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沙弥的故事 (二)

楼主: EvolutionWin (Mindfulness)   2016-06-13 12:45:45
智者沙弥的故事
(Pa??itas?ma?eravatthu) 之二
觅寂2014年9月21日
在马来西亚法悦林随喜开示的讲稿
“Udakanhi nayanti nettik?, usuk?r? namayanti tejana?;
D?ru? namayanti tacchak?, att?na? damayanti
pa??it?”ti.
“治水者引水,箭工制弓箭;
木匠做木工,智者自调御。”(Dhp.80)
各位居士,大家早!
两个星期前,我们讲述了智者沙弥故事的前半段,
今天我们将继续接着把这个故事讲完,
剩余的时间我们想跟大家谈谈有关比丘戒的一些知识,
这些知识可以犛清你们在供养比丘时,为什么要这么做,怎么护持比丘比较如法等等。
这些知识 觅寂过去曾经编译了一本《南传佛教在家居士须知》,
其中的许多论题,未来我们会利用时间跟大家分享。
上次讲到智者沙弥过去在迦叶佛时代所累积的波罗蜜,
乃至最后一世七岁时就出家为沙弥。
他的父母也连续七天住在寺院中,用有鲑鱼的食物供养以佛陀为首的五百位比丘僧团,
直到第七天傍晚才回家。
到了第八天,舍利弗长老叫智者沙弥跟着他一起去托钵集食,
而没叫他和比丘僧众们一起去。
是什么原因呢?并非因为要他帮拿衣钵,或者因为他威仪优美,
而是因为长老在寺院中有应尽的义务。
长老经常在比丘僧众都进村托钵集食之后巡视寺院各处,打扫没清扫的地方,
把饮用水和洗用水装满罐子,把凌乱的床椅等摆设整齐。
而且长老也不希望见到:“当外道进入没有比丘的寺院后,
有批评的机会说:‘请看看沙门乔达摩弟子们所住的地方吧!’”
所以在巡视整座寺院后,才最后一个进村托钵集食。
因此,那一天智者沙弥也很迟才拿了衣钵进村托钵集食。
智者沙弥跟随在他戒师的后面,走到半路时见到一条灌溉水道,
就问舍利弗长老说:“尊者,这是什么?”
舍利弗长老回答说:“沙弥,这是水道。”
智者沙弥问说:“尊者,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舍利弗长老回答说:“沙弥,它是用来把水引去灌溉自己农作物的。”
智者沙弥问说:“尊者,那么水有没有心呢?”
舍利弗长老回答说:“贤友,它没有心。”
智者沙弥问说:“尊者,像这样没有心的东西也可以随自己的意愿引导呀?”
舍利弗长老回答说:“是的,贤友。”
智者沙弥心想:“如果像这样没有心的东西也可以随自己的意愿引导来做工作,
为什么有心的人不能够控制自己的心念来完成沙门法呢?”
继续走了不远,又看见箭工在用火烘烤箭杆后,把它扳直。
智者沙弥就问舍利弗长老说:“尊者,这些是什么?”
舍利弗长老回答说:“贤友,他们是箭工。”
智者沙弥问说:“尊者,他们在做什么?”
舍利弗长老回答说:“贤友,他们在用火把箭杆烘烤后扳直。”
智者沙弥问说:“尊者,它们有心吗?”
舍利弗长老回答说:“贤友,它们没有心。”
智者沙弥心想:“如果没有心的东西用火烘烤也可以把它扳直它,
为什么有心的人不能够控制自己的心念来完成沙门法呢?”
继续走了不远,又看见木匠在用木头做车轮、车辐等。
智者沙弥就问舍利弗长老说:“尊者,这些是什么?”
舍利弗长老回答说:“贤友,他们是木匠。”
智者沙弥问说:“尊者,他们在做什么?”
舍利弗长老回答说:“贤友,他们拿木头在做车的轮子等。”
智者沙弥问说:“尊者,它们有心吗?”
舍利弗长老回答说:“贤友,它们没有心。”
智者沙弥心想:“如果没有心的木头、木板也可以做轮子等,
为什么有心的人不能够控制自己的心念来完成沙门法呢?”
