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14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7-17 11:56:30
第七行最后一个字看起。
“起信论云,分别发趣道相者,谓一切诸佛所证之道,一切菩萨发心修行,趣向义故
,略说发心有三种”。这是大师引《起信论》里面一段话来解释。本经古大德判为别教一
乘,这经文意思非常的明显,别教要到初地菩萨才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与圆教初住
菩萨齐位。这段意思是说一切诸佛所证之道是究竟圆满,一切菩萨发心修行都是趣向诸佛
所证之道。
讲到“坚信忍中”,这个信就有三种,所以此地讲略说发心有三种。第一个是“信成
就发心”,第二是“解行发心”,跟前面就不一样,要到“证发心”,在别教是属于初地
菩萨,圆教是属于初住菩萨位,才是证发心,到后面我们会读到的。这个地方讲坚信忍中
,这个信是“信成就发心者”,在三种发心里面属于第一种。底下这两行注解很要紧。“
依不定聚众生”,这一类的众生是大乘佛法的当机者,那就是说他不是定性的;换句话说
,他不是很执著的。执著重的人是很麻烦,小乘人为什么不能行菩萨道?就是他有坚固的
执著,他这个死脑筋认为除释迦牟尼佛之外没有第二个人再能成佛,怎么个修行也不过是
成个阿罗汉而已。所以不定聚的人那就是看缘分,他遇到小乘他就学小乘,遇到大乘就学
大乘,遇到外道他就学外道。这个地方还得有个条件,那就是“有熏习善根力故,信业果
报”。这是个很重要的条件。他宿世有善根,他真正相信因果报应,这是在佛法里面我们
讲信心,信心的基础。
所以在今日之下,学佛的人可以说表面上看到是很多,其实真正从信解入门的人不多
,比过去世要少得太多了。原因是什么?今日之下的人不相信因果报应,他偏重在佛法的
理论上,所以你看到研究的人、讲得人很多,讲得都是佛学、都是学术,他信不信?他不
信。他假如要信,他就不会起恶念、不会做坏事。为什么?他知道那个恶念恶行将来是有
恶报的,他就不敢做了。翻过头来看看过去的人,他相信,他一下手就相信,他就不敢做
坏事、不敢起恶念。你问他教理懂不懂?他不懂,所以他的结果不一样,这是我们一定要
晓得的。
既然相信因果报应,就晓得娑婆世界不是一个好的处所,除非是没地方去,无可奈何
不能不在这过下去;如果有个好的环境去,应当要远离。所以这些觉悟的人相信佛法可以
解决这个问题,佛法可以度脱我们,所以他就“起厌离心,求菩提道”,这就是讲他发心
。就是说这个人信成就了,他真正有心断烦恼求菩提,了生死证涅槃,他真有这个心,他
真相信。
“得值诸佛,亲承供养,修经万劫,信心成就”。由此可知,这个信心成就正是经典
里面所讲善根、福德、因缘三者都具足,这信心成就。今日之下我们在大乘佛法里面生起
信心,决不是我们一生一世的因缘,而是多生多劫的福德因缘,不是一生一世的。我们这
一生没遇到佛,过去生中不知道遇到多少尊佛,我们要问为什么遇到那么多佛没有成就?
这个原因就是信心没成就,信心不具足。
今日之下有不少学佛的同修,甚至于出家众,今天下午还有两个出家众(年轻的法师
)到这儿来,提到修学他是无所依从,学佛没有老师教,自己修;经典又觉得不可靠,说
是有许多人讲经典翻译掺杂着有许多不是佛讲的。连经典也不相信,那就没法子、就无可
奈何了。所以我今天告诉他们,佛在四依法里面教给我们“依法不依人”,这很重要;“
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你真正懂得佛所讲的这四句话,别说在
末法时期你不会走错路,就是在灭法的时期你也不会迷失方向。你要怕佛经不是佛说的,
有别人意见掺杂在其中,这个事情是有的不是没有。可是佛第二句话说得很明白,“依义
不依语”。别人所讲的那个意思跟佛讲的没有两样,那与佛经有什么差别?
