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毕业出家母唤不回(如何方名真出家)

楼主: feelthat (云端传送)   2014-06-18 23:44:31
from 释迦佛
三八八 弃除恶业者,是名婆罗门。
行为清净者,则称为沙门,
自除垢秽者,是名出家人。
(何谓垢秽 请查 法句垢秽品)
////////////////////////////////////////////////////////////////////
from 襌宗始祖 达磨大师
问曰:诸行人求真常寂者(一些所谓的学佛人),只乐世间无常麤善,
不乐第一义谛真常妙善,其理(守本真心之理)未见。只欲发心缘义,
遂思觉心起,则 是漏心。只欲亡(灭)心,则是无明昏住,
又不当(非佛理,不契理)理。只欲(因为)不止心(妄心),
不缘(思维)义(正法),即恶取空(放任而不自觉)。 虽受人身,
行畜生行,尔时无有定慧方便,而不能解了,明见佛性。
(这)只是行人沉没之处。若为(如何能够)超得到无余涅槃,愿示真心。
  答曰:会(就)是信心具足,志愿成就,缓缓静心。更重(再一次重复)教汝:
好自闲静身心,一切无所攀缘,端坐正念,善调气息。惩(反省、观照)
其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好好如如(内心定的样子),稳看看熟,
则了见此心识流动,犹如水流、阳焰(亦作"阳焱"。指浮尘为日光所照时呈现
的一种远望似水如雾的自然景象。佛经中常用以比喻事物之虚幻不实者)
晔晔(光明盛大的样子)不住。既见此识时,唯是不内不外。缓缓如如,
稳看看熟,则返覆销融,虚凝湛住(澄净不动)。其此流动之识,
飒然(风吹叶落的样子)自灭。灭此识者,乃是灭十地菩萨众中(的)障惑。
此识灭已,其心即虚,凝寂淡泊,皎洁泰然,吾更不能说其形状。汝若欲得者,取涅槃经第三卷中金刚身品,及维摩经第三卷见阿?(tru)佛品。缓缓寻思,细心搜捡、熟看。若此经熟,实得能于行住坐卧及对五欲八风,不失此心者,是人梵行已立,所作已办,究竟
不受生死之身。五欲者,色、声、香、味、触。
八风者,利、衰、 毁、誉、称、讥、苦、乐。
此是行人磨炼佛性处(提示:不可压制烦恼找佛性)。
甚莫怪(千万不要抱怨之),(若总是报怨则)今身不得自在。
经曰:世间无佛住处,菩萨不得现用。要脱此报身,众生过去根有利钝,
不可判。上(根器)者一念间,下(根器)者无量劫。若有力(力量)时,
随众生性(而)起菩萨善根。自利利他,庄严佛土。
要须了四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乃穷(究竟到达)实相。若依文执(执著文字),则失真宗。
诸比丘!汝等学他出家修道,此是出家,出生死枷,是名出家。
正念具足,修道得成。乃至解(肢解)身支 节(四肢),临命终时,不失正念,
即得成佛。弟子(指五祖自己)上来(上面所)集此论者。直以信心,
依文取义,作如是说,实非了了证知。若乖圣理者,愿忏悔除灭。若当圣道者,
回施众生。愿皆识本心,一时成佛。闻者努力,当来成佛,愿在前度我门徒。
///////////////////////////////////////////////////////////////////
form 密宗红白祖师 圣者 诺那呼图克图
“问”修法必须闭关方能成就,现一般居士,终日奔走衣食不暇,如
摆脱家庭出家专修,则家人无以生活,如不专修则修持不成,不知如何是好?
