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学的贫穷陷阱理论来做对比,我个人觉得相当危险
首先,是否存在着贫穷陷阱,经济学家彼此之间仍然存在着争议
贫穷陷阱理论的思维:“如果有人“拉一把”,便能脱离贫穷陷阱。”
这套理论最吸引人的论述是:要脱离贫穷,并不需要给他很多钱,只要跨过
门槛,经济体便会自通走向富裕的状态。
然而二战后,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等国际组织,积极在各国投入经济援助
绝大多数接受援助的国家,经济并无法长期提升,甚至退回原先的状态
无独有偶的,我看到另一个大型长期实验,有了类似的结论
一九三○年代晚期,学者理查˙克拉克˙卡伯发起了“剑桥—蕯莫维青少年研究”
,旨在提供青少年的各种协助,如咨商、家教等等的支持,并加以量化,检视哪
一种方式最能长期而有效地改善孩子的生活。
该研究以五百位住在波士顿的男孩为研究对象,包了含青少年罪犯与一般的男孩。
研究者将家庭人数、家庭结构、居住环境、收入、人格特质、智力、体能等变项
加以控制,进行配对。接着随机抽样一位为实验组,另一位为控制组。实验组的
男孩,会得到丰富的资源,包括专业的咨商师,会深入孩子的生活辅助,另外还
提供了医疗、心理健康照顾、各学科家教、并且可以参加夏令营和其他社区活动
。控制组的男孩子则什么都没有。
一九四九年开始追踨这些受试者,发现:实验组并没有得到任何显著的益处。
研究员认为这时要论断还言之过早。
一九五七年,琼˙麦科德加入此研究团队,她仔细研究每一个个案十年来数百页
的详细评估报告,并在美国国家健康科学研究院提供经费下,以地地毯式搜索方
式—查电话薄、汽机车牌照资料、结婚或死亡纪录、法庭纪录、心理健康机构和
戒酒中心资料—找到了高达98%的受试者,此时他们已经是四、五十岁的成人,而
有75%的人回答了团队设计的追踨问题。
随着琼˙麦科德持续研究发现:实验组的受试者,犯罪率较高、较易酗酒、出现
严重的精神疾病、平均寿命较短、实易罹患压力性疾病、从事较低等的职业、并
且从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较底。并且,参与实验的时间愈长,接受的辅导愈密集
,产生的负面影响就愈是负面。
琼˙麦科德下了结论:剑桥—蕯莫维青少年研究百害无益,
对高风险或一般青年都一样。
想当然而,琼˙麦科德将她的研究一次次的投稿,一再地被拒绝,因为这结果
实在太令人难以接受。
琼˙麦科德后来成为美国犯罪学会第一位女性会长。
不论是贫穷或是人际关系,或是两性交往,是相当复杂的问题
牵涉的不只是外貌、身世背景、生活环境、文化、个人人格特质、才华
自我价值判断、自信、幽默感、智商、情绪控管、运气…
但我们却往往期待复杂的问题,能有个简单的解决方案,这是相当不理性的
我常有很漂亮的年轻女性朋友,觉得自己一定没有人要
他们有的不只外貌出众,曾在参加歌唱比赛后,被星探询问是否愿意踏入演艺圈
学历、家世背景都不差,但至今仍然单身
也有外貌并不出众,甚至BMI过高、脸普通的女性朋友
婚姻幸福美满
有时我们真的不一定能找出正确的答案,往往只能找到我们认为合理的答案
:
作者:
hank9201 (hank9201)
2022-10-05 19:41:00U够认真 给推
作者:
KNZ666 (knz666)
2022-10-05 21:02:00根据维基百科,McCord认为可能有以下四点因素影响治疗组的孩子长大后过得这么惨。1.辅导员强加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在低阶层的孩子上。2.随着实验进行,治疗组的孩子开始依赖辅导员,但实验结束后,孩子也没有辅导员了。3.标签效应(治疗组的孩子知道自己是治疗组的)4.乐于助人的辅导员增加了治疗组的孩子的期待,但这个期待却没有持续,随着实验结束,也一起幻灭了。
作者:
bndan (seed)
2022-10-05 21:51:00不互斥..有冲突的是所谓的"解决办法" 以原贫穷陷阱来论 推论出的解法 很明显是忽略人才会说拉一把就能解...忽略人性因此这解法有问题 但这不代表贫穷陷阱不存在...其实就简单来看也知道 天助自助者..简单来说挑战困难有人帮助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贫穷陷阱论述点之一) 但本质人不靠
作者:
bndan (seed)
2022-10-05 21:55:00自己努力和"引导人性" 那再多帮助都只会打水漂...