见到这些情形后,他就对舍利弗长老说:
“尊者,如果可以的话,请您自己拿衣钵吧,我想回去。”
舍利弗长老的心并没有生起:
“这个跟随在我后面刚出家的小沙弥竟然对我这么说话!”
而是说:“沙弥,拿过来吧!”然后接过自己的衣钵。
智者沙弥礼敬了戒师,准备要走回去的时候对舍利弗长老说:
“尊者,在带食物给我时,请带有鲑鱼的食物回来吧!”
舍利弗长老问说:“贤友,怎么能获得呢?”
智者沙弥回答说:“尊者,如果您以自己的福报不能获得的话,
就以我的福报来获得吧!”
舍利弗长老想说:“小沙弥坐在外面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
于是把锁匙交给他,对他说:“你打开我的房间门后,进去里面坐吧。”
他照着长老所讲的话来做,走进房间,坐了下来,
开始思惟自己的业生身(karajak?ya),观照自身五蕴,修习毘婆舍那。
由于他的功德威力,帝释天王的黄石宝座开始热了起来。
帝释天王查明原因后,想说:“智者沙弥把衣钵交还给戒师后回去行沙门法,
我们也应当去那里。”
于是吩咐四大王说:“把寺院附近逗留的鸟都赶走,并守护好四周围!”
同时又吩咐月天子和日天子分别牵制住月轮和日轮,
而他自己则站在门口守护着,以保证整座寺院连枯叶掉落的声音都没有。
由于过去的波罗蜜,所以智者沙弥的心很快地获得专注,
只用一顿饭的时间来观照自身就证得第三果。
舍利弗长老心想:“沙弥正在寺院中坐着,他想要的食物在某某家应该可以获得。”
于是前往一个有恭敬心的护持家庭。
正好那户人家当天有鲑鱼,看见长老前来,就很高兴地请长老进屋,
供养了粥和饭菜等食物后,再供养有鲑鱼的食物。
长老表示要把食物带回去,他们说:“尊者,请食用吧!带回去的食物也还有。”
并在长老用餐后,把有鲑鱼的食物装满钵来做供养。
长老想到沙弥应该饿了,于是赶快离开。
当天,佛陀在用完餐回到寺院后观察:
“智者沙弥将衣钵交还给戒师然后回去行沙门法,他是否能完成他的出家义务呢?”
知道他已经证得三果,再继续观察:“他有没有体证阿罗汉的亲依止缘?”
结果发现不但有,而且还能够在用餐之前证得阿罗汉果。
接着他发现:“舍利弗正为沙弥带食物赶着回来,我必须设法阻拦他,
到寺门外作守护,然后问他几个问题。在他回答问题时,
沙弥将能证得连同四无碍解智的阿罗汉。”
于是佛陀就来到寺门口,站在那里,当舍利弗长老到达时,
佛陀就问了舍利弗长老四个问题。
据说这些问答为:
佛陀问舍利弗尊者说:“舍利弗,你拿着什么东西?”
舍利弗长老回答说:“尊者,我拿着食物。”
佛陀问说:“舍利弗,食物会产生什么呢?”
舍利弗长老回答说:“尊者,食物会产生受(vedana?)。”
佛陀问说:“舍利弗,受会产生什么呢?”
舍利弗长老回答说:“尊者,受会产生色(r?pa?)。”
佛陀问说:“舍利弗,色会产生什么呢?”
