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9(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8-05-21 15:06:07
请看经文。
3.初业菩萨未生慧力当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
【弥勒。初业菩萨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是法应舍。是法应修。】
这一段承先启后,总结前面,再开启后面。
【何以故。弥勒。彼诸菩萨既出家已。未得慧力而欲得者。不舍利养。不修少欲。未
生慧力当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无有是处。】
这句话说得非常肯定,没有这个道理!这是我们一定要记住的。初发心的菩萨既然出
家,想开智慧,又不肯放下利养,又不肯修少欲知足,你希望着开智慧、希望智慧不会退
失,没有这个道理!这个话是佛说的,说得非常肯定。这是第一,再看第二。
【不舍愦闹。不住寂静。】
热闹的地方你不能够舍弃,还要去赶热闹,不住寂静。
【未生慧力当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亦无是处。】
也没有这个道理。你要想开智慧,智慧从哪里开?智慧从清净心开的。你看佛法里面
讲的三学,三学是总纲领、总原则,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定就是清净心,心愈清净,智
慧往外面透的就愈多,智慧是自性里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为了求开智慧,你要
去读诵一切经典,那是办不到的。以为我多读、多听就开智慧了,那不是智慧,那叫世智
辩聪,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智慧是从自性里面开发的,一定是从定里面流出来的,那是
真智慧。但是也有很多人读经开智慧的,那个没有错,那是把读经当做修定的手段,能开
智慧。我们在从前讲席当中也常说,劝你们读经,读经要会读,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
你会用功。每天用两个小时读这部经,譬如大家念《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用两个小
时念非常之好,不要念得太快,也不要太慢,两个小时非常好。从头到尾念一遍,念的时
候专心读诵,不要去想里头的意思,从“如是我闻”念到“信受奉行”,一心专注,这个
里面戒就圆满。戒是什么?戒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看你读经,心专注在经文上
,没有一个杂念,没有一个妄想,不就是诸恶莫作吗?小乘戒具足了。经文是世尊从真如
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真言,善中之善,一切善法不能跟它相比,第一大善,你读这个经就
是众善奉行。我们这边同修都听过《无量寿经》,都常读《无量寿经》,我这么一说你们
都能体会。所以读经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圆满了。
读经要专心,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一心专注,那是定。念得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没有念错一个字,没有把句子念颠倒,这是慧,这是根本智。这样读经是修行
,能开智慧,能得禅定,在净宗里面讲能得一心、能开智慧,你要会念。如果你念经,一
面念一面想,这一句什么意思,这一段什么意思,都在胡思乱想,戒定慧三学都没有,那
个不能开智慧,所以不可以打妄想。纵然在读经的时候意思自然现前,我想有些同修应该
有这个经验,读的时候突然这个意思出来,明白了,这是个自然的现象,不要去理它。千
万不要以为,这里有悟处,赶紧记下来,怕一会儿忘掉了,那你叫打闲岔。你现在有一次
悟处,将来还有比这个更深更广的悟处,不必理它,纵然有意思现前也不理,也是专心把
经文一直念下去。我们修的是戒定慧,不打闲岔,这样读经是真正修行。当然时间愈长愈
好,你一天能念两部,四个小时,念三部,六个小时,时间愈长我们熏习的时间久,熏习
的力量大,这个利益很大,所以要懂得。
心要常在寂静之中,常在定中。念佛人能把心住在佛的名号之中,这是方便法,对于
我们一般初学人来讲非常有效果。如果我们什么都不想做不到,一定有妄念生起来。所以
,不是去想经里面的教诲、经里面的境界,就一定要想佛的名号,执持六字洪名,这个方
法好。下面经文说:
【不舍世话。不观实义。】
这两条你也做不到。
【未生慧力当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无有是处。】
也没有这个道理。
【初夜后夜。耽著睡眠曾不觉悟。】
睡眠是昏沉,哪里会有觉悟?
