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worldrr ()》之铭言:
: 南无好像可以搭很多词汇使用
: 我上网搜寻 南无 的解释 也很多 但是不知道是否都是佛法上面的解释
: 像是 国语辞典(教育部)解释 南无
: 佛教用语。梵语 Namas的音译。为敬礼的意思。但在中国常被误解为归依的意思。《妙法
: 莲华经.卷一》:“我闻圣师子,深净微妙音,喜称南无佛。”宋.苏轼〈阿弥陀佛赞〉
: :“口诵南无阿弥陀,如日出地万国晓。”
: 请问 南无 一词 用法有何禁忌
: 可以南无 + 凡夫的名字吗?
这词是相当重的用语,但其实也就是一句话,应该没啥禁忌?
当然你没事不会随便对莫名其妙的家伙说“我好崇敬你”吧?
其实真要这么说我觉得也没差,只是很无聊。
就像印度人会拿这词接他们的神明: namah. shivāya 皈依湿婆,
但你不信湿婆你就不必说这句。
当然,由于常用,这词与第二人称单数结合,确实弱化了变成较普通的打招呼:
namas + tvam 的单数 dativus te → namaste (口语有 namaskar)
不过,
教育部词典的解说虽说有理据,但会造成误解。主要是音译上不是这个。
碰上的是梵语麻烦的连音规则。
namas (名词,中性) < √nam (动词) 弯曲、鞠躬、行礼、服从
这个名词 namas 成了个惯用语,后方常连接神明等,
namas 本身不变化,但有连音规则,这就是教育部词典引起误解之处,
而后方接续的名词则常用为啭声(dativus,与格,I give him a gift 的 him)。
以下说明连音规则:
namas 后方所接的名词
1.若是清辅音(k、t、p、s、sh等)开头,则以 namah. 呈现;
例: namah. sam.ghāya 皈依僧
2.若是长 a (ā) 开头,以 nama 呈现:
例: nama āryāvalokiteshvarāya 皈依圣观自在
3.若是短a 开头或浊辅音开头,以 namo 呈现(短a开头会接前)
例: namo'valokiteshvarāya 皈依观自在(差别在少了一个“圣ārya”)
namo buddhāya 皈依佛
namo dharmāya 皈依法
好,现在问题来了。
“南无”到底对应的是哪个音?
答案是,这是“莫胡切”对应上述3.的namo,并非原形namas:
https://ytenx.org/zim?dzih=%E7%84%A1&dzyen=1&jtkb=1&jtkd=1&jtdt=1&jtgt=1
这是相当早期的汉语的音译,实际上在《切韵》之前。
(不过早期来源或许是某些印度俗语的 namo,未必是梵语,
像是巴利语似乎就是固定 namo 这形而不变化,
nam-mo 对应南北朝汉语“南无”是恰好的。)
那么上述1.以及2.的情况可有其他音译?
答案是,后来确实有的。
其实你会发现也有“南莫”(或作曩莫)以及“那摩”,
例: 南莫 三满多 口缚日囉赧 憾
namah. samanta-vajrān.ām. hām.
这里“金刚 vajra”用的是复数属格,姑且不论,
但由于开头 s 的缘故,他用的是 namah.。
由于这是咒音,所以用字会较讲究,
不像一般讲话会意即可:
通常我们说“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没在管连音规则的。
甚至包括“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地藏”也就这样子不变。
(照规则是 namo 'mitābhāya
namah ks.itigarbhāya
当然加尊称等会再变化)
毕竟持佛号主要是恭敬,也还好。
但对于密教来说,咒音音译就得较讲究了,用字就会换了。
另外也有“那摩”是对应 nama 的。
有声韵学者说,写成“南莫”的情况,
“莫”通“模/谟”表达的仍然是 mo,
这个说词我是很怀疑的。
确实梵语连音变化太麻烦讨厌,汉土抄写也常造成错乱,
但其实很多地方还是看得出来是故意作出区别的。
莫 mak 表达 mah. 这个音,以别于 无 mo。
更不用说原形 namas 不是对应“南无”这个音了。
只说“南无”是 namas 是有点小问题,至少该说是 namas 的变体 na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