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听说鬼门开的习俗来自盂兰盆经是不真的?

楼主: Uguar (零零漆)   2016-08-05 22:14:57
刚好找到比较详记解说盂兰盆经为何为伪经的地方了。之前只知道盂兰盆经被判定为伪经
,但老实讲我满想知道其中详细判断为伪经的过程,刚刚刚好找到这一篇文章,
大家可以看看是不是有道理。
来源: 圣小尼之佛、禅法与生活部落格 图文取自 Seki Yakumo 脸书
来源网址:http://bit.ly/2aG8M0c
节录如下:
可惜,《佛说盂兰盆经》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伪经,骗了华人佛教徒一千余年。
下面指出其中的一些明显的问题:
1、‘大目犍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注意其中‘
道眼’一词,佛教中,阿罗汉得六神通,其一为‘天眼通’,据说,‘天眼所见,自地及
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覆若细诸色,无不能照。’然而在佛教所有经典中,
都是直称‘天眼通’,从无有‘道眼’说法,这是《盂兰盆经》中特有的词汇,有学者搜
索译者竺法护的其他译著,亦无此词。可证是伪。另,有学者检索竺法护所有译著,发现
有其他词汇都是此经独有:‘宰相、三公、孝慈、所奈何、乞愿、年年、汲灌、盆器、锭
烛、钵饭、火炭、欢喜日、三涂(三途)之苦、福乐、福乐无极、十方众僧、 目连比丘’
。更确证此经是伪,绝对不是竺护法所译。
2、‘目连大叫,悲号涕泣’。佛弟子大目犍连,或译摩诃目犍连,除此外,鲜有称‘目
连’者。这且不论。目犍连是两大佛弟子之一,人称‘神通第一’,早证阿罗汉果。而且
此经也说‘始得六通’,得六神通的,一定是证了阿罗汉果的。而证了阿罗汉果,就一定
彻底地破除烦恼,破除了所有的贪根心、嗔根心和痴根心,无论遭遇什么,都不会有任何
情绪上的变化。对于目犍连来说,即使是他在最后被外道用石头砸死,死前都不会有嗔恨
和悲哀。那么,看到母亲在地狱受罪,就‘大叫,悲号涕泣’,是绝不可能的。而且试看
‘悲号涕泣’情形,很显然,是中国古代孝子们在父母死亡时的表现,是编著伪经者为了
迎合儒家孝文化所作的虚构。
3、‘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
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吾今当说救济之
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这段,‘天地神祇’是典型的汉语说法,‘道士’亦是中国特
有。当然,其他佛经中也有此词,但含义不同。而看其根本法理,则假得离谱。要知道,
目犍连是‘神通第一’的佛弟子,可是‘一人力’不行,连‘天地神祇’等加在一起也不
行,可是‘十方众僧’之力就行了,正就在了那句对联‘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而且,这个‘众’也没有一个具体数字。到底多少和尚之力才管用呢?骗人骗得都不够
级别。
4、‘十方众生,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十方众生’是《盂兰盆经》特有用词,其他
佛经中不见。此外,‘自恣日’是佛教中一个重要的日子,佛制每年夏九十日间,僧众聚
集一处安居,坚持戒律、皎洁其行,称为‘夏安居’。于最后一日,僧行自恣法,即请僧
众举出各自所犯之过失,于大众中发露忏悔而得清净,自生喜悦,称为自恣,又称欢喜日
。可见,所谓的‘自恣’是结束夏安居时众僧互相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日子,僧团
通过这种方法使每一个成员戒律更加纯净,此后更可结束夏安居,四出游行,和什么‘盂
兰盆(救倒悬)’没有任何关系。
5、‘香油锭烛’,这个更明显,‘锭烛’是中国特有的东西,纸是汉朝发明的,古印度
没有纸,拿什么做‘锭’呢?
