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香光庄严:《心经》(28) 流通分-1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10-23 22:47:39
香光庄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http://www.gayamagazine.org/periodical/detail/157
雪歌仁波切 教授 / 释见谛 编辑
2.5 流通分
时薄伽梵说是语已。具寿舍利子。圣者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一切世间天人阿苏罗乾闼婆等
。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再来是流通分,佛说完后有何情况,所有的人包括舍利子、其他菩萨、声闻,天人阿
修罗等,心充满法喜。
生:藏文的咒语有tadyatha om,别的版没有,有何差别?
师:平常tadyata 有如下的意思,有时不念也可以。药师佛的咒也有tadyata,它的意思
是如下我要向您请求。不讲这句也没关系。
生:om 有作用吗?
师:《心经》里有om 吗?
生:廖老师译的有om。
师:不晓得,应该没有om。
生:上堂课讲到,资粮道、加行道二道,从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先从世俗谛认到空性,
再从胜义谛的空性这里认到微细的世俗谛。接下来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您说要破
除世俗谛与胜义谛间的距离。请问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二个色是否不同?因为第
二个空即是色的色是认到微细的世俗谛。能不能说在色即是空时,它的色是比较粗的
世俗谛?认到细的世俗谛时,是不是粗的世俗谛的内含也包括在内,只是那时候行者
的心比较细?这样的话,细的世俗谛,对于回过头来了解空性,是否有帮助?若是的
话,此处只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不是没有描述到从细的世俗谛,要再了解空性
这边,没有完整描述出来?
师:色即是空跟后面空即是色,这二个色法本身是一样的,但行者在认的时候,一个是未
了解空性的阶段,一是了解空性之后的阶段。色法本身是一样的,没有一个清净或一
个不清净。色法上的一种道理来说,空即是色,了解时,它好像是如幻化的色法,对
色法上如幻化的道理就连接了。有这个差别。另外,虽然空即是色时,行者对色法如
幻化有感觉,但如幻化的感觉还是比较偏向因缘,偏向存在,跟空的道理距离没有那
么近。行者比较偏向成立法,这部分比较强,对无遮空的道理,还是有点距离感。无
遮的空性实际上没有距离,内心里有个距离感的话,还是不对的。所以色不异空,空
不异色的道理还是要对他有帮助。
生:什么叫有距离感及没有距离感?是从世俗谛很快就连想到胜义谛吗?还是在一个法上
同时现起世俗谛与胜义谛呢?
师:距离感不是个容易的道理,譬如看到一本书,其他所有的法有一点距离感。这样有问
题,主要是对这本书及这本书上的空性有一个距离感,所以,这本书跟其他的法有一
个距离感。若我对这本书及这本书上的空性没有距离的话,这本书跟其他的法也没有
距离。对其他的法为何会有距离呢?因为它会排斥。为什么排斥呢?他对书有自性这
方面强,这方面强就执著。反过来,空或完全自性空的道理就有距离了。这个道理有
距离,就变成跟其他的法也有距离。
生:是不是对色即是空及空即是色,串习很熟练就自然不会有后面距离感的问题?就是色
不异空与空不异色要如何作到?它跟色即是空及空即是色有没有关系?
师:不一样,修止修观,还要修止观双运。一样的道理,虽然有修止了,有修观了,还是
要修止观双运。
生:若能双运的话,就不会觉得世俗谛与胜义谛有距离吗?
师:对。
生:色法是有为法,空性是无为法,有为法无为法不仅是相异,而且是相违,为何这里可
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时如何跟有为法无为法相异相违连
在一起解释?
师:有为法与无为法是相违,相违有很多角度,是非的角度相违,有无的角度相违。所以
要认清楚是什么角度的相违,如果胜义谛与世俗谛来说,以是非的角度,它们是相违
。以有无的角度来说,它们完全是相属或一体。一个存在,另一个就存在。但是在是
非的角度上,就完全不同。有为法与无为法之间,也是这样。
生:若是二个法不一样,就是相异了,不是吗?此处的不异,跟摄类学讲的相异,是
tadei 的意思吗?
师:是danijiba 吗?你是说体性一还是体性异?
生:相异即tadei 那个字。
师:dadei 一词,我们脑中认的时候,名字上有一个异,这也是一种异。体性上一种异,
也是异。一跟异分的时候,或是名字上或是意义上都可以分,若名字不同,就可说异
。有的是意义上不一样。
注:原声音档可至道次世界下载:http://lamrimworld.or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