【系念思惟不舍众务。】
要想搞事情搞的很多的人,一天到晚在想这个事情还没有做完,明天那个事情怎么做
?天天满脑袋这些东西,心怎么能清净?佛在经上的教诲早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天天去搞
这些不相干的事,不要紧的事,于了生死出三界没有相干,这些事情我们应当要放下。不
但不放下,天天还在打妄想,还在搞这些东西。
【好诸戏论。】
‘戏论’包括世间一切娱乐在其中,他喜欢这个。
【于出世道不能修行。于诸众生不生慈念。】
对于了生死出三界还没有把它当做一回事情来办,不能认真的修学。对众生没有慈悲
心,怎么晓得?你自己不认真办道,就是对众生没有慈悲心。为什么?如果对众生有慈悲
心,自己一定勇猛精进,你的道业成就,你才能度他们。我为什么要精勤?为什么要努力
?为什么要发奋?为什么要一切放下,求生净土?就是大慈悲心,为了广度一切众生。这
些毛病要不能舍掉,正当的修学不能认真努力真修:
【未生慧力当令出生。已生慧力能令增长。亦无是处。】
佛一桩一桩都给我们否定掉。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短短数十寒暑,要想成就,这些大障
碍要不能一样一样的清除,怎么能成就?所以古今中外,我们细心观察,修行的人很多,
成就的人很少。也有很多人他也很精进、也很用功,为什么也不能成就?读了这段经文才
恍然大悟,这里头有个一条、两条他没有能做到,那就是严重的障碍,就是他修行不能成
就的原因。我们看底下一段结论。
【弥勒。是故菩萨。未得慧力而欲得者。应舍诸法。当须舍离。】
哪些应舍的?刚才前面说过了,利养要舍、愦闹要舍、世话要舍、睡眠要舍、众务要
舍、戏论要舍。要舍的你要统统舍,要放下。
【应修诸法。当须修习。】
佛在这里讲得很清楚,少欲知足要修,寂静要修,观实义要修,观实义简单讲观察宇
宙人生的真相。少睡眠要修,离众务要修,出世道、慈念众生,这是佛教给我们应当要修
学的,‘当须修习’。
【何以故。菩萨智慧从因缘生。若无因缘终不能生。因缘和合尔乃得生。】
这个开示多么清楚、多么明白。我们再看底下这段经文,这是细说利养有二十二种过
失,你要是明了了,怎么能不舍?请看经文。
3.利养有二十二种过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利养中过。若观察时。能令菩萨乐于少欲不
生热恼。】
弥勒菩萨很慈悲,对我们非常爱护,这是他老人家明知故问,不是他不知道,他是代
我们启请的。佛前面讲了利养是过失,利养到底有哪些过失?如果我们能够观察这些过失
,就能够教这些初学的菩萨欢喜少欲,不生热恼,热恼就是烦恼。恼是热性,你看人一生
烦恼,血气就往上升,满面就通红,这就是热恼的现象。弥勒菩萨既然启请了,佛当然要
开导。请看经文。
【佛言弥勒。】
叫着弥勒菩萨。
【初业菩萨当观利养。生贪欲故。】
这是第一种过失。‘初业菩萨’一直贯到下面二十二句,所以只在第一句里面有初业
菩萨,后面都省略掉。第一种过失是‘生贪欲’,贪欲是最大的烦恼。贪是三毒之首,欲
是外面的境界,五欲六尘,五欲是财色名食睡,这是利养之事,一定要清楚、要明白。如
果不能够舍离利养,增长贪瞋痴三毒,不但所有一切行门你不能成就,念佛也不能往生。
为什么不能往生?世间的贪爱断不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这里还舍不得离开,那怎么行
?你说这个过失多大!第二:
【当观利养。坏失正念生瞋恚故。】
前面生贪心,第二个生瞋恚心。利养得到了,生贪心,得不到,生瞋恚心。我得不到
,看到别人得到了,瞋恚就更大,嫉妒、障碍,甚至于陷害、杀害的心都生起来,那要造
极重的罪业。所以破坏了正念,‘生瞋恚故’。第三:
【当观利养。念起得失生愚痴故。】
愚痴是患得患失,没有得到,想尽方法、用尽心机希望得到;得到之后,又要费心机
怎样保持,让它不失掉,你说多苦、多可怜!你能够把它舍掉,你心多清净,你多快乐,
哪有这么沉重的负担,这是自找苦头。你看看一开端是三毒烦恼,多可怕。第四:
【当观利养。能生高下嫉妒心故。】
