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烦恼-我们最好的朋友?

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8-04-02 13:25:51
不论你是否是佛教徒,我们天生就有一种希求远离痛苦,希求获得安乐的想法。我们检视
这样的想法并没有任何的问题,因为我们有想法、有感受,因为我们会感知到种种的情境
,而这些情境有些是我们不想要的,对于这些不想要情境我们会生起排斥感,进而希望远
离这样的情境。如果是一种悦意的情境,我们会希望拥有,并且希望一直持续下去。
并不是说我们不要任何的物质受用,我们是需要饮食长养、需要衣物保暖、需要遮风避雨
的处所,这些受用可以减缓我们身体痛苦的感受。那么,除了这些就够了吗?很显然并不
是,我们可以在很多物质丰厚的人身上看见痛苦,也就是在物质满足带来身体上安适的感
受并不足够,我们仍然会处于痛苦之中,这些带来心灵痛苦的想法,佛教称为烦恼。
佛弟子特别特别重视烦恼,因为不仅烦恼生起时当下是苦,他会引生身语恶业,生起烦恼
的同时,接着就会有造成将来苦果的身语恶业,同时烦恼本身具有增长性,也就是当烦恼
灭后,它就进入随眠状态,如果没有刻意对治,它就等待下次引发。
那么,如果我们知道烦恼的过患,我们就必须对治烦恼,如果我们要对治烦恼,我们就必
须了解烦恼的行相,了解烦恼如何在心续运作,了解烦恼并不是我们值得信赖的心,内心
深处将烦恼当成敌人一样看待,了解生生世世使我们受苦的,不是他人,是烦恼这个仇敌

不过麻烦的是,一直以来我们是把烦恼当亲友一样看待,认为烦恼以瞋心帮我抵挡外敌,
有一个例子是这样说的:面对道路上的崎岖不平,不是把那些障碍的石头除去,我们也不
可能除去所有的石头,但你可以简单穿上鞋子,让自己不受伤—修习安忍。而安忍这个佛
弟子希求的功德,他如同随喜一般,并不用特别去作些什么,不是吗?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4-02 17:44:00
阿弥陀佛!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04-02 18:11:00
忍是很好,但最好是用般若观烦恼的因缘,怎么生起,怎么令我产生痛苦,这些苦是怎么产生,我要怎么面对它,接受苦,苦只一种感觉,是无常的,没有自性,最终是空的.虽然是空,但还是会苦.只是苦受.最终要练习到身受而心不受
作者: claudeee (祸风行)   2018-04-02 18:35:00
烦恼即菩提
作者: ycc124 (应生无所住心)   2018-04-02 19:07:00
T大,请教希求自己离苦得乐不是烦恼吗?感恩
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8-04-02 19:59:00
希求自身的离苦得乐,不是烦恼障,是所知障,阿罗汉成就自身的离苦得乐,断除了烦恼障,但无法断除烦恼留下的习气,烦恼留下的习气是所知障,所知障成佛时断
作者: ycc124 (应生无所住心)   2018-04-03 10:40:00
可否再请教T大,烦恼障是否又称我执?所知障是否又称法执?如果是,为什么我执断了,还会希求自身离苦得乐?感恩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4-03 12:02:00
“无我”有二种分类:补特伽罗无我、法无我。(百法明门
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8-04-03 12:03:00
最深细的见地认为补特伽罗我执与法我执都是烦恼障,人法二执仅是所缘不同,并无粗细。阿罗汉已断我执,已断烦恼障,未断爱我执,未断所知障,不同宗义在烦恼障所知障的认知并不相同。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4-03 12:04:00
论:“言无我者,略有二种,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无我”有二种分类,相对的,“我执”有二种分类:补特伽罗我执、法我执。(人我执一词不够精确,要用补特伽罗我执;同样的,人无我一词不够精确,要用补特伽罗无我。)(“补特伽罗我执”的相违品是“补特伽罗无我”,透过修习补特伽罗无我断除补特伽罗我执;“法我执”的相违品是“法无我”,透过修习法无我断除法我执。如tang大说二种无我的内涵、二种我执的内涵、烦恼障与所知障的内涵,不同宗义的认知并不相同。)小乘宗义没有谈到所知障,小乘宗义主要断除烦恼障得解脱烦恼障分遍计我执的烦恼障与俱生我执的烦恼障,遍计我执的烦恼障一般在汉传佛教称为见惑,俱生我执的烦恼障一般在汉传佛教称为思惑,也就是小乘宗义断除见思二惑得解脱大乘宗义的佛果位,除了断除烦恼障的见思二惑,进一步断除所知障,所知障一般在汉传佛教称为尘沙惑,如华严经载八地菩萨已断尽了烦恼障的见思二惑,进一步于八地至十地断除所知障的尘沙惑,最后断尽所知障的尘沙惑而圆满佛果(大乘宗义说的所知障,意谓障碍通达一切所知品,断除障碍通达一切所知品的所知障,故佛果称为一切遍知(遍智))(所知障障碍佛果,断除所知障要发菩提心,菩提心与爱我执相违。)延伸阅读:#1Q5FseCu [地道] 《地道建立》 (20) 见所断-1↑文中提到:烦恼障与所知障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呢?烦恼障主要是障碍解脱,所知障主要是障碍成佛,所知障并不会障碍解脱。(《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十地满心,....入金刚定断除一切微细所知诸烦恼障,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般若经》:“以一刹那金刚喻定相应妙慧,永断一切烦恼、所知二障麁重习气相续,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乃名如来、应、正等觉。....菩提心无间入金刚喻定,得一切相智”《成唯识论》:“俱生所知种子(所知障之随眠),于十地中渐次断灭,直至等觉位中金刚喻定现在前时,一刹那中方永断尽。”《金光明最胜王经》:“诸佛如来究竟断尽诸烦恼障、所知障故,名为涅槃。”)
作者: ycc124 (应生无所住心)   2018-04-03 18:55:00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圆觉经》 经云:理障碍正知见。事障续诸生死。理障应就是所知障?事障是烦恼障?那请教“爱我执”障属于二障哪一障?或“爱我执”在汉传叫什么?感恩。
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8-04-04 05:42:00
爱我执是我执断除后余留习气,所以就最细分的爱我执而言应仍属所知障,宗喀巴大师认为八地菩萨以下仍余留爱我执,惟似乎没有看到典籍对于这部分详载
作者: ycc124 (应生无所住心)   2018-04-04 16:44:00
请教t大是哪部论有写吗?不然你们怎知?感恩
楼主: tangchin (tangchin)   2018-04-04 21:12:00
印度留下传说由文殊菩萨所教授修菩提心方式,由爱我执与爱他心相换,详载于入菩萨行论
作者: ycc124 (应生无所住心)   2018-04-05 23:18:00
好的感恩我再看看入菩萨行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