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十住毘婆沙论》卷第十二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 行者先念色身佛,次念法身佛。何以故?新发意菩萨,应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念佛,
: 如先说。转深入得中势力,应以法身念佛。心转深入得上势力,应以实相念佛而不贪著(
: 从色法乃至佛果的一切诸法,皆是无自性、自性空、自性相无法成立、谛实不能成立)。
: 不染着色身 法身亦不著 善知一切法 永寂如虚空
: 是菩萨得上势力,不以色身、法身深贪著佛。何以故?信乐空法故(从色法乃至佛果
: 的一切诸法皆是无自性、自性相无法成立),知诸法如虚空,虚空者无障碍故。障碍因缘
: 者,诸须弥山由乾陀等十宝山,铁围山黑山石山等,如是无量障碍因缘。何以故?是人未
: 得天眼故,念他方世界佛则有诸山障碍。是故新发意菩萨,应以十号妙相念佛。如说:
───────────────────────────────────────
补充:“菩提心”让我有精神;“空正见”让我没压力
转自:http://denpashi.blogspot.tw/
对于“方便”、“智慧”这两个法,要多多学习:世俗谛(方便)的法,学得愈广愈
好;胜义谛(智慧)的法,学得愈深愈好。对于胜义谛的法,我们要深入到法的最究竟实
相──空的道理,学习这个的话,我们压力就减少了。
你们应该听过“定(根本定)如虚空”及“后(后得位)如幻化”,听过吗?“定如虚空
”的意思是:入空性的根本定的时候,就如虚空一样。“如虚空”有几种解释,一种解释
是:“好比虚空一般,完全没有压力。遍一切、什么都能够包容,完全没有压力。”入空
性的根本定时,心里完全没有压力,如虚空一般。心里不会好像冲到这边,觉得矛盾;冲
到那边,又矛盾。我们有执著的话,就会有冲突矛盾。“如虚空”是完全没有冲突的意思
,不是什么都没有意思,“什么都没有”就落断边了。
(节录自2009/11/27仁波切讲心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