6、‘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
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
,圣众之道,其德汪洋。’此节为表现僧人之多,罗列了不少,但其中顺序混乱,内容重
复,骗骗不懂佛理的无知信众还可以,但凡懂些佛理,一看就知是假。比如,‘一切圣众
’,佛教中,‘圣众’指的就是四双八辈,即证果的四种佛弟子,而且证得最高果的许多
都有了六神通,这个前文也提到过。可是该经接紧接着又说‘或得四道果’‘或六通自在
’,重复得离谱。此外‘十地菩萨大人’,这说法实在可笑,菩萨什么时候也成了‘大人
’了呢?还有‘其德汪洋’,用‘汪洋”来形容‘德’,也是其他佛经中绝对没有的,很
明显的汉文化色彩。
7、‘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这个是伪经一贯的手段:利诱。在七月十五搞了个施
僧活动就可以让父母‘福乐百年’。若果真如此,那么当个孝子也太简单了。而且佛是‘
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绝对不会胡说八道。这法子不妨一试,如果试过了父母不能
‘福乐百年’,便知是伪。
8、‘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时
,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佛在世时,是严禁弟子唸咒的,
视之为‘畜生道’,无论善咒恶咒。而且当时都称‘比丘’,不称‘僧’,众僧在一起称
‘僧伽’即‘僧团’之意,没有‘十方众僧’一说。此外,佛在世时,世上还没有‘塔寺
’,僧众除了住树下冢间外,一般住信众供养的‘精舍’,如此经开篇提到的‘祇树给孤
独园’,又称‘祢洹精舍’,是没有寺院的。至于塔,则是佛灭后信四方供养佛舍利所修
(少林寺塔林也是埋葬历代祖师尸骨的地方),佛还活得好好的,不可能说出什么‘塔’
之类的事情。
9、‘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佛教的因果律,父子不相代,善恶不相
抵。就是说,即使做了一百件善事,也抵消不了一件恶事。善业受善报,恶业受恶报。就
如做好事不能抵消违法犯罪一个道理。所以受业者,除非业满,不会因外力消除。所以绝
没有因为施舍僧人吃顿饭就使人‘脱一劫饿鬼之苦’这样的事。
10、‘佛言:大善快问’……这句,简直不知怎么说好了,哪个译经者都不会译出这么
离奇的句子来。什么叫‘大哉快问’呢?除了《盂兰盆经》这样的伪经,其他经中(无论
真伪)都没有过。
11、‘我正欲说,汝今复问。’佛说法,都要因缘具足,大抵有主动说和弟子请问两种
,但绝没有‘正欲说’就赶上‘复问’的。即使正好赶上,也不会直接点出。这也是《盂
兰盆经》中特有的。
12、‘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这个好像不用解释,什么‘宰相’‘三公’
‘万民’‘庶人’,但凡有点儿文化的都知道是中国特有的。
13、‘孝慈‘,这个词应该更熟悉,是‘子孝父慈’的简称,出自《左传》。佛教中也
有孝的概念,但从没有提到过‘父慈’的观点,其中的‘慈’是指对一切众生都有慈悲心
,也孝慈无关。
14、‘若一切佛弟子,应常奉持是法。’‘一切佛弟子’分明是后世的说法,而且也是
汉传佛教独有的说法,绝不会从佛自己的口中说出‘佛弟子’,佛陀只会以‘比丘’或‘
居士’称呼。这也是其他经典中绝对没有过的用词。
15、‘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欢喜奉行。’‘四辈弟子’指的是四双八辈弟子,即预
流向、预流果、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等四对八种弟子
。,在佛经中,一般都依次列出,未见有一语概括的。一般来说,佛经结尾都有‘皆大欢
喜,信受奉行’字样,这里说‘欢喜奉行’亦可。但注意,前文已经提到一次‘时目连比
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显然与文末重复。而且,全经开头并没有提及参会者都有哪些
人,中间提到‘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结尾却不提‘大菩萨众’,只提‘四辈弟子’,
与菩萨果位根本对不上,可见是胡撰瞎编时考虑不够周到。
16、最后,且看此经挂名的译者‘竺护法’,百科中记载:“竺法护,又称支法护。西
晋译经僧。音译作昙摩罗刹、昙摩罗察。祖先为月支人,世居敦煌。八岁出家,师事竺高
座,遂以竺为姓。性纯良而好学,每日诵经数万言,并博览六经,涉猎百家。其时,关内
京邑虽礼拜寺庙、图像,然诸大乘经典未备,师乃立志西行,遍通西域三十六国语文。据
法华传记卷一载,师于武帝泰始元年(265)携带大批胡本经典至东土,居于长安、洛阳,
专事译经,有聂承远、仁法乘、陈士伦等人参与笔受、校对等工作。武帝(265~291年在
位)末年,在长安青门外营建寺院,精勤行道,广布德化二十余年。后示寂于湣帝建兴年
间(313~316)。或谓师于惠帝(291—3 0 5年在位)西奔之顷病逝,世寿七十八。”而《佛
说盂兰盆经》这经的名字最早出现在隋朝费长房所著之《历代三宝纪》里,当时资料不全
,费长房曾将许多‘失译经典’安置在他人名下,此举也颇为后人诟病,所以很可能成为
将《佛说盂兰盆经》定为竺护法译文的始作俑者。前文第1条中提到的诸多《盂兰盆经》
独有的名词更为确证。此外,该经至今没有发现梵文本,许多大德高僧也将其归为‘疑伪
’之列,笔者倒是觉得只是因其流传太广,高僧们向来为人小心,不敢明确证伪罢了。
作者: Sorge (白愁)   2016-08-06 01:37:00
我无意参与这个讨论。是刚好看到本文作者说, 盂兰盆经是一部彻头彻尾的伪经, 觉得, 这话讲得好重。
楼主: Uguar (零零漆)   2016-08-06 23:10:00
这基本只属于您的臆测,就经文看来的确是很多中国元素在里头。若您认为可能是再抄经,这只是一种看法,并没有证据佐证
作者: purue (purue)   2016-08-08 21:53:00
没有骗啦 反正多半都是编的 编的好大家就用用看搂
楼主: Uguar (零零漆)   2016-08-08 22:10:00
通常能用来办超渡法会的经文最好用就算百分之百伪经,再怎么反智也要坚持用下去。要我硬相信这么多中国元素的经典不是伪经,就像要我承认一件不是我干的刑案那样困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