“答”密宗行人最要紧是发普度众生大菩提心,苦为众生苦,死为众
生死,父母妻子是汝之眷属,穿衣吃饭均汝是赖,如置之不顾,则自
身眷属尚不能救度,安能普度众生?便失去菩提心,纵能修成,所得
之果亦小。往年西藏有一道行甚高之喇嘛,往深山闭关修法,徒弟为
其护关,喇嘛之母,在家病重垂危,但挂念喇嘛儿子甚切,要见一面
,死方甘心,故一次二次派人去告诉喇嘛,嘱其回家与母亲见一面,
某喇嘛对来人说:“出家人修道要紧。”第三次又派人来招,他仍不
肯回家,其护关徒弟大发脾气,指师父大骂说:“汝修道是为普度众
生,自己之母亲尚不能随顺其愿,天下哪有不孝之佛。”师父大悟,
立即回家,为母亲见一面而死。某喇嘛本来道行学问都很好,自己尝
说,我无师父,祇有徒弟能责我大义,可作之师父,以后每见徒弟即
向叩头。学大密宗不怕麻烦,越麻烦越好,汝常将自己作本尊想,并
不要忘记,功德很大,不一定要抛弃家庭入山修法,如环境许可,能
以闭关专修更好。
※ 引述《Xras (想不出来)》之铭言:
: ※ 引述《xanthippe (只有惭愧)》之铭言:
: : 另外再提供一些祖师大德的例子
: : 龙树菩萨,父亲要他尽人子之责娶亲,结果他拒绝,跟父亲闹翻
: : 最后也没有告别父母就出家了
: : 世亲三兄弟(后为人所知的,大哥无著菩萨,二哥世亲菩萨)
: : 父亲没有同意也一一出家去了
: : 在过去印度许多佛教的大师,都出身于婆罗门种性
: : 上述的龙树菩萨,世亲菩萨,无著菩萨的父亲都是婆罗门的祭师
: : 真的要父母同意才能出家,才能得戒
: : 恐怕检验下来,一群大师都是不得戒的
: : 窃以为,过去的时代的人权跟现在的人权概念不太一样
: : 有些"人"是有主物,所有权属于他人
: : 但至少现代社会多半能接受,成年人是为独立个体,可以决定自己想做的事情
: : 但是戒的问题,我觉得无解,或者说是我无能解决
: : 以上浅见还请各位指正
: 首先必须声明的是,这不是针对此一特定新闻事件而发
: 是对“父母不听,不得出家”这件事而来
: 同时,那些祖师大德的成就都是值得尊敬的
: 而我个人对于他们成就及所流传的教法也都深具信心
: 然而,就好比某个水果漂不漂亮跟它甜不甜之间本来就没有一定的关系
: 一个人得不得戒跟他佛法修持的深浅有无不是也不能用同样的逻辑下去比较或判断
: 两者搅在一起作成撒尿牛丸
: 弄得好像若祖师大德们不得戒,大德就不再大德似的
: 说实话,有点无厘头
: 在此并非要论断祖师大德们是否得戒
: 不过“出家要经过父母同意”并非“‘如果’是真的的话,那么....”
: 这是佛所制之戒律,在汉传律藏中流传的四分律等四大律典中都载有此事
: 南传的律藏中亦有,藏传的律藏中大概也有
: (伟哉!CBETA 2014,快去下载!啾咪~ ^.<)
: 不存在“如果”这种问题
: 佛陀制定此戒的缘由是:
: 世尊成道之后回到迦毘罗卫国度罗睺罗尊者出家时,应净饭王的要求所制定的
: 这或许是世尊出于慈悲、尊重父母亲对于子女难以割舍的爱
: 又或者是避免僧团受到俗人的攻讦而制
: 确实,这种爱或攻讦,从佛法的角度来说很大的程度可以称它为无明、愚痴或贪爱
: 但无论如何,世尊也并没有站在否定的角度以
: “此是愚痴、贪爱、无明”、“佛法/出家最好、超赞’等等正反面说法为由
: 而允许“父母不听仍得出家”
: (当然,律中仍有开缘,不过这里就不讨论了)
: 若回到特定事件本身(不论此次的福智或者更早以前的中台,或其他类似事件)
: 就我个人认为,或许值得争论的是
: 新闻报导本身的真伪、或那些求剃度的人是否真的得到父母允许,
: 又或者僧团是否真的让不得父母允许之人出家等等
: 简而言之,律中有“父母不听,不得出家”不应当是有争议的
: 最后,要替那些印、汉的祖师大德们解套也不是不可以
: 维摩诘经弟子品:
: “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作者: buddhanature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014-06-18 23:47:00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