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2014净土大经科注(节要)93(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9-11-19 16:33:01
一、实报土的菩萨是感,常寂光的如来自然就有应
  这一科是“授记佛护”,分四小科,第一“授记”,第二“示教”。请看经文:
  【为教菩萨。作阿阇黎。】
  这两句经文是唐译本的。‘阿阇黎’是梵语,“译为教授,又译轨范师”,轨是轨道
,范是模范,思想、言行都可以做学生的榜样,称为阿阇黎。所以,“乃轨范正行,为僧
师范者之尊称”,为出家人典型、模范。“今经承升灌顶阶而言,乃专指真言阿阇黎”,
从升灌顶阶来说,这是专指密宗阿阇黎。“又称金刚阿阇黎,乃绍承金刚萨埵祖位,作传
法灌顶者之称号。”金刚萨埵是普贤菩萨的化身,所以密宗对于文殊、普贤特别尊重。这
是承传,世世代代承传祖位的,也作传法灌顶的称号。‘教菩萨’,谁教菩萨?这些菩萨
全是法身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实报土的菩萨是感,常寂光的如来自然就有应,感应
道交,现报身,也住在实报土里面,才能帮助实报土的菩萨早一天证得究竟圆满。
华藏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世尊在华严会上告诉我们,文殊、普贤率领华
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到西方极乐世界向阿弥陀佛学习。报土的菩萨有这个必要吗?
那就显示极乐世界的报土比十方世界的报土要殊胜,很可能成佛比较快速,没有障碍。如
果没有这些好处,他们没必要到极乐世界去参学。
二、怎么相应?我们的身口意像不像佛陀?
  下文,“相应”。怎么相应?
  【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
  “相应者契合之义。如三密相应(三密是身口意)与境智相应等。密宗以三密相应之
旨为主,为令众生身口意三业顿契如来三密,故即身成佛”。所以密宗也称为相应宗。三
密是诸佛如来证得的,我们这边修学行吗?现在这个社会、地球,什么都有假的,什么原
因?人的道德观念没有了。古大德告诉我们,礼乐没有,儒就没有;戒律没有,佛就没有
;因果没有,道就没有。现在这个社会这三样都没有。
  所以相应,我们的身口意像不像佛陀?佛是我们的模范、典型,三皈、五戒、十善,
佛在日常生活中圆满表现出来,有这个样子才能入佛门、皈依三宝。净业三福是我们修行
最高指导原则,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做到没有?
如果没有,不能入佛门受三皈、做佛弟子、做佛教徒。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慈心
不杀落实在《感应篇》,修十善业落实在《十善业道经》。这是入门标准,真正佛弟子。
三、佛弟子一生要抓住三皈,决定不能丢
  佛弟子一生要抓住三皈,决定不能丢。章嘉大师告诉我,皈依就像车票,要放在身上
,上车要检查,中途会查票,到站要交回。从初发心到成佛圆满,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
它是最高指导原则。皈依佛,佛是觉悟,觉而不迷。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就是经典所
说。用经典正知见修正我们的邪知见,与经典讲的不相应叫邪知邪见!佛不在世,法就是
我们修行的依据。僧是出家人,六根清净,一尘不染。
  我们看到出家人不要批评,他如法不如法他个人的事,他有他的因果。我们见到出家
人这个形象,就想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要向他学习,这就对了。所以觉、正、净叫自
性三宝。真正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宝,不是形像,形像是表法,提醒我们,看到佛像就想到
自性觉,看到经书就想到自性正,看到出家人就想到自性清净。三宝住世功德就在这里。
他真正懂得经教,真正给修行人做了好榜样,起这个表法作用
四、本身恒常修习无量无边相应之行: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阿弥陀佛相应
  所以相应两个字非常重要,身语意起心动念像不像佛?佛是不起心不动念。佛与一切
