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四念处的感想

楼主: yoyoman001 (抱歉,我专发废文。)   2019-01-02 00:15:37
※ 引述《soulism (soulism)》之铭言:
: 四念处
: 观身不净
: 观受是苦
: 观心无常
: 观法无我
: 这里的观,其实是修所成慧里的止观的观,
: 但是我没有定的能力,以散乱心想一想,
: 薰习清净佛法,增进慧学,也是很好的.
: 观身不净,
: 身有种种不净,就是经论里面的不净观,共有九种不净观,
: 就是观身不净,但是我没有实物可以观,只能想像的观想.
: 修法是把经文背下来,唸一唸,想一想,
: 渐渐心能显出,越来越清楚的不净相.
身不净 为何没有实物可以观?
经论上提到的 眼屎耳屎鼻屎等等 便溺等等 脓血涕泪等等
不就全部都是了吗
身体是坚固妄想 众生以为身体便是实实在在的我
却不知道身体不过是四大假和之身
观身不净 为的是不执著色身
观受是苦,
: 受是感受,受有苦乐受,和不苦不乐受三种
: 受是由根+境+识=>触再产生受,有6种受
: 可以这样观察,
: 如眼看到美女,产生乐受,然后老是想着美女,渐渐产生求不得苦.
: 所以虽然有乐受,但不是真的乐,终究还是苦.
受是苦 你说完了 可是又没说完
苦受 乐受 不苦不乐受三种
苦受 是苦 这很容易了解
乐受为何是苦 因为容易贪爱及执著
观受是苦 为的是不执著外境
: 观心无常
: 心无常比较难一点了,前两个想一下就能明白.
: 心无常是指,
: 心在六识上乱跑,一心的时间单位是刹那,
: 有多少心产生= 心的生灭/刹那 * 时间
: 我只是要表达心,乱跑的程度,生灭的快速,是远远超过想像.
: 常以为我很专心,专注,但通常是心跑掉,而没察觉,
: 所以打坐,是很困难的事
: 因为六识的资讯不断的传送给心.但心只有一个,却要应付六个对手.
: 打坐修止成定,而
: 定的定义是心一境性
: 意思是若能,止心保持,一心一段时间,就会产生定.
: 很简单的事,做起来很困难,因为我已经散乱惯了.
: 因此说观心无常.
心无常 这边指的是妄心
妄心是生灭的
观心无常 为的是不执著妄心 将妄心以为是真心
妄心无常 真心有常 真心是不生灭的那个
: 观法无我
: 这句是四念处的结论,是佛陀真正想告诉我们的事
: 我的理解是
: 法指身+受+心 是 无我
: 也就是要观身,受,心,是无我
: 无明就是自己以为身,受,心有我,是我,或我在其中,这叫我执,这样的错误叫无明.
: 这无明我执,是一切烦恼的源头,
: 无明的相反词是明,是慧,是般若
: 观法无我,是断掉烦恼的源头,烦恼的功能是润业造业.
: 当没有烦恼时,
: 惑业苦的三世轮回环,就会被打断
: 因缘渐渐不会再生灭,最终就能到达寂静的涅槃.
: 以上是分别观,还有杂观,总观.
: 是在分别观的基础,
: 观身受心法都是,不净苦无常无我,
法无我 法是一切法的总称
色法跟心法 色法是四大假和
心法是受想行识
色法跟心法皆是缘起性空
里头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我
也就破除我执
观法无我 就是破除我执 不执著"我"为真实
: 这四念处,真是好,从简到难,从浅到深,从有到无
: 想起H大常常说要修四念处,
: 只要照这四种观修行,就能到达涅槃.
: 我想补充一些:
: 一.
: 四念处因为是佛说的,所以我相信,也明白一些里面道理.
: 但心里其实是不太认同,尤其是无我论.
: 这是知情意不能配合的问题,知道而不认同.认同=能当成人生的观念,准则.
: 二.
: 观身不净,大家都能明白,就像今天洗澡明天还是会脏,小孩子都懂.
: 观受是苦,恐怕八成的人不会同意,因为有五欲之乐,怎能说是苦.
: 观心无常,恐怕没几个人会同意,只有极少数人,需要专心一致的人,
: 才会明白,心是多么的散乱.
: 观法无我,根本没人会同意,这种违反人性的无我论,就算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
: 也不会同意无我.只有极少数在因缘具足下:要非常聪明,极具分析与判断的能力,
: 加上时常反省自己的人格特质,才能领悟到"我"的困难,进一步得到无我才是正确.
: 三.
: 四念处是佛陀最后的教导之一,由此可见佛陀对四念处的重视.
修四念处
不用想得太复杂
不然就只是形式上的琢磨而已
最终目的也不过就是破除执著
不要执著色身 外境 妄心 我执
以为色身 外境 妄心 我执是实有
破除这样的执著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9-01-02 07:36:00
因为不净观是胜解作意,得要取一个像在心中现起,用这个像来破除贪欲.所以需要有图,或要背经文,心才能取像.说都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其实困难很多,比如放下我执,难道就能把财产都捐出去,被打被骂都不在意,任劳任怨的做事,所以这对我来讲仍是不可能的事,但圣人却能做到.
