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如果要出家,需要什么条件?

楼主: kissung (天堂鸦)   2017-08-30 21:51:38
南怀瑾老师:真出家者是心出家,不是剃光头吃素的
“佛告罗睺罗:汝行诣维摩诘问疾。罗睺罗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现在,
佛叫罗睺罗去向维摩居士探病,罗睺罗也推辞了。
“所以者何?忆念昔时,毗耶离诸长者子,来诣我所,稽首作礼,问我言:唯!罗睺罗!
汝佛之子,舍转轮王位,出家为道,其出家者,有何等利?我即如法,为说出家功德之利
。”
他说因为有一次在毗耶离城,这就是维摩居士所居住的地方,城中的世家公子们来找他,
向他磕头作礼,问他说,你是释迦牟尼佛的儿子,皇帝也不要当,要出家,究竟出家有什
么利益?罗睺罗就依据佛法的道理,对他们讲出家的功德和利益。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罗睺罗!不应说出家功德之利,所以者何?无利无功德,是为
出家。有为法者,可说有利有功德。夫出家者,为无为法,无为法中,无利无功德。”
当时,维摩居士来对我说,我不应该为他们讲出家人有什么功德和利益。因为“无利无功
德,是为出家”,那么各位岂不是白出家了?实际上维摩居士的意思是,既然出家了,就
应该放下一切功利思想,不计较有没有价值,不要想我将来可以得什么利益、得什么果位
,不要有这个利害观念。同时,也没有功德的观念,如果心里想着“我学佛了,佛应该保
佑我吧”,这都是功利思想。
求道学佛应该没有利害的观念,不是为了利害出家,不是为了求功德,“有求皆苦,无欲
则刚”是副很好的对子,你说出家人没有欲望,但是想求道不是很大的欲望吗?这比做生
意的一本万利欲望还大呢!打一天坐,明天就想色身起变化,学三天佛就想升天,都是以
功利思想来出家学佛。所以说,人家问你出家有什么利益?你应该讲没有利益,爱出家就
出家,讲这样那样好处的功利主义,都是不对的。
这句话还有一层道理,一个人活在世间一无所求,有求皆苦,没有利害,也无功德思想,
人就是应该做好事。我不敢说跑遍天下,但是在中国去过的地方不少,有一块岩壁上,看
到不知是哪一位题的斗大的字:“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真是好!佛法什么法
都讲完了。我觉得很多名胜古迹,好多文人题的字作的诗,都是浪费功夫,都不如这位不
知名人士题的字。有很多人学佛却还抱怨没有好的报应,你花这些精神去做世界上任何事
都有利益的,只有学佛不同。学佛法是学空法,一切放下,连放下的观念也放下。大家如
果用有所得之心去求无所得之法,那是完全背道而驰了。
维摩居士在这里说罗睺罗讲错了,因为问题本身已经问错了,问出家有什么功德和利益,
你根据出家有什么功德和利益来回答,自然不对了。所以说,“有为法者,可说有利有功
德”,对世间法,有为法来讲,可以说有利益有功德,世间法本来如此。但是“夫出家者
,为无为法,无为法中,无利无功德”,无为法是没有丝毫的利害功德观念的。什么是真
出家呢?
“罗睺罗!夫出家者,无彼无此,亦无中间。”真出家了,一切放下,没有我也没有他,
也没有你我之间,都没有,这是人的方面。没有世间,也没有出世间,也没有半世间半出
世间的中间路线。
“离六十二见。”这麻烦了,《大品般若经》上提到有六十二见,就是六十二种思想观念
。外道认为这个世界有神或没有神、有常或无常等等,讲过去的世界或未来的世界等有间
、无间等等,涅盘入道了以后,还来不来这个世界,这个身体和灵魂是合一或不合一,这
个生命有断有生死或没有生死,这些合共有六十二种观念,我们不详细讲了。这些观念我
们大家不论出家在家都有的,自己不知道是错误的。好像有人学佛修道想下辈子不再来这
个世界了,太苦了,这个属于神我的常见,是观念的偏差,落入外道了。虽然是外道也是
道噢!外道是歪道,不是正道。
“处于涅盘,智者所受,圣所行处,降伏众魔。”一个出家的人将这些观念思想通通放下
,因此能够“处于涅盘,智者所受”,涅盘是得道的最高境界,智者所受是大智慧成就,
不是迷信,佛法是讲每一个人大智慧成就,自性自度,盲目信仰不会成就的。所以真出家
的,是大智慧的高人,才能智者所受,是圣人的境界,不是普通人受了痛苦,觉得世间很
麻烦,因此出家,那就不算是“圣所行处”。出家穿了这件不漂亮的坏色衣,头发胡子刮
光,就是为了破世间人爱美的心理魔障,“降伏众魔”就是降伏一切魔怨,什么魔?生死
魔,烦恼魔。
历史上,在宋朝时要出家可难了,还要考试,考取了,政府给个文件,拿到了才能出家,
所以叫度牒。这样出家三年以后,才能受沙弥戒。如果今天仍然推行这个制度,由我这个
白衣来主考的话,就要问,根据《维摩诘经》罗睺罗问答的这一段,出家人什么受、什么
