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节要)189(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20-08-27 00:09:33
一、临终时能够心不颠倒,不是靠自力,全仗弥陀而来拔济
  “如《圆中钞》曰:娑婆众生,虽能念佛,浩浩见思”,浩浩是广大的意思,见思烦
恼,“实未伏断”,不但没有断,伏都没有伏住,“而能垂终心不颠倒者,原非自力而能
主持,乃全仗弥陀而来拔济”。幽溪大师说得好,娑婆众生指的是我们,特别是现在的众
生,虽能念佛,也很用功,甚至佛号一句接一句可以不中断,但是见思烦恼不但没断,伏
都没有伏住,境界现前,习气就现前了。但是他临终时能够心不颠倒,那一刹那间,就能
得佛接引。不是靠自力,全仗弥陀而来拔济,来拔苦、救济,显示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
号功德真的是“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即使法身菩萨、等觉菩萨都没办法讲清楚,所以这
个法门叫难信之法。可是它容易修成,只要真信,一点怀疑都没有,真正愿生净土,不愿
意再搞六道轮回,把三界六道统统放下,心里专注这句佛号,就能感动佛来接引。
  “虽非正念,而能正念”,不会被外面境界转动,叫正念。凡夫没有得到正念,可是
临终时,时间很短,几分钟的时间之内,念头能归正,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
佛外,万缘放下了,这就是而能正念。在这个关键时刻,能正念的人也不多。凡夫一个小
时正念做不到,十分钟可以做到,十分钟这一句佛号不夹杂妄想、妄念,这么短的时间,
它就能产生效果。而这种方法一定要在平时锻炼,临终才有把握;平时不锻炼,临终还是
没把握。我们念佛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能不能有十分钟里头没杂念?这个自己要留意,
我们能不能往生全靠这一招,两个小时念佛当中,能有十分钟没杂念。有杂念不是正念;
没有杂念是正念。慢慢时间会增长,十分钟到十五分钟,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功夫进步
。它的根全在放下,真能放下,绝不留恋。
  佛告诉我们诸法实相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要常常用这个回光返照,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没有留恋。肉身还在世间,还关心大众,
这是菩萨慈悲,不忍众生苦,暂时放在心上可以,不能长久放在心上。长久放在心上是佛
号,暂时这个念头不障碍佛号,这是大悲心。我到极乐世界留学,成佛之后再来普度众生
。这就对了,跟你的心、愿完全相吻合,“故得心不颠倒,即得往生”。
二、只要你真发心、真发愿,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
  “证诸小本唐译与《悲华》两经,此意益显”。幽溪大师《弥陀经》注解这段话,再
用玄奘大师译本跟《悲华经》看,“小本唐译,名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里头说,
“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跟佛一起来接引的有声闻弟子、
菩萨弟子,“前后围绕,来住其前”,住在求往生的人面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
是佛的慈悲加被保佑,帮助你心不乱,就是一心,就是正念。“可见凡夫临终心不颠倒,
亦不散乱,正念持名者,全因弥陀慈悲加祐之力也”。我们对弥陀要感恩,真正感恩就是
求生净土。在接引刹那,他以威神加持你,让你杂念、妄想不起,短暂一念就往生了。
  “又《悲华经》曰:临终之时,我当与大众围绕”。阿弥陀佛与声闻、菩萨大众围绕
,“现其人前”,这就是病危之人。“其人见我”,他还没断气,看见佛在面前,也看见
菩萨、声闻围绕着弥陀,“得心欢喜”,看到佛来接引,欢喜心。“以见我故”,他见到
佛了,“离诸障阂,即便舍身,来生我界”,他就能舍身,跟阿弥陀佛走了。这是佛力加
持,慈悲到极处。只要你真发心、真发愿,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所以真正的功夫就是放
下,放下万缘,一心正念,正念就是一句佛号,除这句佛号,什么也没有。这样就能感得
临终时候,阿弥陀佛、菩萨、声闻大众来接引你。见到你欢喜,跟佛走了,身体不要了。
三、“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又说愿曰”,《悲华经》上,“所有众生,若闻我声”,就是名号,“发愿欲生我
世界者”,世界就是极乐世界,我是阿弥陀佛自称,“是诸众生临命终时,悉令见我与诸
大众,前后围绕。我于尔时入无翳三昧,以三昧力故,在于其前而为说法。以闻法故,寻
得断除一切苦恼,心大欢喜。其心喜故,得宝窴三昧。以三昧力故,令心得念及无生忍,
命终之后必生我界”。临终佛来接引,佛这时候入定,叫无翳三昧,翳是眼睛长病看不清