利养,当然他会跟别人比较,他所得的利养比别人多,骄傲就起来。如果自己得的没
有别人多,嫉妒就生起来,总是麻烦。第五:
【当观利养。于亲友家悭吝耽着生诳惑故。】
这一句是第五句,是说出家的菩萨,‘亲友’就是指的信徒,信徒当中特别有缘、特
别拥护的,与亲友无有两样,他很照顾你。于是你对于这些信徒也特别重视,为什么?怕
他跑掉,想尽方法要障碍,不可以亲近别的法师,不可以跑其他的道场,唯恐信徒跑掉,
生起‘悭吝耽著’。这个里面免不了要欺骗信徒,要破坏别的法师,让他不要去亲近,造
这些业障。什么原因?都是为了利养。第六:
【当观利养。成就爱味生谄曲故。】
‘爱味’是贪图享受利养的滋味,实在说,这里面决定不清净,决定是污染。‘生谄
曲故’,你的心不正直,你的心委曲婉转,世间人所说的机心。第七句:
【当观利养。舍四圣种无惭愧故。】
你的修道生活不如法。佛在经上告诉弟子,这是指出家的弟子,生活,我们不能离开
衣食卧具,所以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在家的弟子对于出家人的照顾、供养限于四事,四
种供养。第一个是饮食,那时候是托钵制度,见到出家人托钵,一定要供养他一钵饭,他
一天只吃一餐。他的衣服破了,没有衣服穿,应当供养他一件衣服。他晚上睡觉,虽然是
树下一宿,他是打坐,打坐下面也要有个垫子,也要有个卧具。实在讲那时候的卧具就是
三衣,出家人的三件衣服,晚上睡觉当做被盖用,有个具,具就是垫在地下的,生活非常
简单,要供养卧具。生病的时候供养医药,所以叫四事供养。
而出家人除了医药之外,衣、食、卧具要随缘,这叫圣种。‘四圣种’里头,这三个
随所得,就是随缘不强求,不向人家去募化,随缘。随所得衣、随所得食、随所得卧具,
随缘而不攀缘,对治贪心,这是无贪。另外一个圣种,就是喜欢修行,喜欢断恶,这是对
治放逸。这称之为四圣种。如果你要是贪图利养,这四条都没有了,所以“舍四圣种”,
违背佛的教诲。‘无惭愧故’,惭愧是善心所,惭愧两个都没有了,这就是变成烦恼,无
惭、无愧在《百法》里面,烦恼里面的中随烦恼。下面一句:
【当观利养。一切诸佛所不许可。数习憍逸生高慢故。】
利养多了确实是这个现象,这我们亲眼见到的就很多,这桩事情是佛决定不许可的。
你看佛在这个经上所说的,这么多过失,怎么可以贪图利养?下面第九句:
【当观利养。于胜福田起于轻慢为魔党故。】
这个损失就更大,贪图利养的人把最殊胜的福田错过了,对于最胜的福田他看轻了,
他慢待了,他不是佛弟子,变成魔王的党羽。最胜的福田在哪里?实在讲就在我们的身边
,为了贪图利养,不肯在最殊胜的福田里面去种福。机缘非常难得,佛在《弥陀经》上跟
我们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也套这句话来说,“不可以少善
根因缘,得种胜福”。最胜的福报、福田,你要没有善根、没有福德、没有因缘,你培不
到福。真正的福田是护持正法、弘扬正法,利益众生。正法里面,尤其是净宗法门,因为
这个法门能令一切众生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不退成佛,你说这个福田是多大!世
出世间哪个福田能够跟这个福田相比?新加坡这些年来念佛的人多了,所以这个福田就在
面前。这一年来更难得,李木源居士发的心,这个人他的三个条件具足,善根、福德、因
缘他具足。他今天所种的福,如果要不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来生不是大国王,大国王的福
报太小了,他来生是转轮圣王;换句话说,如果在这个世界上他是个大国王,他是盟主,
所有国家的国王都会听他的、都佩服他,他种的是这个福报。护持正法,办培训班,续佛
慧命,这个福报多大!没有人能相比,所以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
今天新加坡净宗学会想建一个永久会所,这就是因缘。它有永久会所,在这个地方修
学净宗的同修,来推动净土法门的这些菩萨们,身心安稳。培训班可以年年不断的办下去
,这里面将来能出五个到十个法师,就能够把全世界的佛法带动。你们想想看这个福报谁
