,这真不可思议。你们现在把基础及规矩立下来,对美国佛教的前途,每个人都要负起责任,要这样想:“我有这一口
气,这佛教就是我的责任!”若旁人说他也要负一点责任,那可以的;并不是说我负责任,你就不可以负责任。所以说佛教的责任是人人有份的。不要推托,你们应该站起来,以弘扬佛法为己任,这是做法施的基本条件。
  另外还有无畏施,所谓无畏就好像观音菩萨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都是无畏施之一。这无畏施即是在人有惊慌恐怖,将舍性命的时候,而你能现无畏身,行无畏行来安慰他。什么叫现无畏身呢?譬如有个人在火难中,快要被烧死了,因被烟雾薰得不知东西南北,已经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可以走出火堆。你在这时候能奋不顾身,跃身到火里去把这人拖出来,这可不是容易做到的。这就叫舍身命而救护众生,也即是无畏施。或者有人掉到海里,眼看要淹死,你看见了也不计较自己的性命,毅然决意到海里去把这人拖上岸。不止水火,乃至于刀、兵、炮火之中,有人被炮或
枪伤了,在两军阵前生命千钧一发的时间,危在眉间,你也能奋不顾身,不管自己生命的存亡,到那最危险的地方把这人救出来,这都叫无畏施。
  还有,若人遇着官匪等其他种种危险,也是生命朝不保夕的时侯,或者已奄奄一息了,你能用种种的善巧方便把此人救脱出危,这也是无畏施。总而言之,就是人在恐惧时,困苦厄难的境界里,你能够用你的慈悲心、勇敢心,发挥大无畏精神,什么也不怕的精神,去救护一切众生。就好像持地菩萨,他虽然并不是直接修这无畏施,而是间接的修。怎样修呢?他知道凡人过河时,必须要有桥,没有桥也就过不了河,若过的话就有生命危险了。于是他以自己的力量,效倣古人的老方法,用一点板子或木头搭起一座桥,令人过江河时没有危险。
  可是,虽然有桥无危,如果遇着大水,一样有生命的危险。好像虚云老和尚从九华山下山时,他记得那地方本来有座木桥,于是照旧走到那地方想过河,谁知偏偏那桥因为大水早给冲坏了,结果掉到河里,在河里经过一日一夜,二十四个钟头后才被渔翁把他捞上岸来。当时渔翁想:“哈!这回一定发财了,捞到这么重的一条大鱼。”可是把鱼网拉上来一看原来是个鱼和尚!于是再拿出来看清楚点,不是个鱼和尚,而是个真和尚,还穿着衣服呢!但已不会喘气了。就在附近有个小庙,这渔翁便到小庙里向出家人说:“和尚!和尚!我今天捕鱼,捕上一个和尚来,请跟我去
看看。”庙上的人想:这真奇怪了,怎的捕鱼会捕上和尚来?就跟他跑去看看。哦!原来这是德清老和尚!接着帮他把肚里的水都呕出来,这回老人家才又活过来,真是得到第二条的生命。
  虚老被水淹不死之后,跑到高旻寺去打禅七,就生了重病。可是这月朗方丈也不原谅他,还要叫他做代理方丈。虚老自想:“我自己病得这样子,怎能代理方丈呢?”于是不答应。结果被月朗和尚打香板,一天到晚都给他气受。你看虚老可说是中国第一大善知识,在高旻寺所受的苦却不知多少;处处受一般人的白眼,一般人都看不起他的。
  持地菩萨他专门修桥补路。在虚云老和尚要到云南时,在路上也曾遇到一个修路的和尚,一天到晚拿锄修路,也不讲话,这也是持地菩萨的化身。凡见路上有瓦块、玻璃,他都捡到一边,总之把道路修得好好的。他这样一天到晚做苦工,那么谁给他工钱?没有人给他工钱,你说这是不是愚痴呢?可是就因为他白做工,才修成持地菩萨,证得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的境界,这就是修无畏施。无畏施的法门是很宽广的。总而言之,人在恐怖时,你都应该作布施。