作者: igoam (igoam)   2019-01-02 08:01:00
啥?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酿)   2019-01-02 08:09:00
那是不是要等您成为圣人了再来观修呢?
作者: igoam (igoam)   2019-01-02 08:15:00
成了圣人就不用修啦,修了会坏掉 XD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9-01-02 09:34:00
有的人未必能观得起来,像我也搞过白骨观之类的,试了几次就不试了,因为实在是跟吾之根器搭不上来。不是行者去适应特定法门,是行者要了解自身的根器及目前身心状态,去找出当下适合自己的法门,这才是修行的真正秘诀。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19-01-02 10:50:00
若只修南传解脱道,四念处是必修的,绕不过去
作者: yogi (Yogi)   2019-01-02 10:55:00
如果要修北传菩萨道,四念处也是必修啊#1OKhN6PN (Buddha)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酿)   2019-01-02 10:57:00
如果义理真的让您混乱,那可试试念佛、持咒、礼忏,反正很难如理作意,那就先让自己安定下来。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9-01-02 11:36:00
我以前误解“俱解脱阿罗汉”的意思,以为修成灭尽定就可以解脱,事实上这是错的。俱解脱阿罗汉实际上是经由观禅才解脱的,只是这种阿罗汉在止禅上也有相当的造诣就是了。既然依释迦牟佛所说的教法,观禅才是解脱唯一之法,哪唸佛就不是解脱之法,而是往生佛国之法,顺便在此提一下。又唸佛除去与神祇相应部分,本质上为止禅,故就此法而言,并非解脱之法。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酿)   2019-01-02 15:52:00
ilanese大您之前以为定是惟一解脱之法,现在认为观是惟一解脱之法,我觉得这样的求法习惯前后没有差别。您还是您,法还是法。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19-01-02 16:25:00
以前快乐虎大的天台的讲法我想解释一下 虽然我觉得他想讲的东西没有学过天台就不会知道在说什么 在与其他传承沟通的时候有点需要多用心就是了简单讲说天台不是把四念处当成如身观身 如受观受这样大乘系统常把四念处三个字只当成 身不净苦无常无我他的意思是观察身心后的解释理论的差异 所以像是这里也同意其实不一定要修不净观 而无常无我 因为天台是大乘中的真常为心系 所有理论要回归到心性(一实相印)来解释真空妙有 所以主力解释法就不是无常无我观了
楼主: yoyoman001 (抱歉,我专发废文。)   2019-01-02 16:48:00
本来就是 不一定要修不净观 如果有人千百劫来就对色身的执著很低了 那修不净观就很容易入手 也比较不须特别着力于此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酿)   2019-01-02 17:50:00
感谢创造88大
作者: ilanese (坐听无弦曲)   2019-01-02 20:40:00
这是我对释迦牟佛所说的教法的看法,但我不相信现代有人能修成阿罗汉。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19-01-03 07:54:00
广钦入定四个月没呼吸不喝水,也不是阿罗汉?
作者: Xras (想不出来)   2019-01-03 10:23:00
谁说禅定跟证果有绝对关系的?须深盗法经多读两遍吧…
楼主: yoyoman001 (抱歉,我专发废文。)   2019-01-03 11:13:00
恩恩 禅定跟证果无关 外道也能得到禅定 或者有的方法亦可能达成 没有绝对关连性 至于广钦老和尚是否证果应该无从得知起 而且有无证果也不是修行的重点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9-01-03 11:46:00
末学有个疑问:佛陀十号当中有“阿罗汉”,佛陀自然应有达到阿罗汉果位。而且阿罗汉果代表漏尽无明,断尽所有烦恼,四双八辈的僧团在世间亦是无上的福田,证果为何不会是修行的重点呢?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19-01-03 12:24:00
广钦不是外道吧,且已由宣化证阿罗汉。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酿)   2019-01-03 12:47:00
证果如果是修行的重点,那我说您证果了,您便成就了!100个人说您证果了,您就成就了!1000个人说您证果了,您就成就了! 如果是证个果便修行,那搞广宣也可以证果。中国历史上的明君都是玩这套的即使千千万万人认证了,我们还是不能知道您到底有没有证果。所以这个果在哪里?怎么证?在我们这里吗?