你们想想,《六祖坛经》我们读过、我们也研究过,六祖大师不是佛,他是我们中国
人不是印度人,他所讲的那些话与佛经里面的义理是不是一样的?我们依照六祖大师所说
的这个理论方法修行能不能成就?这是大家公认的,六祖所说的与如来所证的没有两样,
依六祖所说的修行一定能够成就。《坛经》不是佛说的,如果我们讲“依义不依语,依法
不依人”,《坛经》可以成立,怎么不能成立!
何况古大德跟我们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别说《坛经》,往年李老师在中兴大
学讲国文、讲唐诗,你去听听完全讲的佛法,这是要功夫,是要你自己亲证这个境界,那
你就圆了。如果你自己没有功夫、没有境界,拿到《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是外道,为什么
?展开经本你把意思全看错了,全会错了,那不是外道是什么?这就说现代学佛不容易,
不能看别人怎么做,要问自己如何去修学,要把修学的目标、方向搞正确。佛法之所求是
什么?这得搞清楚。人家一问你,你们学佛的人求什么?你也能答得上来;你们学佛的人
修什么?你们学佛的人怎么个修法?你要句句都能答得上来,你才不至于盲修瞎练,这个
我们在讲席当中也提示了不少次,诸位一定要牢牢的记住。
佛法之所求,我们学佛人求什么?不是求升官发财,不是求佛菩萨保佑我健康长寿,
不是的。佛法之所求在无上菩提,成佛。佛经里面所讲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是佛法之
所求,几时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叫做成佛,这是佛法修学的目的,翻成中国的意
思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法之所求。佛法之所修,一个是菩萨道,一个是菩萨行,那就讲
到我们本经。这部经上半部是讲的菩萨道,下半部是讲菩萨行。菩萨道是存心,菩萨用的
什么心。菩萨是觉悟的意思,是印度话翻成中文,觉悟的意思,菩萨道就是觉悟的心,菩
萨行就是觉悟的生活。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觉而不迷,这叫菩萨行,这是讲所修,怎么个修
法?修觉正净。常讲的三皈依,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修行的总纲领,要
牢牢的记住。果然能够依这个原理原则修行,那就是古人常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我们能把目的、方向、修行的纲领样样都能够把握到,搞得清清楚楚,这不简单。若不是
多生多劫的善根,虽然这个东西摆在面前,总是当面错过。
底下有三句这是举例子。“或佛菩萨,教令发心”。这是讲初发心,或者过去生中或
是今生今世你最初发心,或者是佛菩萨教你,或者是善知识教给你,每个人发心不一样。
“或以大悲愿力”,他感到自己太苦了,众生太苦了,希望自度度他而发心的,这是从大
悲愿力发心的。“或因护法因缘,能自发心”。护法因缘,在佛门当中出钱出力护持佛法
,随喜功德,日子久了他渐渐受了佛法的熏习,他发心了。“如是信成发心,入正定聚”
。从前他的心不定,现在这一发心学佛,心定了,专心学佛了,这就叫正定聚。
“毕竟不退,名住如来种中,正因相应,故名信成就发心”。这个发心实在讲也是相
当不简单,这是别教的三贤菩萨。从什么地方看他不简单?第一个是他发了心之后他不退
转,他与正因相应。正因就是自己的觉性,与自己的觉性相应,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讲发菩
提心。圆教发菩提心那个标准太高了,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做得到的,别教发菩提心,行,
我们能下手。可是你要懂得这个心发了之后要修。
“又发心有三种,一者直心,正念真如法故”。在这个地方我告诉诸位怎样正念真如
法,我们先要晓得什么叫真如法,说了你得要相信,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真如法。你要不
信,你去读《弥陀经要解》、《弥陀经疏钞》,你心里头念念有阿弥陀佛就是直心正念真
如法。你一定要懂得“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的意思,皈依无量觉,觉就是真如,念念
都皈依无量觉,这就是直心。这个地方的问题关键就在这个“觉”字,怎样才叫觉?怎么
样又叫做不觉?这要搞清楚。真心是觉,妄心是不觉,这我们还难懂。什么叫真心?什么
叫妄心?我再跟诸位说明白一点,真心是不变的,常住真心,妄心是会变的,你从这里面
去辨别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心。你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那个心是妄心,为什么?