  再说一个比较近的例子,譬如有人好几天没饭吃,就要饿死了,心内恐怖慌张得不得了!想:“这回快饿死了,没钱买东西吃,去偷吗?又犯法!”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你若见到了,看他面黄肌瘦,两脚无力,迈不动步,这时你问他:“你怎样了,是否生了病?”他一定告诉你:“我四、五天没吃饭了。”你说:“好了,到我家里去吃饭吧!”不要像天津人,一早起来见到人就以天津口音问:“你吃饭了吗?”人回答:“我还没吃呢!”回答:“没吃?到家里去吃嘛!”他这个家里吃去,不知是到他家去吃?还是到你家去吃?总而言之,两方面都可以。到我家里吃也
可以,到你家里吃亦可,所以这个没吃饭的人,也不敢到人家里去吃饭,便说:“好啦!我到自己家里去吃饭。”
  没有衣服穿的人,受冷冻之苦,你给他一点衣服穿;没有房子住的人,你给他房子住,这也叫无畏施。可是,一天两天可以,但不可以永久,中国有句话:“能供一饥,不能供百饱。”供一顿饭是可以的,但如果要天天供给你吃饭,那就负担不起了。因为在这世界上,人人都应该去做工,不应该生出一种依赖心。如果你生出这种想法:“我希望有人行菩萨道,我也不需要做工,到吃饭的时候,就到一位信佛的家里去诉苦:‘我今天没有吃饭,你给我一点无畏施吧!令我没有吃饭的恐惧,不受饥饿的痛苦!’”这是不合规矩的。人在偶尔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求助于他人是可
以的,但如果你有一口气存在,都应该自强不息,为这个世界谋福利,不要消耗这世界的物质。也即是说,人人皆应该帮助这个世界,不应依赖这个世界。如何帮助这个世界?就是要对人家有好处,不是要人家对自己有好处。即是我要利益他人,不是要他人利益自己。你要是存著希望他人利益自己的思想,这就是依赖心,而没有自强的心。人人皆应有自强不息的心,不要依赖旁人,这是我的宗旨。
  清净观,就是清净观力,也即是在一切布施方面,不著住于布施相上。这就是清净观,而没有染污法。观音菩萨布施不取于相,一切离相,所以清净。如果著于相,就不清净了。
  “广大智慧观”:广就是宽广,大就是再没有比他更大了。观世音菩萨有广大的智慧观力,普度一切众生,教化众生。
  “悲观及慈观”:他又有悲观。有人误解经义,便说:“观音菩萨也常常哭,不欢喜,因为他悲观。”这是大错特错。这里的悲并不是指悲伤的悲,而是怜悯的意思。菩萨是对一切众生,生出一种真正怜悯的心。什么怜悯的心呢?他常常这样想:“这个人真是可怜啊!我用种种方法教化他,他还是不明白,仍是颠颠倒倒的。”他这样怜悯众生,就叫做悲观。因为他怜悯这个众生,所以他就要度这个众生。好像你看那个小孩子,很天真活泼的样子,人见人爱。为什么得人欢喜?因为小孩子得人怜爱。这一种怜悯,就叫做悲观。并不是观音菩萨一天到晚,总不欢喜,甚至常
常哭泣悲哀。你要是想学观音菩萨,就不要一天到晚哭哭啼啼,愁东愁西的,而要“广生欢喜不生愁”。他这种悲观,并不是哭泣的悲观,所以不要误会了。慈观,慈能予乐,悲能拔苦。悲观就是拔除众生的痛苦。慈观就是给予众生快乐。这种予乐不是暂时的乐,而是永久的乐;是真正的乐,并不是世间的乐。什么乐呢?即是给予一切法,令众生真正明白了解佛法,而不再做痛苦颠倒的事,这叫做予乐。什么是颠倒的事情?好像欢喜饮酒的人,饮得醉醺醺,就觉得自己好像成了神似的。神乎其神,走路有如螃蟹,东撞西闯,他认为这样是最好的。自己的知觉也麻木了,甚至
什么都不知道,东西南北皆辨别不出。你说这是不是颠倒?一个好好聪明的人,若被这种酒精支配了,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杀人放火皆敢做。譬如有一天早晨在巴士站,有一个醉鬼向我要钱去买酒喝,他还没有喝够。我又想起来一件事,亦是在巴士站,有一位黑人走过来,什么话也没有讲,我也不认识他,他也不认识我。不知道为什么,他就跪下来向我叩头,叩完头也没有讲话,站起来就走了。这个人不是来向我叩头要钱,可在那么多人面前向我叩头,叩完头就走了。也不知道他是鬼或是神?这真是奇怪。我看他并不是喝醉酒,不知是不是一种灵感,他就向我叩头。多数的