作者: yogi (Yogi)   2019-01-03 13:35:00
这样说就浅了。修行的目标与重点当然是道果,但它不是像玩游戏解成就拿徽章,它代表的实质意义是烦恼的根除,这个根除是完全斩断的根除,自从证道果以后乃至轮回的终点都不会再生起相应的烦恼。断除烦恼本来就是佛弟子修行的目标与重点。所以在十六观智修行次第中第十四是道智第十五是果智,第十六观智是省察智,也就是已经实证道果的人应不断省察确认自己心中已经不再生起那些相应被斩断的烦恼。
作者: hawls (以和为贵)   2019-01-03 14:04:00
lk011382大德您好:解脱道是以证四果为目标,菩萨道是以证佛果(内含阿罗汉果)为目标。尽管世俗有许多虚妄、欺世的事情,但皈依了佛教,当然是以佛教为本位。不能因为世俗方面的影响,反而认为证果不是修行的目标、不是修行的重点。至于一个人有没有证果,北传菩萨道和南传佛教的检验标准并不一样。这方面末学是支持南传佛教的观点。以证得一果须陀洹的圣者而言,成就断三结(断身见、断疑见、断戒禁取见、四不坏信(佛、法、僧、戒),另外末学当面听闻缅甸禅师开示,一果圣者是宁可舍命而不会刻意违犯五戒。所以一个比较简易的标准是:如果一个人会刻意违犯五戒,那他就不是证果的圣者。至于有没有更可靠的方式能检验他人是否有证果呢?可能没有。在末学的印象里,马哈希系统保守地认为:证果是属于个人的事情,当世并没有人可以完全验证和保证他人有证果,能真正完全验证和保证他人有没有证果是属于佛陀的能力。
作者: yogi (Yogi)   2019-01-03 14:16:00
佛教的根本是四圣谛。佛陀说他只教人两件事:苦与苦的止息。也就是知道苦与苦的原因=苦&集圣谛,苦的止息就是灭圣谛,也就是道果涅槃。从知苦到灭苦,就是透过道圣谛的修行来实证。这些都是佛法的根基,怎么可以说证道果=苦灭不重要呢?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酿)   2019-01-03 14:18:00
果地既然除佛之外无人可为众认证,那凡夫以证果为修行目标是否虚妄?凡夫所认的果是不存在的目标。不是吗?
作者: yogi (Yogi)   2019-01-03 14:25:00
证果是自证自知的。禅修者在证果以前透过不断观照身心,对于意门的出入早就能够清楚观照,烦恼的生起是很粗的心所,对于这些禅修者来说是很容易观照到的。当烦恼生起他们都能清楚观照,烦恼不再生起时他们也都能如实了知,于是这些禅修者能肯定哪些烦恼已经断除,又还残留哪些烦恼,他们于是自知已证何果。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酿)   2019-01-03 14:30:00
那修行的重点应该就会在如实观察身心,澈见粗细之烦恼,免再迷惑于生死轮回中,这样对吧!
楼主: yoyoman001 (抱歉,我专发废文。)   2019-01-03 14:35:00
回adampolo 我没说广钦老和尚是外道 我是说外道也能得禅定 请不要再把两个命题都绑在一起思考证果既然自知 就不是需要拿出来证明什么的 而且得阿罗汉者 也不会起念头认为"自己已是阿罗汉"而且四圣谛 苦集灭道 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苦是果 集是因 灭是果 道是因灭苦是什么?我还真的第一次听到 灭苦好像要在果上用功的感觉 可是明明要从因地上用功 也就是断集 集就是烦恼如果只是求果 却不在因上用功 终不可得
作者: yogi (Yogi)   2019-01-03 14:44:00
要肯定修行终点的存在与可行性,这样修行才有意义。在佛陀以前大家都糊里糊涂修,也不知道苦灭是不是真的可能做到的,佛陀悟道并且创立僧团帮助无数弟子证果以后,才让世人肯定苦灭的存在与可行性。佛陀说的苦集灭道,每一个圣谛都是重点。说到这样要去凹道果是不是修行的重点都只是诡辩之辞了,随便啦。
楼主: yoyoman001 (抱歉,我专发废文。)   2019-01-03 14:44:00
出生死轮回就是断见思惑 见思惑漏尽 就出三界 证阿罗汉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酿)   2019-01-03 14:44:00
现在很多人对自己想证的果位起了贪执 ,对他人证的果位也争论不休,但是真正要负责的却部分视若无睹。这难道便是想证罗汉果的决心吗?
楼主: yoyoman001 (抱歉,我专发废文。)   2019-01-03 14:45:00
呵呵 你爱在意什么是你的事一直在意证果不过就是多了一个贪爱的心念
作者: yogi (Yogi)   2019-01-03 14:58:00
欲心所是欲心所,贪心所是贪心所,不要混为一谈。不是说想要做什么达成什么都是贪欲,欲求菩提是与贪不相应的善法欲。这去读一下南传阿毘达摩或是北传唯识都是很清楚的,不要这样乱扯。
楼主: yoyoman001 (抱歉,我专发废文。)   2019-01-03 15:03:00
在意证果就证不到啦 我就明白的跟你讲 讲一堆名相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酿)   2019-01-03 15:06:00
引起争论的是欲心还是贪心?修行想证果的人是真的了解钦慕阿罗汉道的功德而精进还是一个可以得到威势的目标?凡夫所思惟的阿罗汉道是什么?如果以此为目标会修成什么?十个人就有十种阿罗汉道、菩萨道;百个人就有百种;千人就有千种。这不就是争论的主因吗?
作者: yogi (Yogi)   2019-01-03 15:18:00
多读些经论,搞清楚贪是贪 欲是欲,搞清楚四圣谛的内含,立论前先确认自己主张的东东在三藏能否找到立论基础,不要用想当然耳的态度把什么都混为一谈就没事了,至于各自五取蕴的炽盛燃烧是各人各自清楚就好,拿来指著别人作诛心之论就蛮无聊的了。加油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