它会变。一会想这,一会儿想那,变!所以想东想西的那个心是妄心,分别心是妄心,执
著是妄心,胡思乱想打妄想的心是妄心,那就是迷。
到底什么叫真心?假如你这个时候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这个心就是真心
,这个心就是觉心,就是正觉。所以佛教我们在二六时中保持着觉心,无量觉是在无量的
境缘当中,所以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无量无边的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里面,保
持你的真心,这就叫“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直心正念真如。交光大师在《楞严经》里
面教给我们“舍识用根”就是这个境界。识是分别执著,根不分别不执著。那个根是讲根
中之性。它的相?再跟诸位说妄心见的境界是不平等的,真心所显的境界是平等的;妄心
所变现的境界是不清净的,真心所显的境界是清净的。所以你的心清净平等,这是真心,
不清净、不平等是妄心。妄心的受用是烦恼,七情五欲、喜怒哀乐他有这些感受;真心的
受用叫正受,他有受用但是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他没有喜怒哀乐,这种受叫正
受。所以直心正念真如法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第二是“深心”。深心就是直心在日常生活当中起作用。这个起作用我们讲自受用,
自受用是“乐集诸善行故”。乐是爱好,这个爱好是应运的、是自然的,换句话说,不是
从意识心里面生起来的。当然这是很高的境界,我们初学佛的人总离不了第六意识,第六
意识能够念念都趣向善的这一边就算是不错了。由善再到净,由净再到直心,由这个层次
逐渐逐渐的提升,我们净土法门就是用这个方法。譬如像我们现在念佛,我们念佛念到功
夫成片,用的什么心?用的第六意识心。把这个功夫提升到事一心不乱,把见思烦恼统统
断尽了,那用的什么心?还是第六意识心,到事一心不乱。事一心里面成熟了,把意识心
一摆脱,不要它了,马上就变成理一心。总归是一心,一心里面有心意识(就是没离开心
意识),叫事一心;离心意识,马上一心不乱就变成理一心,理一心跟事一心就是这么回
事情。一个是一心不乱,是没离心意识,一个是一心不乱是离心意识,就这么回事情。由
此可知,这个自受用好善好德,这是真正受用。这个受用里面没有烦恼,福慧双修,这是
着重在修慧上。
第三条悲心着重在修福上。“三者悲心,欲拔一切苦故”,真正发愿救度一切苦难的
众生。诸位一定要晓得修慧离不开戒定慧三学三慧,离不开这个。真正的修福一定在佛门
。今天正是跟佛在《楞严经》里面所讲的一模一样,一点都没错,“末法时期,邪师说法
,如恒河沙”。现在是民主自由的时代,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大众传播自由,不止道高
一尺魔高一丈,现在是魔高一丈,道高连一寸不到,可怜的不得了!那些聪明智慧的人都
去学外道去了,他为什么不学正法?跟诸位说他没有这个机会,没有遇到正法。也许诸位
说现代印刷术发达,我们这个经典印了许多到处都有,甚至于外道他们图书馆里头也有《
大藏经》,怎么能说没遇到佛法?遇到了经典他不懂,或者遇到经典把那个意思讲错了,
等于没有遇到。
诸位要记住古人说得很好“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以释迦牟尼佛将佛法住持在世
间这个重大的责任,交给比丘来住持不是教给经典住持。出家比丘他的任务是传道的,换
句话说,任务就是为大众讲解经典。经典是教材、是教科书,比丘是传法之人、是教师,
有教科书没有教师行吗?那个教科书还不是等于一堆废纸。现在弘法的人太少了,说到这
一桩事情,每个人都好像有警觉心,但是几个人认真的在培养弘法人才?又有几个人真正