鬼,见到我就叩头,还有神,见到我亦叩头。而他这个人,又称为黑鬼,恭恭敬敬的向我叩头,叩完头也不敢望我,就走了。我想大概有个鬼在他身上。
  喝酒是这样子,抽烟更是颠倒。为什么呢?本来你的肚子里干干净净,却硬要把它弄脏。有人说:“法师,您讲错了,我肚子里不干净。”不错,你的肚子是不干净。这个不干净,还不要紧。你用烟又熏一熏它,里面就有烟油脂,就好像烟筒里边黑黑的油垢。你把烟吸到肚里去,又吐出来,肚里边也是有这种东西。你自己看不见,所以不晓得。你要是看得见,你抽一口烟,就好像镜子蒙上一层灰;再抽一口,又蒙上一层灰。本来肚子是干干净净的,可是你却要熏上一些灰尘。这样不是颠倒吗?还有吸鸦片烟,吸上的时候觉得精神抖擞,甚至一步可以迈到天上去,好像腾
空驾云的样子。等过了烟瘾后,周身就不舒服,全身难受,不知要放在什么地方才好?可是都没有地方放。一狠心便要赶决下地狱去,地狱或者没有这么难过。所以你看,犯了烟瘾,连地狱都要去钻,就这么样难过。其他颠倒的问题还多得很。所以我希望抽烟的人赶快把烟断了;喝酒的人赶快把酒戒了;懒惰的人就学勤劳一点,不要那么懒惰了。可是勤俭的人可不要学懒惰。勤俭的人要多做一点好事,多做一点善事。你要是不做善事,始终也没有德。你要做才有。德是从善而来的。尽做善事,自然就有德了,自然就不颠倒了。你不做善事,却拿正经的钱去看戏,或买不重要
的东西,这都叫颠倒。你把有用的钱,用在有用的地方,这是不颠倒;你把有用的钱,用在无用的地方,这是颠倒。所以颠倒是很多种的。
  观音菩萨能指明你这种颠倒的行为,叫你不要颠倒,令你得到真正的快乐、永久的快乐,这就叫作“慈”;悲能拔苦,不是拔你暂时的苦,而是拔你生生世世、无量劫以来的苦。但是你要生出信心。你有信心,观音菩萨才有慈悲心。你要是没有信心,观音菩萨的慈观和悲观和你犹如水和火似的,水火不容。观音菩萨用很大的慈悲来对待你,你却冷冰冰,而不能与他合在一起。冷冰冰就是没有信心。你若是有信心,便和观音菩萨的慈观悲观相合了。相合了,你就离苦得乐。
  什么是真苦?人的烦恼就是真苦。你要是没有烦恼,就是快乐。为什么你没有快乐?就因为你有烦恼。没有烦恼,就是快乐。观音菩萨能铲除你的烦恼,令你得到真正的快乐,这就是悲观及慈观。
  “常愿常瞻仰”:我愿意常常瞻仰观世音菩萨慈悲的相貌、慈悲的德相。瞻仰是常常观瞻仰望,而生出恭敬心,越看越欢喜。对观音菩萨是五体投地,一心恭敬。拜大悲忏,都是恭敬观世音菩萨的一种表现。要是你不拜大悲忏,就像美国人不愿意叩头一样,连一个头也不叩,这叫信什么佛?你这信佛,是信什么佛?有人说:“我是信我自己的佛。”你要是信你自己的佛,你就不会有你自己。因为你没找到你自己的佛,所以外边的佛,你也不认识。要是信自己的佛,不会不叩头的。叩头是表示最恭敬诚恳的意思,这就叫做五体投地,亦是一种礼貌。你连一个礼貌都没有,
怎谈到信佛呢?以前有一位医生,各处都会有人相信他,把他当成佛一样的看。他就叫人不要拜佛。人家在拜佛;他就在旁边站着,好像木头桩子似的。但是他自己不觉得,为什么呢?因为我相未空。不拜佛的人,第一就是我慢,觉得我很大,比佛都大,那我何必拜佛呢?因为他有贡高我慢,所以见佛也不礼拜了。这又怎么可以学佛、信佛?根本连佛教都不了解,可是他到处去跟人家讲佛法,这真是害人不浅。
转自:https://reurl.cc/R6j01z
心得:我愿意常常瞻仰观世音菩萨慈悲的相貌、慈悲的德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