能相比?道理在此地,我跟大家是实话实说,我不替他化缘,我不替他募捐。真实之事,
真实之理,最殊胜的福田当面错过,你说多可惜,为什么?利养,自己那点利养不肯放下

所以舍就得,得了还要舍,决定不能保持。你舍,舍是因,得是果,大舍大得,得到
之后赶紧要舍,决定不要据为己有。愈舍愈多,到最后像诸佛菩萨一样,为尽虚空遍法界
的大施主。你们念《无量寿经》,阿弥陀佛是大施主,他财物从哪里来的?从布施来的,
愈布施愈多,这个非常现实,你肯干,马上就有回报。但是如果你存了个侥幸的心,这个
比做什么生意都好,利息这么厚,这么可靠。你要存这个心,你有没有得报?也得,得的
很小。把得报的念头都舍掉,那个报自然的大。大,再大舍,再修更大的福报,一定要修
到成佛。佛是福慧二足尊,福报圆满就成佛了。福圆满,你的智也圆满,为什么?你肯布
施是智慧。为什么贪图利养?迷惑,没有智慧,才贪图利养。有智慧的人怎么会贪图利养
?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说最殊胜的福田他轻视,他怠慢了,这是魔党,魔是折磨。底下一
句:
【当观利养。众恶根本诸善坏故。】
利养是一切恶法的根源,绝对不是一个好东西,有大智慧的人、有大福报的人,都会
把它舍的干干净净。像印光大师、虚云老和尚,都是大福报的人、大智慧的人。再看下面
第十一句。
【当观利养。多所贪著犹霜雹故。】
利养,不舍利养的人,所谓是贪而无厌。‘霜雹’是比喻,比喻它的寒冷,一点温暖
都没有。这里比喻什么?一丝毫爱心都没有,他的心像冰霜一样,雹是冰雹,心是冷的,
不是热的,他怎么能利益众生?所以自私自利。
【当观利养。于亲友家瞻候颜色生忧恼故。】
贪著利养的人,为了利养总是要看别人的颜色,常常侍候‘亲友家’。亲友家也就是
出家人对于在家的信徒,特别是豪门富贵人家,总是不敢怠慢,总是要小心翼翼讨他的欢
喜,他才会供养你,不敢得罪。这自然就‘生忧恼’,怎么样去讨好人家,你看看哪有道
心,哪有清净心?下面一句。
【当观利养。爱物损坏忧心乱故。】
不舍利养的人,大概他所用的东西都很考究,如果有人损坏了,他就非常烦恼,就生
懊恼。‘忧心乱故’,他的心时时刻刻牵挂着他所爱的人、他所爱的物、他所喜欢的事,
总是放不下,常常为这些事情担忧。
【当观利养。于四念处多所忘失白法羸故。】
‘四念处’大家都很熟悉,四念处是智慧,是佛教给我们初学的人一个正确的观念。
教我们“观身不净”,对于这个身就不会过分的贪爱,不要贪恋这个身。世间人哪个人不
贪恋这个身?想尽方法去保养这个身,吃一些补药,吃补品,打补针,结果搞了一身毛病
,病都从这来的,都是补出来的。你看穷人不生病,穷人没有这些东西,所以他不生病。
富人就生病,为什么生病?天天进补,天天进病,那不是进补,天天进毒。再有化妆,怎
么化妆,流出来的汗还是臭汗,它不能变香,你说有什么用处?所以佛教给我们正确的观
念,观身不净。“观受是苦”,不要以为贪图利养,你看看佛所讲的一点都不错,利养带
给我们是苦,哪有乐?这受真的是苦。“观心无常”,心是念头,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
,妄心无常。“观法无我”,一切法没有实体,因缘所生,当体皆空,了不可得。所以四
念处是观慧,改正我们错误的观念。贪著利养的人,把佛这些宝贵的教诲都忘掉了,‘多
所忘失’。‘白法羸故’,白法是善法,善法衰了,衰微了。下面一句。
【当观利养。于四正勤多有退失。】
‘正勤’,勤是勤奋,应当努力去做的,正当的勤奋,这里面分两类,一个是善,一
个是恶,善的要修,恶的要断。已经有的恶,你要把它断掉;没有生的恶,你要警觉,让
它不生,这是对于恶的两种正勤。善的,已生善,你要让它增长,不要失掉;没有生的善
,要帮助它生起来。这叫“四正勤”,四种正当的勤奋,应当要做的。你因为贪著利养,
你是恶的增长,善法就不生,四正勤退失了。
【能令一切他论胜故。】
这些邪门外道的他的那些理论,那些动听的话,常常胜过你,你被他们折服了。这个
现象非常普遍,你看现在报纸、电视里面许多这些广告,你看了都会动心,到第二天就去
