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菩提道次第广论》止观资粮(4)─悎寤瑜伽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6-03 12:01:24
《菩提道次第广论》:道前基础〈修习轨理〉 pg50L13~pg52L8
丙二、总略宣说修持轨理
丁一、正明修法
戊一、正修时应如何 己一、…… 己二、…… 己三、……
戊二、未修中间应如何
───────────────────────────────────────
【精勤修习悎寤瑜伽,于眠息时如何行者】。《亲友书》云:“种性之主于永昼,夜
间亦过初后分,眠时亦莫空无果,具足正念于中眠。”
此显永日及其夜间初后二分,若正修时,若其中间,如所应行。故行坐时,应从五盖
,净修其心,令不唐捐,如前已说。此与护根、正知三中,皆具修时、修后二法,此中所
说,是修后者。眠睡现行是修后事,故此莫令空无果。
如何眠者,谓于永日及夜三分,于初分中,修诸善行,过初分已至中分时,应当眠息
,诸为睡眠所养大种由须睡眠而增长故。若能如是长养其身,于诸善品修二精进,极有堪
能,极为利益。
临睡息时,应出房外,洗足入内,右脇而卧,重叠左足于右足上,犹如狮子而正睡眠
。如狮子卧者,犹如一切旁生之中,狮力最大,心高而稳,摧伏于他。如是修习悎寤瑜伽
,亦应由其大势力等,伏他而住,故如狮卧。饿鬼、诸天及受欲人,所有卧状,则不能尔
,彼等一切悉具懈怠,精进微劣,少伏他故。又有异门,犹如狮子右脇卧者,法尔令身能
不缓散,虽睡沉已,亦不忘念,睡不浓厚,无诸恶梦。若不如是而睡眠者,违前四种,一
切过失,悉当生起。
以何意乐睡眠有四:光明想者,谓应善取光明之相,以其光心而睡眠之,由是睡时心
无黑暗。念者,谓闻思修诸善法义所成正念,乃至未入熟睡之际,应令随逐,由此能令已
睡沉时等同未睡,于彼诸法心多随转,总之睡时亦能修诸善行。正知者,谓由如是依止念
时,随起烦恼即能了知,断除不受。起想有三:初者谓一切种其心不应为睡所蔽,应以精
进所摄之心,惊慑而眠,犹如伤鹿,由此睡眠不甚沉重,不越起时,而能醒觉。二者谓作
是念,我今应修佛所开许悎寤瑜伽,为修此故,应大励力,引发欲乐。由是能依佛所开许
狮子卧式眠无增减。三者谓应作是思,如我今日勤修悎寤及诸善法,明日亦应如是勤修,
由是于善欲乐相续,虽妄念中亦能精勤修上上品。
此食睡行,若能无罪,具义而行,现见能遮众多无义虚耗寿数故。如圣者无著引经,
如所抉择而为解说。如是唯除正修时中所有不共修法之外,加行、正行、完结、中间诸应
行者,从此乃至毗钵舍那所修一切所缘行相,皆如是行。已释中间所应行说。
───────────────────────────────────────
■ 解说──
这里的【悎寤瑜伽】,指的是永昼的正修和未修中间要修的。而这里又加上宣说眠息
时,也应修悎寤瑜伽。
“悎寤”即觉悟之意,“瑜伽”即相应之意,《瑜伽师地论》云:“言瑜伽者,受持
、读诵、问论、抉择、正修加行。”
{摄义}
﹝修时间﹞:
1.(白天)永昼,(夜间)初夜,后夜。正修未修中悎寤瑜伽。
2.(夜间)眠息修悎寤瑜伽。
﹝修何﹞:
具足正念,夜间眠息时以修四意乐睡眠。
───────────────────────────────────────
【正明悎寤瑜伽】
﹝悎寤瑜伽﹞
【《亲友书》云:“种性之主于永昼,夜间亦过初后分,眠时亦莫空无果,具足正念于
中眠。”此显永日及其夜间初后二分,若正修时,若其中间,如所应行。故行坐时,
应从五盖,净修其心,令不唐捐,如前已说。此与护根、正知三中,皆具修时、修后
二法,此中所说,是修后者。眠睡现行是修后事,故此莫令空无果。】
(白天不应该睡觉,晚上初夜、后夜也不应该睡觉,应该远离五盖、净修其心,不要浪
费时间。睡眠的正确时间应该是在中夜。前面说到密护根门等可分正修、未修二个时
段,而修学悎寤瑜伽是属于未修时段。虽然是属于未修时段,也不要令它没有善果地
浪费掉。因为睡眠本身是一种心所,具随他性,是随他而转的一种心所。临睡之前,
如果能够保持善念,那么无论睡多久,因为是以善心入睡的缘故,睡四个小时等于连
