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医方明

楼主: kissung (天堂鸦)   2019-05-28 11:44:49
南怀瑾老师讲述生活中养生的一些常识
为什么打坐要盖腿呢?因为我们常被气候影响。
平常不打坐也都是这样,大家不注意。
人在睡眠、打坐、静止的时候,体温就下降。
因此睡眠要盖被子,打坐也是一样,怕风寒从膝盖或后脑进来,所以后面领子包好,保护
两个膝盖稍微盖一点,不是围被子一样围住。
如果夏天不需要,可以不盖。
大家现在有一个毛病,禅堂到处看到,夏天打坐也包得好好的,不晓得干什么,那是不合
理的,所以要懂得这个道理。
假定在东南亚、印度,出家在家的修行人,全身光的,在旷野里头也可以,因为他有本能
的习惯,已经适应了。
所以打坐盖腿一切等等,要自己知道调整,这个观念要搞清楚。
至于有些禅堂正统的规矩,包这两个腿不是这样随便一盖,要很规矩,两个膝盖头好像包
成四方块一样,不然就犯了规矩,就要挨香板了。
我们这里没有这个规定,只是告诉大家一个道理。
现在人是在冷气间里得病的,这里冷气可以很冷很冷,但是试了几天了,认为温度不能低
于二十六度。
冷气是给你凉快凉快,夏天要按照自然的规律,身体有一点微汗是最好,最健康了,贪著
凉快会得冷气病。
下午灯开多了有一点热,他们说要调一下。
所以这里气温是控制的,不像一些地方,把冷气开着玩,冷得像冬天,那是死路一条,不
可以的。
像我坐在这里,背上在流汗,我还喜欢呢!
如果不流汗,我的习惯认为生病了,那就不得了啦。
我以前同美国的教授谈,你们讲卫生是消极的,中国文化是讲养生之道,道家叫“摄生”
,摄就是抓来,自己把生命控制住,就叫摄生。
所以道书上叫摄生之道,这是积极的。
我现在不是讲西医,是讲中医第一部要读《黄帝内经》。
其中第一篇就是说人了解阴阳六气,现在的人都不相信,学中医的也不肯读,认为是空洞
的理论。
阴阳就是下面、反面,阴阳两个字是代号,什么事都有正反两面,是相对的。
甚至每天的气候,每件事情也都是相对的。
整个宇宙大气层跟着太阳月亮的行度,十二个月当中有六种变化,所以说是六气。
哪六气呢?风、寒、暑、湿、燥、火。
现在假设不开冷气坐在这里,或到外面晒一下太阳,是什么感觉呢?
现在梅雨季节快要过了,马上到三伏天了,就是《黄帝内经》讲的燥、热、火这个季节,
身上难受,所以梅雨季到三伏天最严重。
这是讲身体外面的感受。
如果学医的就要知道,夏天身体里面反而是寒的,我们的胃是寒的;
可是大家喜欢夏天吃冰凉的东西。
以养生之道来讲,修道的人不干这个事,夏天反而要喝热的,吃热的。
这里地球自然的物理,夏天手伸到井里去,地下水是凉的。
我们夏天觉得热,因为受大气的影响,身体体能的温度向外发散,表皮上感觉很热流汗,
内部就寒了,这是养生的道理。
所以很高明的医师,有时候夏天的病,不是给你吃凉药,反而是吃大热药。
因为看到你们盖腿这件事情,就先讲起这方面了。
燥跟热不同。暑湿,现在还没有到三伏天呢,我们是讲黄梅天的湿。
现在我们觉得热啊、冷啊,气候不舒服啊,那是湿度的关系。
这个空气里头有水,而这个水被太阳一晒变热水,我们现在的身体像是泡在洗澡池的热水
里,因而不大舒服。
所以暑天有湿。
尤其上海在海边,这里是太湖,暑湿蛮严重的,最严重的是南京、武汉,西湖边上,有水
汽的都是暑湿。
所以学医,保养身体就要注意这个。
现在是告诉大家自己保养,所以才讲阴阳六气。
我们过去读书,也读《黄帝内经》,我是十二岁半开始读的,我怎么读起这个呢?
我有个老师,他也信佛,一部《金刚经》摆在那里,另外也有一部《黄帝内经》。
我们年轻嘛,站在旁边,听到黄帝很稀奇,他就笑一笑,告诉我一句话,这是医书啊!
“先生啊!我看一下好不好?”“
要看拿去嘛,最好你能背更好。”
那个时候就接触《黄帝内经》了。
我现在讲中国人学文也好,学医也好,学政治也好,如果《黄帝内经》都不摸,都不懂,
够不上谈中国文化。
你不要认为那个是医学用的,里头许多人生的道理,政治的道理。
刚才说温度已下调一二度了,太多一点了吧?
你们马上要调回来,现在已经到下午了,太阳一下去就凉快了,我是贡献你们意见。
还有一句话,刚才进来大家热,现在还是三点钟呢,为什么现在会觉得凉快一点呢?