买他的产品,你是‘能令一切他论胜故’,他胜过你了。你不知道那些东西并不是好东西
,都是骗钱的,把你辛苦赚来的钱都给他骗跑了。下面一句。
【当观利养。自言已得神通智慧违背生故。】
这个问题严重,这是犯了大妄语,将来的堕落很苦。为了名闻利养,自己对人说他有
神通,让别人尊敬他、供养他、礼拜他,用这些手段。说他开悟了,这个‘智慧’就是他
外头宣扬他开悟了,他证果了,与佛的教诫完全违背。实在讲,现在还不止这些,你有神
通、开悟了不稀奇,现在我在美国听到是什么菩萨再来的,他是文殊菩萨再来的,那个人
是普贤菩萨再来的,都不得了,都是菩萨,大菩萨。菩萨还不行,还有他是什么佛来的,
成佛了,佛再来的。所以有些同修来问我,法师,那是什么菩萨,那是什么佛,是真的是
假的?来问我。我说我不敢断定,我是凡夫,我不知道他是真的、是假的。但是我曾经在
佛经里面念到,佛曾经说过,一切诸佛菩萨、罗汉,就包括连小乘须陀洹果,如果身分一
暴露出来,马上就要走的,不可能再留在这个世间。所以这些人身分都暴露了,他没有走
很奇怪,那是真是假我就不晓得了。
在中国,永明延寿大师,这阿弥陀佛化身来的,他身分一露就走了。国清寺的,你们
这里有很多同修很熟悉,寒山、拾得、丰干,那真的是阿弥陀佛、文殊、普贤的化身。可
是身份暴露了也都不在了,再也找不到他。身分暴露还在的,这个很奇怪,过去没有这个
例子。所以都是为了名闻利养。可是很多人愿意上当,那就没有法子。所以是这些众生大
概是深重的习气、毛病,听骗不听劝,佛菩萨苦口婆心劝导,他不听;骗他,很容易上当
。到以后发现被骗,后悔莫及,损失就惨重了。第十七句。
【当观利养。先后得失怨憎生故。】
这是很多我们常常见到的现象。利养保不住,所以诸佛菩萨教导我们,一定要修福,
你有福,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怎么样困难,你还是有福报,你还是过得很自在。利养财
富保不住的,佛在经上常讲财为五家共有,如果你没有福报,很容易失掉。这里头‘得失
怨憎’,憎是瞋恨,可见得这个东西带来的是烦恼,带来的是灾难,不是一桩好事情。下
面第十八句。
【当观利养。互相瞋嫌说其过恶多觉观故。】
贪图利养之人,不舍利养之人,彼此嫉妒,彼此瞋恚,‘说其过恶’就是彼此毁谤。
‘多觉观故’,觉观就是杂念、妄想,多杂念、多妄想,于清净心有大妨碍。我们修净土
,修净土的原理原则是心净则佛土净。一切往生的人,凭借什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不
是凭著念佛就能往生?念佛不能往生。如果说念佛能往生,一天念十万声佛号的人很多,
为什么古德说“喊破喉咙也枉然”?如果他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他多觉观故,不能往生。
口里念佛,心里面胡思乱想,那怎么行?不相应,心口相应这样才能往生。所以觉观是大
害,大障碍,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
这一段总共有二十二句,二十二种过失,我们这里讲到第十八种。今天时间到了,下
面我们留着下一个星期六,再跟诸位报告。
==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5-21 17:37:00
阿弥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没有妮的日子)   2018-05-21 18:35: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鸦)   2018-05-21 19:31: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mark183 (mark)   2018-05-22 07:34:00
阿弥陀佛
作者: ackino (常胜不败)   2018-05-22 17:05: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