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布施波罗蜜〉 pg262L12~pg263L13
寅一、学习布施 卯一、布施度性
初中分四:一、布施度性;二、转趣发起布施方便;三、布施差别;四、此等略义。
科判:{卯一、布施度性}
───────────────────────────────────────
【癸三、于此如何学习次第
子一、初于总行学习道理
丑一、学修六度熟自佛法
第三、学此次第。分二:一、初于总行学习道理;二、特于后二波罗蜜多学习道理。初
中分二:一、学习六度熟自佛法;二、学习四摄熟他有情。
寅一、学习布施
卯一、布施度性
初中分六:一、学习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静虑;六、般若道理
。初中分四:一、布施度性;二、转趣发起布施方便;三、布施差别;四、此等略义。
今初
《菩萨地》云:“云何施自性?谓诸菩萨不顾自身一切资具,所有无贪俱生之思,及此
所发能舍施物身、语二业。”谓善舍思,及此发起身、语诸业。
───────────────────────────────────────
.(瑜伽师地论)《菩萨地》说:“什么是布施度的自性?诸菩萨不顾自己的身体、一
切资生器具,一切随同无贪念而生起的思惟,以及由这样的思惟所发起能施舍物的身业和
语业。”也就是说(与无贪相应的)善舍思心所,以及由这种心念引发出来的身业语业。
■ 解说──
六度是应修学习的,所以要先了解布施度的体性。
请看文,“菩萨地云:‘云何施自性,谓诸菩萨不顾自身一切资具,所有无贪俱生之
思,及此所发能舍施物身语二业。’谓善舍思,及此发起身语诸业。”
由引述《菩萨地》,认知布施度的自性,是身语意三门的“意”是善施舍意乐(动机
),及由此发起的身语施舍诸业。宗大师说布施的体性是“善舍思,及此发起身语诸业”
。
“无贪”是心类学“十一善心所”之一,心所法有:二十随烦恼﹑六根本烦恼﹑五遍
行﹑五别境﹑四异转等,其中的十一善心所有:无贪﹑无瞋…等,其中无贪就是“无贪俱
生之思”的无贪。思是五遍行之一,五遍行是:作意﹑触﹑受﹑想﹑思,凡是心王皆有五
遍行伴随着。思心所是什么?是与无贪相应的善心所。无贪之境是什么?是不顾念自己的
身躯﹑财物资具。布施之体性是1.与无贪相应的善思心所,2.由此发起的身语二业。
我们要先了解思心所的工作是什么;有各种不同的思心所,有布施的思心所,有持戒
的思心所,有忍辱的思心所…,甚至有不善业的思心所。思心所会造作各种不同的业(事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思心所及怎么生起的。
首先,五遍行的排列次序以前讲过,第一“作意”生起后,第二“触”会接触到好坏
对境,第三生起好坏的觉“受”,第四生起确定它是好坏之“想”,第五于前已肯定好坏
的对境,对好的会生起欲得之“思”,对不好的会生起欲弃之思,思生起后业就开始了。
五遍行的次第是这样。
思心所有各种好坏不同的种类,思心所需要有与它相应的支撑,所以有五相应:所依
﹑所缘﹑行相﹑时间﹑体性。现在谈到布施体性时,这里提到的思心所到底需要怎样的相
应支撑呢?需要无贪善心所的支撑。摄类学讲到相应因,相应因是“会影响”的意思,伴
友会影响,所以,思心所会是好或坏,旁边的伴友也会影响到,跟它一起的伴友就是相应
。现在这里所讲的思心所的伴友(相应)就是“无贪”的善心所,有这样的思心所就是布
施。不管是布施或后面的持戒﹑安忍﹑精进等四个都是思心所,它是怎样变成布施﹑持戒
﹑安忍或精进呢?所依靠的就是伴友(相应)的影响。
所以,“无贪俱生之思”宗大师从中取出要点说是“善舍思”,“善舍思及此发起身
语诸业”是布施的自性。在此会有质疑:“布施分为两部分,一是善舍思,一是身语诸业
,该以何者为主?”以善舍思为主,因为布施是否圆满不由身语业决定,是由补特伽罗心
续中的施舍心圆不圆满而决定。
-摘自《菩提道次第》雪歌仁波切讲授 法炬法师翻译
此文稿为自他学习而做,仅供参考,容有疏失,恳请指正。
道次世界:http://www.lamrimwor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