舍利弗长老回答说:“尊者,色会产生触(phassa?)。”
这些问答的意思为:
当人饥饿吃了食物,就能消除饥饿,带来乐受。
食用食物所生起的乐受,能使身体有好的容貌、美色,因此说受会产生色。
由于乐于食物所生的色法,所以生起快乐与喜悦地说:
“现在我好快乐哦!”因此无论躺下或坐下之时,都感到乐触。
就在舍利弗长老回答这四个问题的时候,智者沙弥证得了连同四无碍解智的阿罗汉。
所谓四无碍解智,即:
1. 法无碍解智(dhamma-pa?isambhid?-n??a):透视因(即:集圣谛)的观智;
2. 义无碍解智(attha-pa?isambhid?-n??a):透视果(即:苦圣谛)的观智;
3. 辞无碍解智(nirutti-pa?isambhid?-n??a):精通语文的智慧,尤其是精通巴利文法;
4. 辩无碍解智(pa?ibh?na-pa?isambhid?-n??a):了知上述三种无碍解智的观智。
在《清净道论》等典籍提到要成就这四种无碍解智有五种原因:
1. 证悟(adhigama):今生证悟任何道果;
2. 精通教理(pariyatti):曾在过去佛的教化期中学习佛法教典;
3. 听闻(savana):曾在过去佛的教化期中专心恭敬地听闻佛法;
4. 发问(paripucch?):曾在过去佛的教化期中讨论经典与注释中疑难的段落和解释;
5. 先前的修行(pubbayoga):曾在过去佛的教化期中修行止观,达到行舍智。
这时,佛陀对舍利弗长老说:“舍利弗,把食物拿去给沙弥吧!”
智者沙弥看见长老开门走进来,就过去把长老手中钵接过去,把钵放在一旁后,
用棕榈扇为长老搧风。当时,长老对他说:“沙弥,你用餐吧!”
智者沙弥问说:“尊者,那您呢?”
舍利弗长老回答说:“我已经用过餐了,你用吧!”
七岁的小孩在出家后的第八天,就像盛开的红莲花、青莲花一般,证得阿罗汉道果,
他坐下来一边省察体证那一刻的体验,一边用餐。
当智者沙弥用完餐,洗好钵,在收藏的时候,月天子才放开月轮,
日天子放开日轮,四大王放弃保护四方,帝释天王也放弃保护门口。
这时,太阳突然从中天向西边滑落。
由于佛陀制定出家弟子不可以在非时用餐,所以帝释天王吩咐日天子牵制住日轮,
延迟日过中天的时间,以便让智者沙弥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修习观禅以证得阿罗汉道果。
等到智者沙弥用完餐后,日天子一放开日轮,太阳就立刻越过中天,
滑到原来应到的地方了。
比丘们感到奇怪地说:“日影突然拉长,太阳突然从中天滑落,沙弥到现在才吃完,
为什么会这样呢?”
佛陀知道所发生的事,来到他们那里,坐在所敷设的座位,
问比丘们说:“诸比丘,你们是在谈些什么呢?”
比丘们回答佛陀说:“尊者,我们在谈论这件事。”
佛陀说:“是的,诸比丘,有福德者在行沙门法时,月天子会牵制住月轮,
日天子会牵制住日轮,四大王会在寺院园林的四周作守护,帝释天王也在门口守护,
连我这个可无为而坐的佛陀也不能坐视不管,来到门口处保护我的儿子。
当智者看见灌溉的水道能引水、箭工把箭调直、木匠做木器之后,
就取这些所缘来调御自己,因而证得阿罗汉。”
接着,佛陀把这件事结合在一起,在作佛法开示的时候,开示了这首偈颂:
“Udakanhi nayanti nettik?, usuk?r? namayanti tejana?;
D?ru? namayanti tacchak?, att?na? damayanti
pa??it?”ti.
“治水者引水,箭工制弓箭;
木匠做木工,智者自调御。”(Dhp.80)
此中,“治水者引水”
是指治水者在地上挖窟沟渠,建造灌溉的水道,把水源引到想要灌溉的地方;
或者做贮水槽来贮水以便使用。
这首偈颂的意思为:治水者把水引到想要的地方,
箭工用火把箭杆烘烤后扳直,
木匠随其所欲地把木头弄直或弄弯来做车轮、车辐等;
同样地,智者们为了生起预流道等在取了如此的所缘后调御自己,
当在证得阿罗汉时,则称为已经完全地调御。
在佛陀开示的结束时,有很多人证得入流果等等,这场开示对大众是很有利益的。
Santagavesaka Bhikkhu 觅寂比丘 2014.9.4 .中译(意译、改写)
这篇是 觅寂2014年9月21日在马来西亚法悦林随喜开示的讲稿,当时听众大约80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