刚才你们报告感觉难受,所以把温度调低一点。是这个原因吗?不是。
什么原因呢?中国文化一句老话“心静自然凉”,要注意这个,非常重要。
我还记得年轻时,站在操场看兵操练,自己站五个钟头,全身武装,还穿着皮马靴,在大
太阳下,里头的汗像雨水一样的流,外面看不出来。
我静静站在那里,屹然不动。
那个时候没有体会那么深,只好把自己忘了,要装英雄嘛,要领导别人,做模样。
什么叫心静自然凉?
对热啊、冷啊,不在乎它,不理它。
你说热得不得了,想到热得不得了,你更热了,所以不能心静自然凉。
你看大家因为有个老头子坐在这里给你们乱吹,一听话把这个热的观念一忘,就好多了,
这是心静自然凉,修养的道理就是这样。
换句话说,你碰到烦恼或危险的时候,只好放下,所以禅宗讲“放下”你不理就没有事,
那就轻松多了。
就是为了盖腿,为了打坐,给大家讲了那么多囉嗦的话,要大家注意。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
孩子是喜欢动腿的,到了大一点喜欢乱跑,到七岁八岁,狗都讨厌,那个狗在睡觉,他偏
跑过去踢一脚,因为两腿爱动。
所以到上小学中学,爱打球运动。
等到做了老板,像你们这些中年人,两个腿不行,开始架二郎腿了。
当年杨管北到办公室,抽根烟,腿架到桌上去,这样子去指挥。
所以,你们的健康对不对,看你们两条腿,到了老年两条腿就这样走路了(师示蹒跚艰难
状),只要看自己两条腿是否灵活,你就测验出自己的身体何况了。
所以衰老、死亡是先从脚底开始的,以前讲“寒从足底生”,老人冬天那个脚底心还发烫
的,就会长寿。
所以我经常叫你们加衣服,尤其女人,裤子要穿厚些。
我们小的时候看到祖母,两个裤腿都绑起来,所以妇科的病少。
现在穿个三角裤,又穿裙子,要美丽,不怕冻,所以妇科病特别多。
寒从足底生,精也从足底生,两腿、两足是非常重要的。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
-----------------------------
冬天可以吃冰,夏天我是不主张吃冰的,我宁可喝烫的。
另外饭后吃水果我是绝对不赞成,我们刚把热的东西吃下去,跟着又把凉的东西吃下去,
就把它盖住了。
久而久之不生病才怪。
每个人的舌头吐出来都是白白的,上面都有寒气。
这个水果是可以吃的,但最好在平时吃,为什么一定要在饭后吃水果?
这都是习惯,不通!
我们的身体地二生火,下面火上来,如果拿道家的义理来讲,有真火有虚火,虚火就是发
炎了。
虚火是什么呢?
等于点蜡烛有亮光,冒的烟就是虚火。
你以为有热,那个并不热而是寒的,所谓有阴中之阳,阳中之阴的区别。
-----------------------------
我教你们青年人,读书不要低头。
关老爷看兵书,一定把书拿到眼睛高度读,哪怕手累一点还是要这样读。
读完了书合上放好,才休息睡觉,不会拿本书躺在床上,歪着眼睛去看,那还不变成斗鸡
眼,戴上眼镜吗!
读书嘛!手要洗干净,所以你看我这个手帕,每个桌子上都有,我要读书以前一定擦手。
不管什么书,书写出来都很不容易,所以值得尊敬,每本书读完了都保持干干净净。
书带到厕所去,这个习惯很有问题,你们要注意一下,这也是代表文化的水准。
《我说参同契》
----------------------------
学生:请问老师,能否给我们讲讲养生之道。
南师:我不养生。忘掉身体,忘掉自己,甚至忘记了寿命长短,忘记时间、空间。
你越是搞身体,希望它长寿,越糟糕。我告诉你的是真话,是原则。
从我这几年的健康体验来看,确实如此,你越在乎身体,越得不到健康,身见越严重,身
体一有点风吹草动也会惊恐不安。
《漫谈中文文化》
-----------------
“春三月此谓发陈。”第一句话不是说春天的三月哦,尤其不是阳历,是讲阴历。这是指
春天的三个月。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
请注意,我们研究东方的医学中医,也必须要了解印度的医学。
印度一年只有三季,一季四个月,可是它的医理跟我们差下多,各有长处。
我们的藏医用的是印度的医学原理。
国家统一以后,有的藏医加上了中国医学的道理,这点需要注意。
“春三月”,是春季三个月,根据医学来讲,
“发陈”,就是旧的换成新的,陈旧的发散了,变成新的;也就是说生气来了。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我们的身体与天地的气候配合在一起,以道家的观念讲,人的身体是个小天地,整个的天
地只不过一个人身。
这是旧的天文科学研究跟人体配合的观点。
春天是生长的季节,万物欣欣向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早晨起来多运动,我也常常告诉许多学禅的运动家,尤其现在人,学武功的、学禅的,白
天没有时间,晚上到公园到树林,打拳练武功。
我说你不要命啦!什么意思呢?
夜里在公园山林里,吸的都是碳气;因为草木到了夜里放出碳气,早晨起来放的是氧气。
结果非要夜里去练不可,真的有意思!这个需要懂得啊!