处、降什么魔?依原文答出来,这三句话答得出来才算合格。
“度五道,净五眼,得五力,立五根。”度就是超越,五道是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
人道、天道。“净五眼,得五力,立五根”,这些名词就不再详细讲了(五眼为:肉眼、
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力为: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五根为信根等五
力之根)。
“不恼于彼,离众杂恶,摧诸外道,超越假名。”“不恼于彼”,出家人剃了头,什么都
不要了,穿了一件并不漂亮的衣服,为什么被世间人看不起?你也不要看我,我正想离开
这个世界,你也少烦恼,我也免得痛苦,彼此都不要烦恼。“离众杂恶”,离开世间,一
切错乱的坏事都不来,不作恶了。“摧诸外道,超越假名”,摧伏了一切外道的观念。
世间人常常为名所困,出家人放弃名字,取一个代号。小说上写乾隆皇帝下江南,遇上金
山寺的当家和尚,这和尚不晓得他是皇帝,皇帝看他忙进忙出,就问这位法师怎么这样忙
,和尚说:“唉呀!当家忙啊!”乾隆就说:“我看你还是再出一次家吧!”这个道理是
说明,我们在家人为名所骗,已经算不上学佛了,如果出家更被这个假名所骗,那就违背
了这个出家的原意。所以出家人就随便起两个字作代号,什么明光,光明也可以,你爱怎
么叫都可以,只是代号,出家要有这个精神。
“出淤泥,无系著,无我所,无所受,无扰乱,内怀喜。”跳出社会这个烂泥,既出了家
,就没有牵挂,无系著,也无我,也无他,也无所受,苦也当成乐,一无所受,功德不受
,空境界也不受,无空无不空。此心是绝对的清净,没有扰乱之处,内在永远只有喜悦。
“护彼意,随禅定,离众过。”永远照顾自己的起心动念,不动坏念头,乃至不动念,意
念如如不动。我去年讲《金刚经》的时候说过:《金刚经》的精华就在三个字:“善护念
”。什么是善护念?就是护彼意,保护你的起心动念。心念永远不散乱,随时都在禅定的
境界里,叫作“随禅定”。“离众过”,是身口意离开一切的过错。
“若能如是,是真出家。”维摩居士总结上面,从“无彼无此”到“离众过”一段话,告
诉罗睺罗说,“若能如是,是真出家”,不是剃光头吃素的,那是另外一回事。
维摩居士骂了罗睺罗之后,“于是维摩诘语诸长者子;汝等于正法中,宜共出家,所以者
何?佛世难值。”他说,好了,你们现在懂了,你们处在佛法的正法,立刻一齐出家,为
什么呢?因为现在释迦牟尼佛在世,万劫千生难得碰到肉身佛出世啊!
“诸长者子言:居士!我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他们听闻佛的戒律是,如果不
先得到父母的同意,是不准出家的。
“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他说,你们
说得没错,但是我要你们出家,不是要你们剃光头披上僧衣,你们的心真出家了,发了大
乘心了,立了大愿,这一生一定要求得菩提,大彻大悟,发了这样的无上真心真愿,就是
出家,就是得了具足戒。反过来说,你们即使形式上出家了,如果没有真发了阿耨多罗三
藐三菩提心,不是真出家,也不是得具足戒。这就是大乘菩萨道,大比丘的道理。在别的
经典上,佛也说过,出家者是心出家。心怎么出家?就是刚才《维摩诘经》上这段话,“
护彼意,随禅定,离众过”。
“尔时三十二长者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任诣彼问疾。”罗睺罗告诉佛
,当时有三十二个长者子听了维摩居士这话,都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所以我没资
格代表你去探病。
摘录自《维摩诘的花雨漫天》
欢迎订阅【传承网】微信号:iccwcn,传承中华文化,分享南师智慧!
作者: future261 (咪呜猫抱着起司条)   2017-08-30 23:53:00
维摩诘经这段的对境是讲给十大弟子跟当下的地上菩萨那时环境是正法环境,不管你身出家还心出家,问题不大现在的对境的发问者是普罗大众 不能概全的片段回应反而要劝人授三皈 授五戒 甚至鼓励受菩萨戒 发心出家
楼主: kissung (天堂鸦)   2017-08-30 23:58:00
南无阿弥陀佛,感恩大德。
作者: aliceomi (天使的祝福)   2017-09-03 03:55:00
戒定慧才是修行的重点,释迦牟尼也说过居士亦能证果修行佛法最终是为了脱离六道轮回,如何去除我执才是重点出不出家皆能修行,应依自身状况许可,而非执著出家二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