肯发心出来续佛慧命,普度众生?这是菩萨发心。
发心的人少,护持的人少,这个力量比不上魔外,魔王外道比不上。他们的力量非常
非常的雄厚,发心的人多,护法的力量大。可是这个魔道要兴盛,到最后这个世间是灭亡
,你要说为什么原因?他制造一些邪知邪见,诸位仔细观察就了解,不像佛法,佛法教给
我们是正知正见,正知正见是清净平等的,邪知邪见是不清净、不平等。他也讲慈悲,你
是他一派的他对你就慈悲,你跟他不是一派的他就是敌人,他就要想方法来对付你,不平
等。不像佛法,你信佛对你是慈悲,你不信佛对你还是慈悲,一律平等!你皈依三宝佛对
你慈悲,你毁谤三宝他对你还是慈悲,这是佛法,外道跟佛法不一样的地方就在这里。因
为佛法他觉悟,他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变现之物,所以他是平等的。
我们通常讲菩提心的三心,直心、深心、大悲心,学佛的人要发这三心。这三心一发
这就叫信成就发心。你信心没有成就,你决定不会发这个心的,这个心真正一发,你的信
心确实成就了。“如是发心,皆得不退,故云坚信忍中,十发趣心向果”。果是指的果报
,十发趣心就是指这里面有十个位次,从初住到十住有十个位次。
“何名十心”,这底下我们要特别注意到,我们学佛看看有没有这十种心,如果有这
十种心,你就有菩萨道,如果没有要赶快学。这就是《华严经》里面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处处向善知识讨教的“云何修菩萨道”,觉而不迷。
第一个心,这是基础最重要的,好像我们盖大楼一样,这个三十心好比三十层大楼,
这是第一层。诸位想一想如果第一层没有盖好绝对不会有上面的,第一层要特别坚固,你
这三十层楼才不会垮掉。第一个就是“舍心”。平常我们讲放下,放下就是舍,“舍即施
舍,无所悔惜之义”,布施就是放下,自己决定不后悔,决定无吝惜,真正放下。放下什
么?底下跟我们说明,“谓以内法外法,一切皆舍”。外法就是身外之物能舍,内法是身
体,或者是我们讲我们的精神,我们的体力,我们的智慧,我们的技能,这都是在内。我
们服务社会,服务众生,不计较报酬,不计较代价,这叫舍。难舍能舍!头一个就是讲布
施,这就是《华严经》里面所讲的十波罗蜜。第一个是布施波罗蜜,为什么能舍?或者这
个舍能达到一个什么目标?“通达无为无相,入空三昧故”。这就是舍的功德,就是舍的
利益。
不舍跟诸位说不能通达无为无相入空三昧,不能够通达的。诸位想想纵然你经教再熟
悉,讲得天花乱坠,你自己的身外之物一样放不下,吝惜,这个内财更不必说了,内财、
外财都悭吝,都舍不得,你所学的那些佛法、讲的那些佛法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那是
什么?道听涂说,听别人那么讲的,不是你自己的,为什么?与你自己的觉性完全不相应
。几时到你自己完全放下了,与你的本觉性相应了,这个时候你所说的、所讲的是从你本
觉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佛法,不是道听涂说。展开经本不是说别人的,说你自性的佛法,不
是跟着别人走的。如果你自己没有舍得清净,你毕竟还是被人牵着鼻子走,没有办法超越
别人所画的那个界限,没办法。一定要自己舍干净才真正通达无为法,通达无为法那就是
圣人不是凡夫了。
佛在《金刚经》讲“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那个圣贤是什么?三贤、十
圣,等觉、如来。这些人完全都是通达无为法,通达无为无相空三昧。他为什么还有这么
多差别?因为他所证得的位次有浅深不同。我们再把话说回来,所谓浅深不同,还就是舍
得干净不干净,也许诸位说那已经到无为法了,内外身心统统都舍了,还有什么干净不干
净,那不都一样的!跟诸位说不一样,事是一样的,舍的心不一样,所以还有差别,所谓
的究竟清净才完全一样,那就成佛了,佛佛道同,可见得这个舍重要!