作者: Corydoras 2022-10-05 22:15:00
专业推
学习和教导是有用的,心态和开悟很难,从知道到觉察有很大的波段
作者:
jupto (op)
2022-10-05 22:40:00贫穷陷阱就是单纯自然环境下多数人的经济变化罢了这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现象 但是用这个事实去延伸推导因果关系本来就不一定是事实贫穷陷阱客观存在的事实就是穷者更穷 富者更富啊 近年来天天吵的贫富差距不就是在说这件事
作者:
GGFACE (ggface)
2022-10-05 23:47:00推这篇 很多人都看文章长度决定文章有没有料的= =
作者:
chunptt (chunptt)
2022-10-05 23:53:00题外话我们家的例子符合这实验的结果 我们家里最受宠的小目前长大后最废 其他因为偏心不被关爱的要自立自强
作者:
jupto (op)
2022-10-06 00:11:00贫穷陷阱只有上下两个极端群体才会明显啊 社会底层的人几乎很少翻身的可能 社会顶流的群体往往越来越有钱 大方向上贫穷陷阱所说的现象是存在的
作者:
Tochter (苹果花)
2022-10-06 00:19:00推,感谢分享
作者:
Laurara (菈啦啦)
2022-10-06 00:32:00回到跟男女版的连结 是不是代表学把妹心理之类的技巧也没什么显著帮助
楼上 但可以避免最糟的风险比如财伤情伤 三观人生毁 会是走向自我毁灭现在早没什么把妹学 就只是人生哲学而已会觉得那些叫把妹学的 基本上是韭菜
作者:
OrcaKW (Orca.小元)
2022-10-06 01:39:00想到客体关系“够好就好”(good enough)的论点,照顾是必要的,但无微不至的照顾确实也会使孩子失去自我调适和成长的机会。但难就难在怎么样在两者中取得平衡。
作者:
von912 (我的智齿很可爱)
2022-10-06 01:41:00推推 人太复杂了 成功失败都没有一定的原因
作者:
jupto (op)
2022-10-06 01:57:00照顾与资源是两回事 未来成就与资源多寡的关系比照顾高很多简单来讲阶级复制的人比跨越阶级的人多太多了
作者:
uwmtsa (补刀)
2022-10-06 04:48:00推,有些人一知半解就喜欢到处嘴砲鬼扯
作者: ZUMA1225 (W~) 2022-10-06 06:10:00
推你 研究有趣
作者:
zero1000 (\⊙▽⊙/嗨咖)
2022-10-06 07:25:00认真给推
作者:
guepard (刺猬树)
2022-10-06 08:06:00推认真
作者:
u5252520 (Miyabi)
2022-10-06 08:13:00推
作者:
feedback (positive)
2022-10-06 08:39:00确实,人偏向相信自己相信的,并且认为那就是真的
作者:
ivypig27 (ivypig)
2022-10-06 08:52:00推
作者:
Freeven (夏舞枫)
2022-10-06 09:05:00我也有一位长相入选主播的朋友,母胎单身至今
作者:
bearKQG (小雄)
2022-10-06 09:15:00推 中肯
作者:
strlen (strlen)
2022-10-06 09:20:00两性也没有那么复杂啦 至少很多人已经整理出一个大方向但这些道理当然不可能100%适用在所有人身上 就像原PO说的研究 也不是所有人接受太多援助就会软烂另外 严格来说这世界没有所谓的客观事实 如果你真的用学术上最严谨的标准去检视你就知道 这已经是哲学问题了一个研究或观察 能找出一半以上的趋势就已经大有帮助惹
作者:
lazzier (Ray)
2022-10-06 09:25:00推
作者:
curance (我觉得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2022-10-06 10:11:00推