楚,无翳是好眼睛,看得清楚、明白。以三昧力在这个人面前而为说法,我相信就是“好
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直截了当,好好念佛,求生净土。成佛是真的,
其他都是假的,假的统统要放下。佛就说这句话,海贤把这个信息透给我们了。
  这个人以闻法故,寻得断除一切苦恼,真放下了。一声佛号念念相继,心大欢喜。其
心喜故,得宝窴三昧,这个三昧力令心得念,就是你的正念佛号念念不断。及无生忍,忍
就是你同意、认可了。你确实看到一切法不生不灭,这是一切诸法物质现象的根本。《金
刚经》说宇宙一切万法一合相,是一个东西组合起来的,经上叫极微色,极其微小的物质
现象。你说它生,它已经灭了;你说它灭,它又生了,前念灭,后念生。但是前念跟后念
不是一念,念念都不一样。“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一秒钟二千二百四十兆,这就
是不生不灭,不能说它有生,也不能说它有灭,它实在太短促了。宇宙真相,八地能看到
。八地以上就融入常寂光,妙觉是究竟圆满。常寂光是法身如来,不是一般法身菩萨。
四、六根接触六尘之处,是菩萨学处
  这些常识要熟,时时刻刻提出来观照,就放下了,佛号提起来了。这叫真修行。六根
接触六尘之处,是菩萨学处,在这里修。修不起心不动念,看得清楚,听得明白,知道是
假的,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这个频率在生灭,全放下,这句佛号住定了。心里就一
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之外什么也没有,这个成就决定得生。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假相,不
要被它欺骗了,要统统放下,随缘妙用。随缘是随喜功德,不放在心上就妙了。放在心上
就造业,无论是善恶,统统是自作自受,不能怪别人,怪别人是罪加一等。要回光返照,
统统自己做主。自己真正做得了主,就是说佛在当中坐,这真做主了。
  所以说令心得念及无生忍,一切法不生不灭,真能放得下,不再放在心上,真心里头
什么都没有。放下妄心,就是起心动念的心、分别心、执著心,一切虚幻都是从它生,从
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所生。起心动念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起作用,这些作用全是负面的。
八地以上彻底放下了,这就是无生忍。命终之后必生我界,肯定到极处,必定往生。
“是经所显他力妙用,弥为明显”。所以,“《称赞净土经》是本经小本,《悲华经
》说弥陀因地及极乐庄严,均明彼佛临终接引摄受往生之殊胜愿力”。“可见弥陀愿王,
妙德难思,大恩大力,不可称量”,这是必生。
五、法身菩萨念念趣向无上菩提
  “阿惟越致又作阿鞞跋致”,意思“不退转,是菩萨阶位之名”。《弥陀要解》蕅益
大师说,“阿鞞跋致,此云不退”。不退有三种:“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小乘
初果以上是真的圣人,入了圣流,真佛弟子,他不堕凡地。第二种“行不退”,菩萨不会
退到二乘。“恒度生”,菩萨慈悲心重,不忍众生受苦,总是教化众生。“不堕二乘”,
二乘叫自了汉,声闻、缘觉。教化众生他是被动的,有缘他度他、帮助他,没有缘他不理
他。菩萨对众生是不请之友,只要遇到就算是有缘,菩萨总不会舍弃你,这就是行不退。
第三“念不退”,法身菩萨念念趣向无上菩提。“心心流入萨婆若海”,究竟圆满智慧。
  “不退有三”,最上的是“念不退”。“此土行者,别教须登初欢喜地,圆教须至初
发心住,方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始能念念流入萨婆若海。萨婆若海,即一切种智海
,即如来果海。双舍二边,全归中道,始曰念念流入萨婆若海。可见念不退之难证”。念
不退在禅宗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教下叫大开圆解,也是明心见性;净土宗叫理一心
不乱。海贤老和尚他证得了。经学不学没关系,不认识字也能讲经。经是从自性里头流出
来的,没有通过阿赖耶识,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自自然然从自性里头流出来。你见
性了,你流出来的跟释迦佛流出来的完全相同。
==
这些常识要熟,时时刻刻提出来观照,就放下了,佛号提起来了。这叫真修行。
六根接触六尘之处,是菩萨学处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0-08-27 16:45:00
阿弥陀佛!
作者: ntuooo (cwcho)   2020-08-27 18:16:00
愿功德回向十方法界一切众生愿令十方法界一切众生福慧圆满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20-08-27 20:2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20-08-28 00:02: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