续行善四个小时;但是,如果是随着贪念、恶念入睡的话,睡多久就等于在多久的时
间内造恶业、相应于烦恼。因为睡眠属于随他而转,是看睡之前的念头是善还是恶,
或无记,我们每天都要睡觉,如果能够好好把握这个因缘,就不会浪费睡眠的时间)
(经行就是起来行走,宴坐就是坐下来的时候,不论起身而行或是坐在垫上,都应该让
心远离五盖障,让你的心具有义利。也就是除了睡觉的时间之外,其它的时间就要用
在修行,修行可以分为正座和座间,正座时就坐着,座间就起身去经行,只有在中夜
的时间可以睡觉。在所有这些活动当中,都应该让你的心远离五盖障,让你的心与你
所修的相应,具有意义。)
1.﹝所对治何烦恼﹞:对治(贪嗔睡眠掉悔疑)五盖。
2.﹝能对治法﹞:顺障法对治五盖,净修其心。
3.﹝目的﹞:令不唐捐。
{五盖}顺障法:
瑜伽二十四卷二页云:“云何顺障法?谓
1)净妙相(顺贪盖);
2)嗔恚相(顺嗔盖);
3)黑闇相(顺睡眠盖);
4)亲属、国土、不死寻思、追忆昔时笑戏喜乐承事随念(顺掉恶作盖);
5)及以三世,或于三世非理法思(顺疑盖)。”
(盖即盖覆之义,烦恼别名,因烦恼能盖覆心性,令善法不生。“五盖”即贪欲盖、
嗔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
{对治}:如
1)贪盖对治有不净,死无常等等法来对治;
2)嗔盖对治,修慈心等对治;
3)睡眠盖的对治(经行及光明想等对治,念佛念法念僧等六念等等。看上师讲记)
4)掉恶作盖对治:九住心(令心内住、等住、安住、近住、调顺、寂静、最寂静、
专注一趣以及等持)
5)疑盖对治:远离十二无记,了知无我的道理,空性的道理等对治。
───────────────────────────────────────
【身眠息时如何眠】
1.﹝何事眠息﹞
永日及夜三分中,初分中修善行,过初分到中夜分时,应该眠息。
(初中后夜三时,初夜:夜晚六点至十点,中夜:夜晚十点至凌晨两点,后夜:凌晨两
点至六点。《弥勒菩萨所问经》:“初夜后夜,精勤修行。”中夜眠息。)
2.﹝为何要睡眠﹞
睡眠能养诸大种,若能睡眠长养身体,于修善品能具有力量修擐甲精进和摄善法精进。
3.﹝如何睡眠加行﹞
先应出房外洗足入内,右胁而卧,左足重叠于右足上,如狮子卧。
(文中所说睡眠前须出门洗足,是就当时情况而言,印度当时出家人集体共住,同居一
室不可影响他人,故须至屋外洗足。此条可随居住环境、气候等具体情况而变通。)
4.﹝为何选此狮子卧﹞
如狮子卧者,犹如一切旁生之中,狮力最大,心高而稳,摧伏于他。如是修习悎寤瑜
伽亦应由其大势力等,伏他而住,故如狮卧。饿鬼(俯卧)诸天(仰卧),及受欲人
(左胁而卧),所有卧状,则不能尔。彼等一切悉具懈怠,精进微劣,少伏他(烦恼
)故。
(《宝梁经》云:“仰卧,是修罗卧;覆卧,是饿鬼卧;左胁,是贪欲人卧;右胁,是
出家人卧。”
5.﹝又说狮子卧的利益﹞
1)法尔令身,能不缓散。
2)虽睡沈已,亦不忘念。
3)睡不浓厚,无诸恶梦。
6.﹝不如是而睡过患﹞
若不如是而睡眠者,违前四种,一切过失,悉当生起。
(略论释:“狮之威力最大,虽卧,百兽不敢近。其状以右胁卧,腿则左压右上,以右
掌承颊,小指置鼻孔下即得。取狮卧者,一现活跃,二远魔祟,三少梦魇,四易警觉
。此外,如仰卧为天相,伏卧为畜相,左卧为贪相,皆非吉祥之卧也。既具威仪,又
须:(一)正念善法,(二)觉知烦恼,(三)预存起想,是为睡眠瑜伽。”)
(《瑜伽师地论》:“问:以何因缘右胁而卧?答:与狮子王法相似故。问:何法相似
?答:如狮子王,一切兽中勇悍坚猛,最为第一。比丘亦尔,于常修习悎寤瑜伽,发
勤精进,勇悍坚猛,最为第一。非如其余鬼卧、天卧、受欲者卧,由彼一切懒惰懈怠
,下劣精进,势力薄弱。又法应尔,如狮子王,右胁卧者,如是卧时,身无掉乱,念
无忘失,睡不极重,不具恶梦。异此卧者,与是相违,当知具有一切过失。”)
.我们需要睡眠,睡眠对身体有帮助,足够的睡眠和品质好的睡眠能让我们更为精进。
“于诸善品修二精进”,在此的“二精进”就是恒常精进及加行精进,也就是不只加行上
要精进,而且这个精进必须恒常。要睡觉时,应该“洗足入内,右脇而卧,重叠左足于右