“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
古人头发都是绑起来的,最好是散开,给它生长。
我们人同动物一样,春天也脱毛,秋天也脱毛,动物也春秋二季换毛的。
我们身上也是一样,大家没有注意。
所以这个时候“以使志生”,使你意识精神来了。
“生而勿杀”,医学同政治有关系,不要杀生。
“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对于生物世界,只能够施出去,不要罚,不要杀生。
你们都晓得“秋后算帐”,对不对啊?
为什么呢?中国以前的法令,就是犯了重罪的,除非很严重的,很少当场处理的。
判决以后,一定等到秋天处决,就是根据气候时令,因为春天不准杀生,所以“秋后算帐
”是这样来的。
秋天到,该杀头的才会杀头了。以前几千年帝王政策,说春天是不杀的。
所以古人有两话话:“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春天的鸟不准打,因为小鸟正在窝里等著母亲回来喂呢!
中国文化“天人合一”这个道理,同气候是有连带关系的。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这是关于春天养生,是这样一个情形。
“逆之则伤肝”,
春天是生长的时候,所以叫你头发也打开,心境也要好,什么都好,夜里早一点睡,早晨
早一点起来,身体要这样保养,还没有讲到心理状态。
春天属木,木主肝。你听到肝出毛病,现在的医学以为自己有癌症了,其实是肝气受伤。
“肝气”是个什么东西?
这就是中医跟西医不同了。
后来西医一来,第一个反对中医,说中医乱讲,说肝在左边,解剖了,肝明明在右边嘛。
我现在还承认肝在左边,是指“肝气”;身体的神经交叉的、发动的地方在左边,就是说
肝气还是在左边。
所以我们看中医的把脉,心、肝、肾在左边,肺、脾、命门在右边。
不是搞错了,没有错,它是讲肝气的来源。
气脉都是交叉的,上下交叉,左右交叉,这个网络是这样的。
所以你违反了春的自然法则,肝会出问题。
我们发脾气、忧郁的、内向的、受委屈的,都伤肝。
后面有关心理方面的,《黄帝内经》都有,心理跟生理要配合研究才好。
春天讲到肝的问题,其实我们整个的气候一个冷、一个热,春天渐渐由寒变成暖和,到火
力很强的时候就到了夏天。
所以我们中国讲历史只有春秋两个。
春秋是最好的,日夜时间持平,二十四节气里面,春分、秋分的时候,可以乱穿衣服。
春天气候温暖过了以后,就是热度高了,是夏天来到。
“夏为寒变”,
夏天怎么会寒冷呢?这是说夏是寒冷的相对。
“奉长者少”,
生长的时候少,春天才是万物生的季节。
“四气调神”,
就是我们讲“天人合一”,生命与气候中间的变化。
我们常常看到中医里讲“邪风”,或者是“邪气”。
这个“邪”代表什么?哪有个风是邪的?哪个风是正的?
当我们生命健康的时候,本身那个气是正的;不健康的时候,气就是邪的。
医学告诉我们:有寒则畏寒。身体里头有寒的,特别怕冷,感觉外面的风冷得不得了,这
就叫“邪风”。
正、邪是本身的立场加以分别的。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
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春生夏长,这是讲夏天这三个月当中,“蕃秀”,植物春天种下去,一直成长到夏天,这
是最漂亮的时候。
夏天“天地气交”,这是古文那么讲,因为我们的生命靠三样东西,日光、空气、水。
温暖的地方会生长,寒冷的地方就是死亡。
“万物华实”,所以夏天是生长最重要的时候,万物繁华漂亮。
那么,夜里早点睡,早晨早点起来。
“无厌于日”,“无厌”是什么?
不要过分在太阳下面活动,避开一点日晒。
“使志无怒”,
在心理的修养上少发脾气,“怒”是发脾气。
换一句话说:心理上对人、对事宽容,不要有怨恨的心理。
“使华英成秀”,等于让大地上的万物成长茂盛。
“使气得泄”,这里头有个问题啦,夏天怎么叫泄气?
这是《易经》讲消息,成长的时候就开始死亡,当你死亡的时候即开始成长,这是一消一
息,所以生命到了最漂亮的时候就要完了。
《庄子》内篇告诉你“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婴儿生出来以后,到第二天,这个婴儿已经比昨天老,三岁的婴儿比一岁老,生生死死很
快的在变化。
所以《庄子》也引用孔子告诉颜回的四个字:“交臂非故”。
生命的道理,一切的道理都很无常,你我两个对面走,你过来我过去,两个膀子一靠,已
经变了,都不是现实的你我了。
所以夏季要善养自己的意志,“无怒”,阴气就可以发泄出去了。
“若所爱在外”,这个时候人的思想情绪都喜欢向外面,都喜欢放射出去。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四气调神”就是讲这一套。
没有讲怎么调,只讲什么夜睡早起,什么不要发脾气之类的“调神”的道理;
所以它没有讲医学,只讲养生。
但是你懂了养生的原则去看病,就看出病因来了。
《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5-28 17:02:00
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9-05-28 21:29: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wi1919 (crystal)   2019-05-28 21:59: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