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尸罗波罗蜜〉 pg285L5~pg285L6
寅二、尸罗波罗蜜分五:卯一、尸罗自性;卯二、趣入修习尸罗方便;卯三、尸罗差
别;卯四、修尸罗时应如何行;卯五、此等摄义。
科判:{卯四、修尸罗时应如何行}
───────────────────────────────────────
【第四、如何修此等者。谓应具足六种殊胜,及具六种波罗蜜多而正修习。具六波罗蜜多
修时,自住尸罗,亦能将他安住尸罗,是尸罗施。余如前说。】
───────────────────────────────────────
.如何修习尸罗,即应当具足六种殊胜和六种波罗蜜多,而如理修习。具足六波罗蜜多
修持时,自己安住尸罗,也能将他人安立于尸罗中,这是尸罗的布施。其他方面,按前面
布施波罗蜜多时所讲的那样了知。
■ “余如前说”:(《菩提道次第广论》p267L4~p267L10)
“初中具“六殊胜”:依殊胜者,依菩提心,由此发起而行布施。物殊胜者,总诸施
物无余行施;若于别物而行施时,亦应不忘总施意乐。所为殊胜者,为令一切有情现前安
乐、究竟利义,而正惠施。善巧方便殊胜者,经说无分别智之所摄持,初发业者,当以通
达法无性慧之所摄持。回向殊胜者,回向施善于大菩提。清净殊胜者,《摄大乘论》说灭
烦恼障及所知障。”
“具足“六种波罗蜜多”者:如行法施,防止声闻独觉作意,是名持戒;于种智法信
、行、堪忍、忍恕他骂,为令法施倍复增长,发起欲乐,是名精进;心专一趣不杂小乘,
回向此善于大菩提,是名静虑;了知能施、所施、受者悉如幻化,是名般若。具足六种,
力最强大,此是《八千颂广释》所说。”
■ 解说──
请看文,“第四如何修此等者。谓应具足六种殊胜,及具六种波罗蜜多而正修习。具
六波罗蜜多修时,自住尸罗,亦能将他安住尸罗是尸罗施,余如前说。”
“余如前说”在第267 页的“第三布施差别有三:一、总一切依当如何行”里谈到的
具六殊胜及具足六种波罗蜜多。
在《八事七十义》,其中的“铠甲正行”,讲到布施有六铠甲正行﹑持戒有六铠甲正
行﹑忍辱有六铠甲正行﹑精进有六铠甲正行﹑静虑有六铠甲正行﹑慧度有六铠甲正行,一
共有三十六种铠甲正行。
应了解三十六种铠甲正行的安立方式,否则会觉得奇怪为何有:布施之布施﹑布施之
持戒﹑布施之忍辱﹑布施之精进﹑布施之静虑﹑布施之智慧;持戒也是:持戒之布施﹑持
戒之持戒﹑持戒之忍辱﹑持戒之精进…依此类推,总共有三十六种铠甲正行,以致会不知
道如何安立这些。
这里似乎“持戒之布施”比较难安立起,其余的“持戒之持戒﹑持戒之忍辱…”参照
前面,就可知道。前面谈到,修持“持戒”时,不染声闻独觉作意,就是持戒之持戒。这
在第267 页第二段第四行下面,“具足六种波罗蜜多者,如行法施防止声闻独觉作意,是
名持戒。于种智法信行堪忍,忍恕他骂,为令法施倍复增长,发起欲乐是名精进,心专一
趣不杂小乘,回向此善于大菩提,是名静虑,了知能施所施受者悉如幻化,是名般若。”
配合此来,并不难了解。
比较难了解的是“持戒之布施﹑忍辱之布施﹑精进之布施…”,在第285 页有讲到如
何安立,“自己安住持戒度,亦将余有情安置于尸罗”,就是持戒之布施。忍辱也一样,
“自己安住忍辱度,亦将余有情安置于忍辱”,就是忍辱之布施。“自己安住精进度,亦
将余有情安置于精进”,就是精进之布施。“自己安住静虑度,亦将余有情安置于静虑”
,就是静虑之布施。知道后,余者类推易知。
-摘自《菩提道次第》雪歌仁波切讲授 法炬法师翻译
此文稿为自他学习而做,仅供参考,容有疏失,恳请指正。
道次世界:http://www.lamrimworl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