菩萨修行说个实在话,不是跟你讲要修觉正净,觉正净再用什么方法来修?就是舍。
你把一切法统统舍掉了,把分别心舍掉了,执著心舍掉了,妄想心舍掉了,你就觉、就正
、就净了!你要不肯舍还有留恋,换句话说,你就是染污,你就是迷惑,你就是邪见。要
舍得干干净净,就像佛在《金刚经》里面告诉我们的“不取于相”。为什么?因为“凡所
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不要取!要学“如如不动”,为什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这样才能入空三昧。空三昧是什么境界?就是六祖大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就是这个境界。本来无一物那就是空,三昧是正受,那个享受才自在。本来无一物的享受
,你看这个心多清净!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世界清净,无有一法不清净,这是大空
三昧这个境界。初住菩萨就入这个境界,所以他不退心,他有他的道理在,都舍了,舍得
那么干净。
再看第二位菩萨“戒心”。跟诸位说十住菩萨他这十种心同时修,同时修里头有偏重
。像我们开始修,修这十种心偏重在舍心上,因为这是基础。舍心修得相当圆满了,就是
我们常讲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真放下了,真放下之后怎么样?修戒心,以戒心为重点。
开始入门一定是以舍心为重点,这是诸位要知道的,不能搞错了。好像爬楼梯一样,一开
始爬总是爬上第一个台阶,你总不能说头一步就跨上第三层、第四层,然后再退下来搞一
层、二层,没这个道理,那在修学程序上就错掉了。
戒是戒律。这个戒律很不好懂,说老实话现在有没有戒律?现在已经没有戒律。不容
易懂,很大的学问,三藏里面曾列为一藏,当然它不简单。底下说“护善遮恶之义,谓以
一切善恶诸法,无集无受,一切性离,一道清净故”。你看看这是一乘法门里面这个戒律
它的标准,不一样,我们如果不能懂得这个精神,菩萨戒怎么讲法?怎么修法?首先你要
真正觉悟善恶之义,换句话说,就是善恶的意义。什么叫善?什么叫恶?这不能不知道。
最简单的一个说法,凡是利益一切众生的事情就叫做善,凡是利益自己的事情就叫做恶,
大乘佛法里善恶标准。
你看我们人哪一个不是自私自利?为什么叫利益自己的事情就是恶?诸位晓得你利益
自己是不是增长我执?是不是增长法执?是不是增长染污心?那就是恶!你自己要求无上
菩提,只要有一个利益自己的心,前面那个舍就没有舍得干净,还有我,把我也要舍掉!