足上,犹如狮子而正睡眠”,要采取狮子的卧姿,这样可以得到许多殊胜功德。“又有异
门,犹如狮子右脇卧者,法尔令身能不缓散”,“又有异门”是说以另一种角度来说。这
句话是说,以另一种角度来说,如果以狮子的卧姿来睡眠,不会忘念,不会让我们的身体
懈怠,之后不会改变姿势使睡姿变得很难看,不会有恶梦等种种过失。
───────────────────────────────────────
【意乐如何而眠】
分四:
1.﹝光明想﹞
如何修:睡时缘念光明,或晨曦光明,或月光。
作用:睡时心无黑暗。
(《瑜伽师地论》:“云何名为住光明想巧便而卧?谓于光明相善巧精恳,善取善思
,善了善达,思惟诸天光明俱心,巧便而卧。由是因缘,虽复寝卧,心不昏暗。”)
2.﹝正念﹞
如何修:以闻成,思成,修成诸善法义,所成正念,于未入熟睡之际,应令随逐于心
作用:能令已睡沈时,等同未睡,令心随诸法随转。能于睡时也能修诸善行。
(《瑜伽师地论》:“云何正念巧便而卧,谓若诸法已闻已思已熟修习,体性是善,
能引义利,由正念故,乃至睡梦亦常随转。由正念故,于睡梦中亦常记忆,令彼法
相分明现前,即于彼法心多随观。由正念故,随其所念,或善心眠,或无记心眠,
是名正念巧便而卧。”)
3.﹝正知﹞
如何修:由闻思所成正念,生正知,随起烦恼能了知。
作用:断除烦恼不受烦恼摄持。
(《瑜伽师地论》:“云何正知巧便而卧?谓由正念而寝卧时,若有随一烦恼现前,
染污其心,于此烦恼现生起时,能正觉了令不坚著,速疾弃舍,既通达已,令心转
还,是名正知巧便而卧。”)
4.﹝起想﹞分三
1)[惊摄而眠(不越起时之想)]
如何修:精进所摄之心,如伤鹿而眠。
作用:睡眠不沈重,起时,轻松而醒觉。
2)[引发悎寤瑜伽欲乐而眠]
如何修:于修悎寤瑜伽,应大励力,引发欲乐。
作用:能依佛所开许狮子卧式眠无增减。
3)[增上心而眠(不舍善法之想)]
如何修:思今日修勤修悎寤,明日亦勤修悎寤。
作用:如是善欲乐相续,能于忘念中亦能精勤修上上品。
.以上从光明想、正念、正知、起想四方面,已说睡时之清净意乐。应该以什么样的意
乐来睡眠呢?有四种想:第一,光明想。就是缘光明而睡,这样睡时心无黑暗。第二,正
念。就是思惟闻思修法义一直到入睡为止,这样的话,我们即使是在睡眠,所睡的时间也
都在修学善行。第三,正知。就是如果我们内心生起烦恼,就马上由正知去察觉并且断除
。第四,起想。由起想来睡眠,又可以分三:一是睡时应该如同受伤的野鹿,随时保持警
醒,不会完全地昏睡。二是应做如是思惟:“我今天所行的一切,都是按照佛陀所说而做
,即使是睡眠,也是按照佛所开许的睡眠瑜伽的方式而修行。”由此而生欢喜。三是起想
:“我在行住坐卧时都能修行善法,这样能使我的福报资粮无间断地持续下去,不会无意
义地浪费今世的生命。”以这种想而睡眠。
───────────────────────────────────────
【总结】
从第四种资粮的名称──“精勤修习悎寤瑜伽,于眠息时应如何行”,即可了知修习
睡眠意乐,目的是为成就悎寤瑜伽,方法即是以心作意思惟。悎寤瑜伽有修时与修后两个
阶段,中夜分之睡眠是修后之事,其余白昼、初夜分、后夜分三者为正修之时。
以中夜分之睡眠承接前后两天正修,若能具足如是睡眠意乐,对睡眠及次日修行有极
大利益。唯有善加修持睡眠之清净意乐与行为,令修时与修后不脱节,如此成片,方能将
整个生命融入佛法修行中。
───────────────────────────────────────
【教诫爱惜】
1.﹝饮食知量,悎寤瑜伽胜利﹞
饮食知量,悎寤瑜伽若能于食睡中修,能得无罪行,能遮众多无义虚耗寿数。
2.﹝此法来源﹞
圣者无著引经,如所决择,而为解说。
3.﹝摄入修习安排﹞
从亲近善知识轨理到止观双运的所有正修时的善所缘,无论加行正行完结及未修中
间,皆配合四种资粮为共。正行当中除了少分不共者的思惟之外,其它的正行如先
前所说依止善知识的轨理,或者下面会说到的暇满人身难得、无常、皈依、轮回过
患、十二缘起、发心、六度、止观等等,不管你的正行是哪一个主题,前行、正行
、座间、结行都和这边讲的一样,要照这四种资粮去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