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听说鬼门开的习俗来自盂兰盆经是不真的?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6-08-03 10:15:11
盂兰盆节的起源,来自目犍连尊者救度母亲,与佛制结夏安居解夏的结合。
古代佛教僧侣于传统雨季期间,结夏安居用功办道,
汉传佛教的结夏安居期间为 4/15~7/15。盂兰盆经记载,目犍连尊者无力救度母亲,佛陀
教导他于结夏安居结束当天,僧侣经过三个月结夏安居的精进修行后,解夏这天是僧自恣
日,供养十方众僧,以此功德力回向恶趣有情。又,结夏安居结束功德圆满这天(汉传为
7/15日),僧众经过三个月的用功道业成就,佛陀特别感到欢喜与欣慰,又称佛欢喜日。
盂兰盆本来说的是以百味纳钵供养僧众的容器,在结夏安居结束那天,以此斋僧作福。
泰国在结夏安居起始这天,订为守夏节。
转自风传媒:泰国佛教守夏节》“考攀萨”迎接雨季 巨烛花车盛大游行庆祝
http://www.storm.mg/article/144357
泰国终年炎热,夏日的雨季则为这个号称“千佛之国”的东南亚国家带来一丝清凉。泰历
8月16日(今年的国历7月20日)是佛教重要的传统节日“守夏节”(Khao Phansa),这
个节日象征雨季的开始,各地僧人在这天举行“入夏安居”仪式,并从这天起驻寺修行3
个月。泰国政府规定守夏节为国定假日,以便民众参加相关活动,并禁卖酒精饮料。
守夏节又称坐守居节、入夏节、入雨节,泰语叫“考攀萨”,该词源自古印度巴利文,“
考”意为“进入”,“攀萨”意为“雨季”。守夏节源于佛陀时代的僧侣在雨季安居的习
俗:雨季是适合种稻的好时节,而释迦牟尼在世时,百姓抱怨终年云游的僧侣赤脚踏过田
地与沟渠,踩坏稻田;释迦牟尼得知后,明令僧侣在泰历8月16日至11月15日(亦即雨季
整整3个月)需在所驻的寺院修行安居,以免伤害草木与小虫,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不得
远行或在外过夜,而这3个月称为“雨安居期”(vassa),僧人坐禅修行,接受供养。
守夏节前,僧人必须打扫寺院与僧舍;守夏节的上午,僧侣会举行入夏安居仪式,诵经礼
佛,并诵念“贫僧将在此寺守夏安居3个月”3遍,接着普通僧人向高僧忏悔过错,各寺院
与僧人互赠鲜花及香烛,互致敬意并忏悔。
当天早晨,信众会到寺庙施斋,斋饭包括新鲜饭食菜肴及传统的蕉叶米糕,同时供养甘蔗
水、糖、牙刷、牙膏、肥皂、浴巾等生活用品,并虔心聆听僧侣诵经。到了傍晚,人们在
寺院进行巡烛仪式,手持香烛与莲花,依照顺时钟方向绕着庙走3圈,3圈代表尊敬佛教的
三宝(佛法僧),仪式结束后,再将鲜花香烛献给佛陀。
此外,泰国信众会打造足以燃烧3个月的巨大蜡烛,敲锣打鼓送到寺庙,供僧侣在守夏安
居期间诵经使用。为了迎接这个传统节日,虔诚的泰国人也规划特别的庆祝活动,东北部
的乌汶府(Ubon Ratchathani))率先举办盛大的“蜡烛节”(Candle Festival),艺术
家以“佛陀”为题,利用蜡创作一系列美丽的雕刻作品,精美的巨大蜡雕作品放在花车上
,搭配泰式传统歌舞表演在大街小巷游行,别开生面,吸引海内外游客,而蜡烛节的活动
也从乌汶府逐渐传往全泰各府。
守夏节期间,许多泰国人会短期出家3个月,或是天天聆听僧侣诵经,或在家中持守八斋
戒,表示对佛陀的虔诚,平日喜爱饮酒的人会在这3个月内戒酒。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6-08-03 21:25:00
是结夏安居间接促成鬼月习俗吗?佛陀不希望僧众趴趴走影响农作,后来演变成好兄弟趴趴走结夏安居怎么看都跟鬼月不搭嘎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6-08-03 21:29:00
鬼月习俗应该是与中元节有关,中元节和盂兰盆节两个应该有别。中元节的鬼节也与西洋鬼节不同,西方鬼节会说万圣节快乐(道教有上、中、下元的三元节,上元是元宵,中元是普渡)(道教的天、地、水三官大帝,中元时地官赦罪普渡孤魂。)(台湾民间流行中元普渡大拜拜,常见以鸡鸭猪羊等祭拜,近年甚至也有报导以鳄鱼祭拜,若以佛法看属于戒禁取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