要跨出贫穷陷阱要有能产生正向金流的资产...然后省吃
作者:
t81511270 (justlikeING)
2022-10-06 10:29:00只能大方向去追寻 但不是正确答案 人森真难
贫穷的陷阱更重要的是心态,有一点点成果就想买好的东西,追求时尚流行什么的,结果随便一个什么金融危机还是失个业就又掉回去了。贫穷的人很难克服自己的心态去延迟享乐,有一点钱就想买包包好车什么的,这就是时尚流行产业挖给蹷H的陷阱。
作者:
wwa928 (无药可救的马尾控)
2022-10-06 10:49:00讨论满有趣的,推一个
作者: EH14 2022-10-06 11:13:00
推
作者: shaman5566 (元素萨见习生) 2022-10-06 11:17:00
J大我早就拉黑了 亏你这么认真回他always瞎机芭乱扯 ㄎㄎ
作者:
strlen (strlen)
2022-10-06 12:18:00其实只有延迟享乐 也脱离不了贫穷 你平常很节省 但你薪水还是跟屎一样 存钱的速度还是太慢 顶多就是贫穷变普通如果是定义上的脱离贫穷那是OK 但现在大家标准都太高
作者: Robben (裸奔) 2022-10-06 12:33:00
贫穷陷阱就是你只在乎存款 不是资产
所谓延迟享乐是针对有机会脱贫的人说的,更多的是从来没离开过贫困连享乐机会都没有的,并不是说能延迟享乐就能脱贫。那些人好不容易自以为生活好过一点了,结果又被奢侈品,精品,时尚什么的迷惑,导致一个小危机就又掉回去,所以才叫陷阱
作者: holybless (D.) 2022-10-06 13:32:00
小叮当有画 给大雄一台女性安慰机器人
推分享,但赞同b大你的反例不能论证贫穷陷阱不存在。经济学是软科学,大部分是模型。会有例外。满想知道学界的争论到底是如何
从证伪主义出发有反证就推翻你了,除非你给定前置条件但如果你玩到最后发现前置条件无比多理论才能成立那这个理论还剩多少价值?
作者:
xylinum (郁闷..)
2022-10-06 14:52:00这个世界根本就不是努力就会有回报的社会好吗?以上理论都可以进棺材了
作者:
bndan (seed)
2022-10-06 16:02:00"只有"延迟享乐一样没用..留存在来的资源没有活化使用 只会变成跟"过期的点数"一样强迫折价或是废纸...留存下来的资源
作者:
acerttt (acertt)
2022-10-06 17:24:00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去探讨一个经济学理论或人际关系是否客观,太过于为了追求正确的 客观的解答了吧你的重点在于如何拉一把就能跨过那个点,但实际上也许每个案例的那个点都不一样呢??
经济学是软科学,大部分是模型。会有例外。满想知道学界的争论到底是如何
作者:
swgun (杨 威利)
2022-10-06 22:22:00你这篇文太优质了 好想看后续
作者:
Jetame (洛基基)
2022-10-07 02:55:00实际上发展经济学才是采用比较科学的设计你举1930年代的蕯莫维青少年研究 实验设计不太合格但你和原PO都是要把实验结果衍伸到不同领域 根本就有问题
推分享 为何不能跨领域延伸应用 经济学本来就跟心理学很相关啊
作者: kelly890925 (Kelly) 2022-10-08 16:26:00
推
作者:
jitaomef (agilebean)
2022-10-08 16:28:00推这篇
作者: Cwren (猫猫虫) 2022-10-08 18:49:00
推
作者:
s27129804 (s27129804)
2022-10-10 17:37:00推~好文
作者: Ptt911 (理智线) 2022-10-11 21:40:00
推
作者: Ptt911 (理智线) 2022-10-11 21:40:00
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