前面讲的内法、外法。有我执,念佛就不能得事一心,有法执就不能得理一心。那么我们
要问,你念佛是不是想得一心不乱?是不是想得理一心不乱?是!但是我执又不能破,不
但不破还要天天增长我执,那岂不是背道而驰吗?这就是恶。
为什么说利益一切众生的事情叫善?利益一切众生把我忘掉了,你说善不善?起心动
念不想我只想他人,只想别人。所以大乘方法妙!小乘方法破我执好难,断了八十八品见
惑之后,还得天上人间七次往返证阿罗汉果才破了我执,好不容易,大乘的方法才巧妙。
他用的这个方法告诉你,不起心动念则已,起心动念都是利益别人,把我执不破自然化解
了,不认为这个身是我,而认为一切众生都是我,我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是我,把这个
我大而化之,我执不破自然没有了。你要常常用这个心就很容易念到一心不乱,事一心不
乱。证到事一心不乱,把这个心也离开,因为这个心是第六意识心,是分别执著心,把这
个也离开,那你就得理一心不乱了。所以首先我们要明了什么叫善恶,然后要护一切善法
,遮一切恶法,遮是禁止,把一切恶法要把它灭掉、断掉,这就是断灭的意思。
下面这个从理上说,称性而谈。“一切善恶诸法,无集无受”。这四谛法里面“受”
是苦谛,“集”是集谛,集谛是因,苦谛是果报。无集无受在真如本性里面确确实实是没
有,苦集灭道统统没有。性中没有,诸位要晓得事相上有,事相上有理上没有,换句话说
,清净心中没有。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如果有苦集灭道,那有事物了,不止一物
了,本来无一物,没有。换句话说,觉悟了就没有,迷的时候有;迷了有,觉了就没有。
我们现在还没有觉,还在迷,迷有,可是要晓得觉心里头没有,因此对于这些法就是护善
遮恶也不执著,为什么?你才能破法执,不然的话法执破不了。法执要破了之后,“一道
清净”。这讲“一道”,《华严》里面讲一真,《弥陀经》里面讲一心是一个意思,这才
真正清净了。这叫戒心。所以这个戒不容易,这是讲戒律的基本精神,你要懂得,你才晓
得为什么要持戒,这个戒律怎么个持法,否则的话,都是盲修瞎练!
第三“忍心”。真正能够做到护善断恶,换句话说,就是修善断恶,真能做到修积一
切善法,断一切恶法,你的心地渐渐清净了,第三个阶段就偏重在忍辱波罗蜜上。不忍,
前面两种功德不能够保全,就是你舍与戒不能保全,一定要修忍。“忍即忍可,安忍不动
之义”。忍的意思,我们今天的话讲承认,承认一切法的存在,承认一切法是唯心所现,
唯识所变,真的承认。心与识是自己本人,所谓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一切万法都是自
己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的,所以在这一切法里头无取无舍。取舍俱不可得,他就不动心了
,才能做到安忍不动。
所以底下讲“谓以无相慧忍,入一切空空忍,一切法如忍,相不可得故”。忍也是定
的意思,就是禅定。能够在一切境界里头,这个境界无论是顺境、无论是逆境都不动心,
我们常讲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忍心。一切境界了了分明,而自己是
如如不动。大经里面常常教我们“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无相慧忍,因为忍心里面他就
生智慧。因为忍心就不动,心不动就生智慧,心动了就生烦恼,所以生烦恼、生智慧都是
一个心。这个心不动他自然就生智慧,动了非生烦恼不可,他不会不生烦恼的。生烦恼在
佛经里面讲的五种受,苦乐忧喜舍这五种受,这五种受是凡夫的受,不正常,如果这个心
不生烦恼而生智慧,这个心叫正受,他在享受里面他不生烦恼。
“入一切空空忍,一切法如忍”。空空是从体上讲的,一切法如是从相上讲的,相如
其性,性如其相。《金刚经》里面解释如来的意思,“如来者诸法如义”。诸法就是一切
法,一切法如,你要证到这个境界就叫如来,因为一切法如其性,性不可得,所以相也不
可得,你要不修忍心,那是错误的,所以忍心非修不可,忍心是真心。再跟诸位说这个地
方讲的三十心都是真心的作用、真心的别名,这三十心与真心统统相应,修这三十心就是
修真如本性,就是修自性清净心。这是十心里面第三个心。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
地。
==
觉正净再用什么方法来修?就是舍。
你把一切法统统舍掉了,把分别心舍掉了,执著心舍掉了,妄想心舍掉了,你就觉、就正
、就净了!你要不肯舍还有留恋,换句话说,你就是染污,你就是迷惑,你就是邪见。
要舍得干干净净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7-17 13:38:00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7-17 17:27:00
阿弥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8-07-17 20:16: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8-07-17 22:59: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7-22 18:37: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