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阿含经说的“有身”是什么意思? (2)

楼主: Sorge (白愁)   2020-01-26 23:57:35
阿含经讲的“有身”是什么意思?
私以为, 一个最简单的理解方法是这样:
比如说, 佛陀在杂阿含经第69、70、71经中说:
“云何有身? 谓五受阴。”
往下读第72、73经, 则又可以得知,
佛陀在72经说:“云何所知法? 谓五受阴。”
佛陀在73经说:“云何重担? 谓五受阴。”
佛陀的说法, 常常有一种特殊而固定的内在理路和格式。
常看就会看得出来。
在阿含经中, 佛陀也常常这样说:
“云何苦? 谓五受阴。”
“云何世间? 谓五受阴。”
“云何一切? 谓五受阴。”
“云何生灭法? 谓五受阴。”
…等等。
这个理路跟格式就是“云何X? 谓五受阴。”这样
这个 X 是借用数学上的代数。可以依对象、场合或情境而替换或套入。
X本身有一个范围跟框架, 跟说法当时的对象、场合或环境有关。
所以
“有身”跟“所知法、重担”..等等一样,
“有身”也跟“苦、世间、一切、生灭法”…等等一样,
其意义, 都在这个范围跟框架之内, 彼此相连又相通。
既然都在同一个范围跟框架之内, 那么,
“有身”的意思, 应该也就不难理解了, 才对 :)
在正常情况下, 会射向箭靶里的东西 都是箭才对
尤其佛陀又是一位射箭高手
同理, 如果我要理解“所知法、重担”的意思,
如果我要理解“苦、世间…”等等的意思, 也都是用这种方法来理解。
这是第一种理解方法。
这种理解法, 容或可以暂时跳过那些繁琐而复杂的解经注释及论疏
直接“以经解经”
不过这种方法也是有其限制跟缺点, 留待后文再详述。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20-01-27 00:53:00
名词其实很多,领会文句中所指的方向,还满重要的。如阿含描述这么多,用意在于 "放下执著"。有执著,接着会衍生忧、悲、恼、苦,轮回,三界世间..等~执著是什么在执著 ? 心在执著。心离不开受、想、行、识。所执著的,多半是色。色即是物质现象。心理 + 物质,便涵盖了一切法。理解也是一种想法,这种念头要不要放下 ? 仍要继续放下。心理与物质都只是一种工具,工具可以使用,不可执著。佛法不容易也是在这里,要不断的练习放下。https://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40.htm上述跟本文可能有点岔开话题,但阿含经故事选满推荐的。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0-01-27 05:00:00
佛教讲的我执,有两种:补特伽罗我执、法我执。(补特伽罗我执一般口语略称为人我执,所以也可以人我执、法我执。)我执的相违品是无我慧,断除我执要以无我慧才能够断除,补特伽罗我执的相违品是补特伽罗无我(人无我),法我执的相违品是法无我,也就是要通达两种无我:人无我、法无我《百法明门论》:“云何为无我者?略有二种: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有无明就有我执,无明是不了解无我的真实义,十二缘起支当中说到,以无明缘行…乃至纯大苦聚集,无明缘行是以无明我执为动机造作能引业的行为,属于集谛,引生导致的纯大苦聚集属于苦谛,这样的苦谛是周遍一切五取蕴本质的行苦,五取蕴是由有漏业与烦恼引生的苦谛,所以说有漏皆苦,有漏业与烦恼属于集谛,有漏业来自烦恼,烦恼的根本是无明我执,断除集谛也就是断除无明我执,断除我执要以无我慧才能够断除,所以说诸法无我,透过修持无我的智慧,断除所应断才能获得灭谛,涅槃属于灭谛,所以说涅槃寂静以上略说四法印当中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次第又,经典当中提到五蕴,有时候会说五蕴、有时候会说五取蕴,针对世间凡夫而言,无明凡夫的五蕴,是五蕴也是五取蕴,所以针对无明凡夫的五蕴而言,五蕴和五取蕴没有差别无明凡夫的五(取)蕴(苦谛)是由有漏业与烦恼(集谛)引生。但是针对圣者而言的时候,例如佛圣者的五蕴,是五蕴但不是五取蕴,对于佛的五蕴而言,五蕴和五取蕴就不能通用,对于佛圣者而言,只能说五蕴,不能说五取蕴。