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有点乱,或许会打得有些混乱,请见谅。
推文太长,这边直接回文。
※《email9527 (想也知道)》的观察啦:
:
: 懒得看可以先嘘文
: 因为这篇绝对不是顺风文
: 先讲结论好了
: 先不管法律有没有办法帮你
: 但是
: 法律没有办法帮助不想帮自己的人
大致上认同“法律没有办法帮助不想帮自己的人”
但是现实是,就算被害人想走法律途径,侦办过程、社会舆论时常是不友善的。
如果您可以承受这些煎熬、这些痛去面对法律途径
(可能反复揭疮疤但最后无法让对方受到该有的惩罚)
我打从心底佩服您。
但我认为,受害者的痛是无法想像的…
不是当事人,要建议都很简单,实际的状况呢?
承受这些压力的是被害者,在现在的社会风气下,我觉得勇于提出告诉的受害者真的很值
得佩服;
不愿意提出的,虽然心痛,但我无法怪罪他们不愿意提出…
: 你自己都说了
: 被性侵后趁势交往
: 在性侵案检察官有1/3不起诉今天
: 一个被害人在案发后跟加害人交往了
: 身为一个旁观者 要怎么帮助你
: 假设今天真的起诉了
: 法官问被害者 “你有被性侵吗?”
: 结果被害者回答‘也许是吧,也许那也是场美好的恋爱,我不知道’
: 法官到底该怎么办才好
这部份在法律上确实是很复杂难解的…
: 受伤后很难过 我知道
: 受伤后会用美化保护自己 我知道
: 可能会有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我也知道
: 但我更知道 不坚定自己被害的立场
: 只会让加害者更加逍遥法外
其实个人觉得,
社会上普遍检讨受害者的风气,
也会造成加害者对于他们自己这样的犯罪感到无感。
因为加害者伤害、侵犯人了,但新闻底下时常出现
“受害者的问题吧”
“不保护自己,活该”
虽然也会有指责加害者的声音,
但请您回想,您是否也挺常看见只检讨被害者的声音、而且其实不算少呢?
: 尤其那些满口说什么受害者很可怜不要逼他
这边我想提问,请问您希望受害者勇于提告,是基于什么样的期待与心态呢?
希望不要再有下个受害者?
希望被害者给自己争取一个公道?
如果是您遭受侵犯,您有自信能在身心受伤后勇于提告吗?
: 说什么他会这样是为了保护自己
: 说什么你们到底有没有CuLiZn阿
: 我觉得都是姑息加害者的帮助犯
帮助犯?
您会说是帮助犯,是因为您认为是“姑息”的人算是“因为不制裁加害者,还给加害者逍
遥、再犯的机会”
“给予机会”所以说是帮助犯?
那么如果社会风气持续让被害者不敢出声,
在法律途径上要有足够的证据让加害者受到制裁太难,作用很有限,
双重结果下,我认为这样持续检讨、指责受害者的心态、社会风气,也是一种帮助犯的形
式,
因为给予加害者一种“是对方的错,是他不保护自己,我只是顺从本能啊”的感觉,
指责被害者不提告、姑息,“给予加害者错觉、错误的信心”,也能说是一种帮助犯
您认为这说法有理吗?
: 事情发生当然加害者的错 无庸置疑
: 但我们没有办法帮助一个不求助的人
: 就算证据不全又如何
: 就算时间久远又如何
: 加害人就是加害人
: 我也要狠狠咬他一口 让他身败名裂
证据不全,提告无法制裁加害者
时间久远蒐证难,受害者心理长期的煎熬,您能理解?
您坚信要让对方身败名裂的同时,您有考虑到被害者承受的舆论压力吗?
我也觉得加害者很可恶、该受制裁,
但是很多时候,事情不是单一面向的顾虑而已…。
: 快打电话去励馨 比起自我保护有意义多了
(避免违规先移除新闻连结)
这边附上颇有印象的案例。
缠讼了14年无罪定谳。
(额外关键字:竹竿、女童)
或许有些人会认为是个案,
但说真的,真的受害,却因为证据方面而败诉的例子多不胜数。
我只是想说、提告没有那么简单,
我倾向相信会希望受害者提告的人们是出自好意,
但是在建议提告的同时,希望能多点同理心…
而不是只是指责受害者“为什么不提告”
替潜在的下个可能受害者抱不平,
却没看见在眼前的受害者身上发生的不平。
以上脑袋很混乱的内容,感谢看到这边…
===
补:
隔壁女板目前刚好有个相关的讨论
或许也可当作参考