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不先学小乘就学大乘非佛弟子

楼主: s8402019 (黑影)   2018-07-27 10:33:49
恭录自-净土大经科注-净空法师 2012.07.08
https://goo.gl/qoNhtA
  戒为三学之首,奉持戒律,明净清洁,以自庄严,这是真正的庄严。心地清净,光明
磊落,念念为度众生,念念为正法久住,这就是菩提心,就是菩萨行。戒律有根,根是世
间的善法,世间善法都没有了,他怎么会持戒?他不可能持戒。所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
《菩萨处胎经》,这《佛藏经》上说的,《菩萨处胎经》是佛跟弥勒菩萨对话,那段话在
《菩萨处胎经》。佛在《佛藏经》里头说,“佛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
,有这几句经文。这就说得清清楚楚,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小乘学起。小乘是人天法、世
间法,世间法里头最重要是讲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净业三
福第一条是世间法。所以佛要求佛弟子先学小乘。
  佛教传到中国,中国人对佛陀的教诲,把佛陀看作圣人,尊敬,依教奉行,所以小乘
经典的翻译很圆满。今天南传小乘巴利文的经典,跟我们《四阿含》对照,几乎完全相同
,巴利文经典里面,大概比我们只多了五十几部,总共三千部,三千部,五十部的差距,
这很小的差距,翻译得非常完整。而且在中国成立两个宗派,一个成实宗,主要是根据《
成实论》;一个是俱舍宗,根据《俱舍论》。这两个宗派,隋唐时候盛行,学佛决定依小
乘为基础。而是到了唐朝中叶,中国这些祖师大德不依小乘学了,怎么办?用儒跟道代替
小乘。很好,儒跟道是中国本土的学术,我们学起来非常方便。效果怎么样?我们看这一
千三百年,这一千三百年当中,大乘八个宗,世世代代都有祖师大德出现,证明可以代替
,可以用儒跟道代替,直接学大乘。事实告诉我们,这个做法没错。
  可是到今天问题来了,全学的是大乘,小乘不学了,儒跟道也不学了,这就脱节了。
所以大乘在这一百年当中,人才跟过去相比相差太远了。我们知道人是教得好的,为什么
这个时代人才少,那个时代人才多?教的,教得很如法。现在虽有人教,把戒律疏忽掉了
。没有戒就没有佛,只有佛的经教;用现在话说,只有佛的知识,没有佛的实质,佛法当
然就衰了。那要想佛法兴怎么办?用佛的戒律行不行?不行了,戒律丢得太久,没人讲了
,没人懂了。换句话说,必须从儒道里头建立。我们精挑细选,少到不能再少,儒家的《
弟子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这是根!跟佛家的《十善业道》,我们称儒释道的三
个根。这三样东西没有了,儒释道彻底在这个社会消失掉了。
  学儒不能落实《弟子规》,假的;学道没有落实《感应篇》,也不是真的。有《弟子
规》、有《感应篇》,学佛落实《十善业道》不难,基础已经有了。除这个之外,儒家东
西必须要读的,也是少到不能再少,四书。这是宋朝朱夫子精选的,选得好,从《礼记》
里面选了两篇,“大学、中庸”,从诸子里面选了两部,《论语》跟《孟子》。《论语》
是孔子的,不称为孔子而称为论语,是因为夫子没有创造、没有发明,述而不作。他所讲
的这些东西、所传的,都是古圣先贤的教诲,千万年之前的传说,他用文字写出来流传给
后世。二十篇,不长,学佛也必须要读。老子《道德经》五千多字,叫五千言,这是道家
的根本典籍、最重要的典籍,应该要读,应该要学习。用这个做基础入佛门,直捷入大乘
。今天难,困难就在此地,舍弃了小乘,也不学儒道,深入经藏就变成障碍重重,这是我
们不能不知道的。
作者: yeunong (Y)   2018-07-27 12:02:00
这样说法觉得很奇怪,如果有善知识接触的并不多,但是举止行为都合乎佛法,这样也不能算佛子吗?
楼主: s8402019 (黑影)   2018-07-27 12:19:00
依法不依人,世尊都这个说了,没有小乘的根直接跳大乘,顶多流于表面。未能自度而肖想度人,不但断人慧命,更是贻笑大方。
作者: Adamcolton (NightRunner)   2018-07-27 12:38:00
小乘并非人天法,是出离轮回的解脱法。本文恐把小乘与人天乘搅混了。
楼主: s8402019 (黑影)   2018-07-27 12:42:00
拍谢,对小乘不懂还请A大补充。
作者: Adamcolton (NightRunner)   2018-07-27 12:43:00
学大乘不学儒道行不行?当然行。佛教是从印度来的,古印度大修行者没人听过儒、道,还是有大成就。儒道佛融合,可能是为了适应中国社会的方便善巧,而不是学佛要搭配学儒道,这恐怕倒果为因。简言之,小乘包含了声闻与缘觉,都以自己从轮回解脱为目标,成就阿罗汉果即不再轮回。大乘则以救度ㄧ切众生出离轮回为目标。
作者: Xras (想不出来)   2018-07-27 13:07:00
小乘从来“不”是人天法、世间法。人天世法,包括儒、道,不可能成就四双八辈的解脱道果。然而这篇文字都是建立在此错误认知的基础之上,因此这篇文字就没有太多佛法上的价值。若一定要说有什么价值,那就是作为负面教材的价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