众生相应,善的众生相应,恶的众生也相应。统统给他纯正的表法,善的看到了,欢喜跟
他学习;不善的看到了,提高他的警觉,让他生惭愧心、真正忏悔心。忏悔是改过,最重
要的是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忏悔之后还干,那不是真忏悔,那是欺骗佛菩萨,果报非
常不好。如来意没有了,有阿赖耶才有意。如来转八识成四智,是真实智慧。自性般若智
慧注照遍法界虚空界,这个智慧是常寂光,所以法身如来梵语为毘卢遮那,意思光明遍照
,光明遍照就是法身。法身没有形相,不能说它无,它能现相,起作用它就现相,不起作
用它就没相。所以无相无不相,无相是体,无不相是起作用。所以才有相应,不相应菩萨
不知道,相应菩萨就知道,护念这些菩萨。“为令众生身口意三业顿契如来三密,故即身
成佛。故密宗亦称相应宗”。
  “此四句与前升灌顶阶二句,深表密净不二之旨”,这一句佛号含无量义,这是密,
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以下犹如隔罗望月。罗是很细的纱,古时候透明度是最高的。深
表密净不二,这一句阿弥陀佛是神咒,跟密宗的神咒没有两样,神咒当中的神咒,显密圆
融。“表会中诸大士为宏密乘,乃教导诸菩萨成为金刚阿阇黎”。什么样的人?海贤老和
尚,一句阿弥陀佛,九十二年不拐弯。一门深入,证得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法身菩
萨。教他没学过,密也没有学过,他全知道。有时候显一点小神通,真得自在。所以,“
本身恒常修习无量无边相应之行”,老和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阿弥陀佛相应。
五、成熟菩萨无边善根:不贪、不瞋、不痴叫三善根
  ‘成熟菩萨无边善根’,“善根者,身口意三业之善,固不可拔”,这叫根。“又善
能生妙果,出生余善,故谓之根。”这是善根的意思。大乘讲善根,就是身口意三善根,
不贪、不瞋、不痴叫三善根;反过来贪瞋痴叫三毒,世间一切不善法都是从这生的,后面
还有傲慢、怀疑。三毒是俱生烦恼,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时阿赖耶变现出来的。从阿赖
耶变现出第七、第六、前五识,《金刚经》说的我见就是指这个。这个断了就是法身大士
,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真正破了,须陀洹就开
始,到阿罗汉就圆满。破四见,圆教初住菩萨开始,到等觉圆满,连习气都断了。
  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七识的本质。第一个我见,他不执著身,他有我见。有我见就是
一般讲有灵魂,他执著有个我。这个我有形状,无表色,还是属于色法。像有些人能看到
鬼神,那个身都是属于我见,它不是身见。修行人称为灵性,一般人统称灵魂,他执著这
个。从我见生我爱,我爱就是贪,贪的核心是情执,比什么都重。有我爱就生出我慢,傲
慢,慢是瞋恚的核心。最后是愚痴,我痴的核心是怀疑。思惑,贪、瞋、痴、慢、疑。三
毒烦恼从哪里断?欲望,里面最严重的爱欲,从这里下手;断瞋恚从我慢下手,学谦虚;
断愚痴从不怀疑,不怀疑是智慧。怀疑是痴的根,傲慢是瞋恚的根,爱是贪欲的根。三毒
烦恼的本质就是爱、慢、怀疑。所以圣教难,圣贤教育、大乘佛法决定不能怀疑,有怀疑
你怎么进门?我们自己对经教不懂的地方就怀疑,懂的地方未必真懂,自以为懂得,为什
么?智慧没开,心没有摆平。
==
我们的身口意像不像佛陀?佛是我们的模范、典型,三皈、五戒、十善,
佛在日常生活中圆满表现出来,有这个样子才能入佛门、皈依三宝。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11-19 17:30:00
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9-11-19 19:07: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unisusu   2019-11-19 20:10: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9-11-22 23:36: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9-11-28 00:50: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