所以阅读经典时,要看对谁讲,是谁的五蕴,如果是无明凡夫的五蕴,无明凡夫的五蕴是五蕴也是五取蕴。<摄类>:“五蕴”与“五取蕴”二者有三句差别。另外一个常见的误区,法是所知、所量、存在,存在的才能称为法。一切法(所知)分为常法与无常法,无常法例如五蕴常法例如灭谛。所以五蕴不是一切法,五蕴没有涵盖一切法因为五蕴是一切法当中的无常法,无常法没有涵盖一切法。<摄类>:“一切法”与“无常法”二者有三句差别。四法印当中,“诸行无常”指无常法,没有包括常法;“诸法无我”包括一切法,一切包括常法与无常法,一切常法与无常法的究竟本质都是无我。(四法印与三法印的差别,佛圣者没有四法印当中的有漏皆苦,佛圣者只符合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四法印主要以诸法无我一印来区别内外道,诸法无我的究竟义是缘起性空,所以有时候又以缘起性空这一个实相印来简称四法印、三法印。无我的内涵,有补特伽罗无我(人无我)与法无我二种,为得正解应闻思修,可学习宗义,如上以述)(又,五蕴是无常法,无常法的分类有色法、心法、不相应行法。色法与色蕴同义,包括内色与外色。心法有心、心所。五蕴当中,自相续所摄的色蕴是色法,受想行识四蕴是心法,心法包括心(心王)、心所,识蕴是心王,受蕴、想蕴是与心王相应的受心所、想心所,五十一心所法当中,除了受、想两个心所以外的其他心所摄于行蕴,例如善心所、烦恼心所,行蕴除了含摄与心王相应的心所属于相应行,也包括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非色非心,如补特伽罗,补特伽罗不是色法、也不是心法,补特伽罗是依于自相续的五蕴而安立的士夫,所以补特伽罗不是实有,补特伽罗是依于五蕴施设安立的存在,所以不是实有的存在,是假有的存在,补特伽罗包括佛圣者、菩萨圣者、阿罗汉圣者以及六道一切众生)由萨迦耶见(或称有身见,有身见是颠倒错误执取补特伽罗与五蕴的关系而产生的我见与我所见,这样的补特伽罗我执缘自相续称为萨迦耶见)引生的有漏取蕴,不论投生在欲界、色界、无色界,周遍都有苦的本质,一切世间三界的投生都具有的苦,称为行苦,这一切的有漏业行周遍是由惑业感苦,所以又称为周遍行苦,周遍于一切三界。要脱离这种行苦,必须舍离五取蕴、结束五取蕴,因为五取蕴的根本是由无明我执的萨迦耶见引生,所以要舍离五取蕴必须断除无明我执的萨迦耶见,才能结束由萨迦耶见的集谛引生五取蕴的苦谛.(佛典说五取蕴的行苦具有粗重性,这样的粗重性是指因为有烦恼,烦恼的根本是无明我执的萨迦耶见,灭谛是断除无明我执及由无明我执产生的贪嗔等一切烦恼及其种子的粗重性)佛陀开示四圣谛提到此是苦、汝应知,所要知道的苦谛内涵主要是指行苦,这种行苦周遍一切世间三界,如前已略述。(这种五取蕴的行苦,是由无明缘行乃至纯大苦聚集的苦谛)可以参考buddhism板:#1U9a8GFv (Buddhism) 相应部22相应104经/苦经 读经心得#1UACusQ5 (Buddhism) 省庵大师:八苦诗(无常的定义是刹那性,有部毗婆沙宗不说刹那生灭,有部说有为法的无常法具有生住异灭四个时位,上部宗说生的当下就有灭的性质,所以有为法的无常是具有生灭同时的刹那性)(无常法具有刹那转变的性质,有为法是由因生果的无常法,无常刹那转变,一切的果随因转,因为我们的有漏取蕴是由有漏业与烦恼引生的缘故,有这种无明的因,产生的果就不离苦谛的本质,这不是有个本来清净原始的造物主造成的,不是像其他有些宗教说世间是由原始清净的造物主所造,也不是有个不具有刹那生灭的性质、不具有观待支分的性质、不具有观待因缘性质而常一自主的我,也没有这种常一自主的我享用的我所,我(补特伽罗)仅仅只是依于五蕴为施设处而施设安立,五蕴的续流是刹那转变、心识的续流刹那转变,前前因产生后后果,要产生善妙的果,获得增上生乃至决定胜的果位,于因位就要培养与无明相违的智慧,才能离苦)
楼主: Sorge (白愁)   2020-01-28 16:55:00
回B大德: 您讲这些, 害我后面的文章 写不下去 哈好啦, 就先打住。我要换去写别的
作者: budalearning (主眷顾钱多离家近)   2020-02-16 21:41:00
我认为原贴的解释没有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