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节要)151(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20-05-07 00:02:58
一、不舍菩萨业供养
  “不舍菩萨业供养”,说菩萨法供养。法供养里第一就是如说修行供养,佛教我们的
,一定要认真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把错误的行为依照佛所教导的修正过来
,叫做修行。如说修行是法供养里最重要的科目,这是菩萨从根本上的供养,从这扎根。
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接着不舍菩萨业供养。
  业是事业,菩萨的事业是教化众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做出榜样给,他三十岁在菩
提树下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释尊是佛宝,他所说的一切法是法宝,五比丘是僧宝,三宝
具足,出现在世间。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些弟子对佛陀最殊胜的供养,佛对弟
子的期望,好好学佛,成佛是大事,成佛是对佛最殊胜的供养。身心清净,万缘放下,修
戒定慧。戒是佛的教诫,定是修学的枢纽。八万四千法门,方法手段不一样,可是目的是
相同的,持戒的目的是得定。清净是阿罗汉、辟支佛的定,平等是菩萨的定。定的目的是
开智慧,心定了就开智慧,觉是佛教修学终极的目标,大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
成佛,佛教育就圆满了,成佛就毕业了。
  成佛之后三百六十行,行行都可以干。佛在世间,自觉之后完全在觉他,帮助别人,
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是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真正全心全意为一切众生服务。服务总的
方向、目标是帮助众生回归自性。用的手段是教学,教学第一个目标,帮助一切众生离苦
得乐。把苦乐的现象、真相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先说苦再说乐。这部《无量寿经》
把这两桩事情讲得很清楚。所以佛首先教我们知苦乐。佛告诉我们,苦从一切违背自性、
违背性德,错误的思想言行所感得的;乐从我们思想言行与性德完全相应。什么是性德?
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是性德,这就是菩萨业。
二、菩萨业是净业
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五伦是道,所谓道就是自性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法
尔如是”,自然而然,不是人建立发明创造的,不是,本来就是。五伦是一体,是自性所
生所现。你看母亲生了儿子,这个儿子还没有到一百天,他全身所显示的天真。天然,不
是造作的,自然表现出来的。他的眼神、动作,非常可爱,他不认识他的父母,不认生;
换句话说,他没有被染污,完全是天真的表现!父母对他的爱、关怀照顾,你在这里看到
了亲爱,从父母身上看到了,从婴儿身上看到了。
“性相近,习相远”,本性是一样的,叫相近,这个阶段天真完全显露出来,习惯会
把人跟自己的本性距离拉远。所以“苟不教,性乃迁”,天性渐渐被蒙蔽,习性渐渐形成
,以后习性当家麻烦可就大了,习性是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没有仁(仁是仁
爱),自私自利,只有利害关系,没有亲爱关系,不讲礼,造恶业;没有智慧,愚痴;没
有信用,存心欺骗一切众生,连父母都欺骗,儿女欺骗父母,父母欺骗儿女,夫妻互相欺
骗。这个世界不像是人的世界,像什么?妖魔鬼怪,变幻无常。所以教育重要。
  佛教人不修善不修恶,善恶造成了六道轮回。菩萨业是什么?菩萨业是净业,清净,
不落在善恶二边,所以菩萨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而不把一切善放在心上,这叫净业。放在
心上,心就被染污了,清净心里头没有善恶,平等心里头没有觉迷,染净善恶都不放在心
上,这个业就变成菩萨业了。净业三福,要非常认真做,供养一切众生。就佛陀而言称教
化,就菩萨而言说为供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与三福相应,这是标准的佛弟子。“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要常常放在心上,认真把它到,做给社会大众看,这是真正的劝
孝劝敬。人能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这人就是圣贤君子、佛菩萨阿罗汉,依这个标准。下
面,“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两句是根本戒,培养自己的德行、智慧,这扎根教育。
三、身行言教,这是菩萨业
  我们向佛菩萨学习,是接受教育。接受了之后,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
这叫修行,这叫不舍菩萨事业。“身行言教”,把佛陀教给我们统统做到,身行,身行就
是教化众生,做出榜样给人看;别人看了受感动,跟你请教,你再用言语把这些道理讲给
他听,他听懂了,真能接受了,这个人就得度了。在六道里离苦得乐,不究竟,你没有出
离六道轮回。
  菩萨业用什么方法来落实?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榜样是教学。特别是他教学的方法,
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用读书的方法,不需要讲解意思,字没有念错,句子
没有念漏,一遍一遍念,他就不会打妄想,就不会有杂念,这是定。遍数念多了,他记得
了、熟了,教他得三昧、得定。他有定他就会有悟处,他念念念,老师没给他讲,他自己
明白了。明白之后,学生讲给老师听,老师给他印证。这就是其义自见,念久了自己明白
了。大乘佛法培养的人才是佛、菩萨、罗汉。这是菩萨业。
==
净业三福,要非常认真做,供养一切众生。就佛陀而言称教化,就菩萨而言说为供养,
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与三福相应,这是标准的佛弟子。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20-05-07 01:2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20-05-07 17:40:00
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20-05-07 21:0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johnyuko (...)   2020-05-07 22:09:00
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20-05-07 23:11: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